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冠儒
編按:社會創新實驗中心開設「社會創新核心課程」,協助社創經營者以厚實的知識基礎,應對創新路上的各種挑戰。NPOst取得第一手課程資訊,策畫「社創知識家」系列專文,與你一同共享知識,以創新思維促進社會的改變!
社會創新企業(以下簡稱社企)有別於營利、非營利組織的商業模式,不單是營利或公益導向,更要能提供有效且永續的方案,解決社會問題並發揮影響力。這使命讓社企經營面臨重重挑戰——必須先跨越「認同危機」,和營利、非營利組織做出區隔,才能進一步拓展規模。
社企的「認同危機」:創業是解決問題?還是瓜分社會資源?
中央大學企管系教授沈建文觀察,和國外相比,台灣的社企競爭力仍相對地弱,一大原因是沒有找到好的商業模式。
「我聽到很多年輕人想成立協會,要跟政府爭取預算」沈建文指出,這樣的想法反映了國內社企常見的「認同危機」,社企不是非營利組織,應設法開創永續性的商業模式,而非與其他組織瓜分資源。對於想創業但缺乏商業模式的年輕團隊,他建議先加入其他組織觀察問題並發掘契機,否則就僅是爭奪他人的資源來「圓夢」。
把握關鍵「四核心」,為社企紮下穩固基礎
沈建文指出,社企商業模式的主要核心在於:要解決的社會問題(Problem)、利害關係人(Stakeholders)、解決方案(Solution)、獨特價值(Unique Value Proposition)。內涵分別是:想解決什麼社會問題?社會問題的利害關係人是誰?解決方案是否有效?提供的獨特價值為何?這四者是社企最重要的基礎,務必一一攻破,紮下的根基才夠穩健。
你解決的是「原因」還是「問題」?以「社會問題樹」挖掘你的核心任務!
社企勢必以定義社會問題開始。社會問題是多重因素構成的,因此,在思考解決方案時,沈建文強調要「解決原因(cause)而不是問題(problem)」。他建議用「社會問題樹」的分析方法,釐清問題根源。舉例而言,在處理高失業率的問題時,解決方案不能針對失業率,而要從背後原因如:失業人口缺乏自信、工作待遇不佳等面向著手,才可真正根除問題。
你在經營「企業」還是「社會企業」?取決於你是否看見「受益人」
社會問題其實是「人」的問題,因此社企看見問題後,劃分問題中的利害關係人、區分多方需求,是社企的基本功。沈建文並提醒,社企要注意所提出的商業模式,到底在解決「誰」的問題?
「很多組織著重在『顧客』,卻忽略了『受益人』」。社會企業是為解決社會問題而生,在開發商業模式時,除了重視顧客的需求,「有多少受社會問題所苦的人能從中受益?」才是社創組織能否有別於一般企業、發揮獨特價值的關鍵!
以設計思考畫出完美的商業藍圖
發掘受益人與自身的價值定位後,沈建文進一步分享如何以設計思考來規劃商業藍圖。「設計思考裡最重要的部分是要能夠解決人的問題;要能找到相關技術,並能找到商業模式。」人、技術和商業模式,是「創新」的三要素,缺一不可,評估完利害關係人的需求,更需設計好的商業模式、配合相關技術,提出的方案才夠完整。
設計思考分成幾個步驟,首先是以「同理心」,透過田調了解人們的困境、找出社會問題的原因。找到原因後,再重新定義問題,並決定以何種角度、技術開發商業模式?當社企提出的角度和技術愈獨特,且能重視「受益人」在此藍圖中的收穫、明確指出新商業模式的社會影響力,其價值主張就愈有吸引力!
延伸閱讀:【社創知識家】洞見趨勢、釐清定位,開展你的創新旅程!
(核稿編輯:劉彥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