【投書】社會福利機構的「商道」應該長什麼樣?
編按: 2002 年,博幼基金會在南投創立,以拉拔弱勢...
編按: 2002 年,博幼基金會在南投創立,以拉拔弱勢...
第一次聽到「返家」是在 6 年前,在一家安置機構開會時...
「一個十歲的弱勢兒需要多久才能脫離貧窮?」 「弱勢兒童...
2001 年我還是一個社工員,在中華民國...
「弱勢的孩子不一定要讀書,也不一定要念大學啊!這年頭大...
十二年國教的升學方式就像是對一個平均月收入 10 萬元的家庭,每個月得到了 1 萬元的意外之財,雖然很高興,但是對家庭經濟沒有太大的幫助,沒有這筆意外之財也生活無虞。但是對一個平均月收入 2 萬元以下的弱勢家庭,每個月遺失 1 萬元,這 1 萬元就會讓這個弱勢家庭陷入高度危機,引發一連串的不幸與犯罪事件。
古人云:「十年磨一劍!」十年,是一段不算短的時間,足夠可以將一件事情做得徹底,也可以協助一個弱勢的孩子累積人力資本,累積足夠脫貧的能量了。
二年前,當第三次與修女見面時,修女手中拿著院童的學校成績,見到我的第一句話,「副執行長,一年了,我到了今天『終於』相信你說的話了!」
偏遠地區的資源其實不虞匱乏,但卻沒有結構性與長期性的解決偏遠地區問題的規劃,因此造成偏遠地區問題不但沒有解決,反而因為社會的變遷而日益嚴重,造成很多資源的浪費與重疊,自然就達不到解決問題的效果了。博幼基金會將重心轉移在培力社區媽媽上,讓偏遠地區的資源「在地化」,不僅幫基金會解決師資人力嚴重不足的問題,同時也創造一些就業機會在偏遠地區。雖然過程艱辛,但是卻是最根本的解決偏遠地區師資缺乏的問題。
在從事社會工作的過程中,我始終相信別人看不看好從來都不是能否成功的關鍵,關鍵在於我們夠不夠努力,有沒有找對方法。這一刻,我不再恨當年那個躲在屋頂偷哭的小男孩,也不再恨當年那個沒有勇氣保護自己母親的小男孩了;因為那個小男孩已經脫胎換骨了,已經進化成一位有「權能感」的社會工作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