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按:
我之前寫了一系列關於 NGOs 如何申請自家網域,以及善用各類數位資源來建置自家網站的半教學文章。這些文章的前提都是建立在:這些社會公益性質的非營利組織,願意相信透過互聯網的資訊傳播,一方面突顯自家品牌地位,向組織支持者倡導組織所關注之議題的立場與主張,以爭取更多的社會信任基礎;而另一方面,組織內部也有學習各種數位工具的需求,以期待能在某些利弊條件權衡下,為組織降低成本,或更有效的解決某些問題,並達成目標。如果 NGOs 沒有某些社會價值驅策的能動性,那其實和一般的網購團或跑者俱樂部沒什麼差異,只需要找到同好們都能使用的通訊平臺(如臉書、Line 群組、PTT 等)即可。在前述的前提成立之下,則 NGOs 官網便是對外界公開、邁向目標的第一步,而社交媒體/其它外展計畫則是在此基礎上的各種策略應用。必須強調的是:數位資訊技術很強的 NGOs,與在現實世界裡的組織動員能力不見得成正比,畢竟後者要花費不少精力在人際關係上的經營與耕耘,但影響收成的變數又太多而難以預期。但是在一個愈趨資訊化的社會裡,占有數位技術、識讀與應用能力的 NGOs,其在實體社群的經營上,也已占據了一些優勢。不過話說回來,本站也沒有太多直接人與人接觸的經驗可供借鏡,故還是先專注於──「如何選擇適當的數位工具,以及提高社運工作者的資訊能力」這個主題上。
話說之前談了一些如何免費做出 NGOs 自家官網的方式,如果回到每一個 NGO 身上,到底這些 NGOs 工作者又是怎麼想的呢?他們希望利用官網達成什麼目標呢?這些想像又會與組織所設預的讀者、訪客、潛在支持者有什麼關係呢?當我還在 NGOs 部門服務時,也曾經兀自惴想,試著從使用者/管理者的反饋意見中整理出一些頭緒,這也為什麼我寫了 4、5 篇從網域名註冊到部落格服務平臺選擇、靜態網頁建置等文章後,深切反省到:我們必須重新回到 NGOs 所面臨的情境與挑戰來思考,或許才能協助 NGOs 在做決定時,有一些實際經驗可供參考,並協助組織摸索前進的方向。這一次,我以 2017 年「每個非營利網站必須擁有的 7 個元素」( 7 Elements Every Nonprofit Website Must Have in 2017)切入,從國外 NGOs 經營網站的經驗來看,到底臺灣的 NGOs 的自家官網是否有具備這些要件?又或者,如若臺灣 NGOs 網站經營根本沒必要學習仿效國外的經驗,那麼自身的需求和想像又是什麼呢?這些臺灣在地的需求和想像當中,NGO 推進器有沒有什麼可以協助之處?
不同於商業型網站,非營利組織網站必須擁有的 7 個要素
「每個非營利網站必須擁有的 7 個元素」長期觀察並整理網站設計與使用的流行趨勢,再考量 NGOs 本身稍異於商業型網站的功能與訴求,整理其認為每一個 NGOs 網站在這年代必須要放入的要點,總共有以下 7 大項──
1. 響應式網頁設計(Responsive Web Design,簡稱 RWD)(註)
2. 電子報、郵件訂閱表單(Email Signup Forms)
3. 能提高參與度的行動呼籲(Prominent Calls to Action )
4. 合適的社交媒體分享連結(Customized Social Media Sharing )
5. 優化的搜尋引擊(Effective Search Engine Optimization,SEO)
6. 深入的流量分析(Insightful Analytics)
7. 豐富互動的視覺效果(Rich, Engaging Visuals)
列表中的前 4 大項,外部訪客不難在造訪 NGOs 網站時,一面檢查是否具備這些要項;而後 3 項則是網站管理者/設計者在建置網站時,必須考量的策略,並且採用各種適合的工具來進行測量,外人一般較難以得知其表現情況。
已經步入移動閱讀時代,網頁響應式設計刻不容緩
我試著從這 7 個 NGOs 網站要件,評估臺灣 NGOs 網站在 2016~2017 年的表現。先看看第一個所謂的響應式網頁設計好了,我所收集的全臺 129 家 NGOs 網站中,僅有 1/4 的 NGOs 網站支援 RWD。其實這 129 個母數中,不少 NGOs 使用如 WordPress、Drupal 等開源內容管理系統(CMS)架站,或是以寄居於 Google Blogger 的方式管理自家網站。我心中原本估算至少有一半組織的網站可支援 RWD,沒想到許多 NGOs 居然沒選用響應式主題。如在 Blogger 上的經濟民主連合、社團法人臺灣親子共學教育促進會等;使用 Drupal 的華人民主書院、臺灣人權促進會、廢死聯盟、青平臺基金會、高教工會等;使用「Joomla!」的陳文成基金會;以及使用 WordPress 的臺灣障礙者權益促進會等,甚至全球性組織在臺灣的分會,如綠色和平、國際特赦組織等強調全球各分會品牌的統一設計之組織,在今日尚無支援 RWD,真是完完全全跌碎我的眼鏡!難道你們從來沒有用過手機或其他電腦以外的裝置上自家的網站看看嗎?
隨著智慧型手機的全面呑食,網頁設計自然得試想,當用戶們從不同的載具觀看網頁、造訪網站時,能不能一致的提供最佳的視覺體驗?這也就是 RDW 所強調的──以彈性的畫面設計,在不同解析度下,改變網頁頁面的佈局與排版,讓不同的設備都可以正常瀏覽同一網站。臺灣 2013 年智慧型手機普及率為 50.8%,2016 年成長到 82.6%,許多 NGOs 的網站或許在這 3、4 年間還來不及改版,進而適應移動閱讀的變化,臺灣 NGOs 或許應當考量將 RWD 放入網站重整規畫的工作清單上!
註解:RWD 響應式網頁設計又稱為回應式網站設計,是指網站能跨平臺使用,自動偵測使用者上網的裝置尺寸,針對不同螢幕的大小自動調整網頁圖文內容, 讓使用者不管使用哪一種裝置瀏覽網站,都可以不需要忙著縮小、放大、拖曳,將最佳瀏覽畫面留給使用者。資料來源:愛貝斯網路
延伸閱讀:
「設計得再美,也只是公佈欄」你家的官網也跟不上時代嗎?/網絡社會學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