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生根的「新二代」 Foodeast從尋根到紮根之路
文/謝忠賢
你知道台灣目前有多少新住民二代?根據教育部的統計,110學年各級學校新二代學生數達29.6萬人,占學生總數之7.2%;近5學年間大專校院新二代學生數增加6.7萬人,成為台灣不可小覷的新勢力。雖然他們多具有東南亞國家的家庭背景,卻因生長於台灣,與家鄉的連結薄弱、再加上台灣社會對他們的負面標籤,導致文化與認同上的疏離感。
2019年,越南海歸新二代李如寶成立Foodeast 赴憶文化(以下簡稱Foodeast),透過自己成長的經歷和大學時期的訪談觀察,深深體悟到新二代的認同需求。過去,Foodeast 試圖從美食體驗和桌遊設計,打造台灣與東南亞文化的交流橋樑,如今,則推動「新二代青年東協文化培力計畫」,與理念相近的新二代夥伴們一同蛻變,找尋屬於自己的獨特認同。
透過遊戲體驗 開啟新二代的文化連結
孩子不理解我的文化,比針扎進心裡還要痛。
Foodeast創辦人李如寶表示,團隊最初成立的起心動念,除了自己本身就是新二代的一份子,更曾在過去活動中,遇見的一位新住民母親這麼說,被這段話所觸動,決定透過體驗活動讓孩子們認識自身文化,開啟了這趟社會創新的旅程。
「越食煮憶」河粉料理包是團隊的第一個作品,藉由手作體驗的過程,從美食出發,邊做料理邊破解任務,拉近孩子對越南的認識,當年初試啼聲,就得到不錯的迴響,不過食物的保存與手作推廣的挑戰也隨之而來。
除了廚房體驗之外,Foodeast團隊也試著開發各式不同的企劃,包括體驗型桌遊,,以及故事繪本等各式產品。
基於校園學習資源的貧乏,為了讓越南文化不再遙遠,更加平易近人,Foodeast團隊最自滿的「 東南亞美食互動遊戲盒」,不只有平面的遊戲設計,還可以透過掃碼方式,進入團隊所設計的教學介面中,學習各項東南亞美食字詞的發音,動畫解說及文化知識等。
文化的傳承,不能單純只靠產品,更需要透過實際的服務、課程及體驗,李如寶表示,團隊在過去幾年裡面積極推廣,串連新二代與越南留學生社群,已經舉辦了超過 30 場以上的文化工作坊,短短三年內,滾動了 2000人以上的參與,持續走進校園與老師及孩子們互動,將理念扎根到下一代,教學的足跡遍佈全台七個縣市,累積教學達800小時,這樣的影響力仍然持續進行中。
從認識家鄉到培力賦能,挖掘新二代更多可能
Foodeast 營運長黃晨凱指出,隨著今年進駐社會創新實驗中心,Foodest團隊有了很大的轉型,不再是過去的核心團隊四處奔走,而是開始著手培養新血,已經有15位新二代成為種子講師,也持續讓這些種子紮根校園,擴大團隊影響力。
透過今年推出的「新二代青年東協文化培力計畫」,黃晨凱表示,Foodest團隊在這半年來,將社創中心所提供的業師輔導、課程及新創資源連結等,持續共享給新一批種子講師團隊,希望藉著培力、實作與驗收三個階段,讓這群由新二代組成團隊,一起開發更創新的專案。
這樣跨界資源碰撞的嘗試,讓Foodest團隊十分驚艷,這屆學員自發性推動的創新專案中,就有關注青幼新二代相互治癒,並樹立國際觀的「數位學伴偏鄉教學計畫」,也有以媒合新二代職涯探索為目標的「新南向人才網站平台」,還有一群熱愛演唱的學員,組成全台第一個新二代樂團,主打自創詞曲唱出心二代的心聲。
李如寶表示,在過去半年的刺激下,團隊成員陸續提出各式新的可能,她也很期待,藉由這一年的耕耘,將來不再是靠自己四處做活動,而能藉這群新夥伴們的力量,一起開展更大的影響力。
核稿編輯:程士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