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財團、勞團,政黨輪替也改變不了的三角關係?

0

 

受訪/吳靜如 臺灣國際勞工協會研究員 &  盧其宏 全國關廠工人連線成員   

採訪‧撰稿‧攝影/黃鵑

編按:

因為整體薪資、工時與大環境難耐,臺灣勞工團體近幾年日漸激憤。政府要提高勞工保障的支出,勢必要槓上財團,向企業加稅以回應勞工訴求。其個中角力滋味,像 TIWA 及全關聯這樣的 NPO/NGO 勞工團體可說是冷暖在心。

從此次大選的勞工政見看來,可以看出過去據稱與勞工站在同一陣線的在野民進黨,如今無論是對消失的七天休假日或基本薪資法等爭議性問題皆日漸含糊;相反的,即將要輪替的國民黨總統候選人竟連 3 萬元的基本工資支票都直接開得出顯見在朝在野,大選未至,角色已悄然互換。

 

座落在中山北路聖多福教堂後方的臺灣國際勞工協會(TIWA),是臺灣少數以外籍移工為服務對象的民間組織。1999 年成立後,TIWA 專注在移工議題,一路走來十多年,TIWA 只有 10 位左右的正式聘僱人員,其中 4 位還是兼職人員,但負擔的工作和全職不相上下。

TIWA 除了協助外籍移工處理勞資糾紛、職災申訴等,也提供移工安置中心。除了移工,這幾年許多大型勞工議題如關廠工人遭勞動部控告、國道收費員遭解僱等,也都看得到 TIWA 的身影。TIWA 一年到頭要忙著協助個案、關注修法進度、法案倡議,還得協助各項抗爭活動,有時抗爭白熱化,工作人員還得陪著絕食抗議。

2007 年,TIWA 差點付不出薪水,開始進行小額募款。除了募款,TIWA 經營維護的安置中心則靠聯合勸募補助,其他如移工培力等,則向文化單位申請經費。「例如我們每兩年一次的移工大遊行中,會有移工打鼓隊,打鼓隊的經費就是申請來的,但也只有三、五萬罷了。」TIWA 的研究員吳靜如苦笑。

有趣的是,TIWA 的經營狀況不曾因為前兩次的政黨輪替而有所改變,畢竟服務對象鎖定「外籍移工」,難免與臺灣多數民眾的利益有所爭議,加上藍綠政黨在移工議題上的態度可說是同樣顢頇,TIWA 因此在移工勞動權益的倡議中,十多年來始終辛苦。

政府跟財團有多近,跟勞團就有多遠

移工議題在臺灣不易推展,追根究底在於政黨與財團企業間的關係。政府與企業、財團走得越近,就越會透過政策來協助企業與財團降低生產成本,因此衝擊到勞工的勞動權益,尤其是負擔相對辛苦、較偏體力勞動型工作的移工們。

甚至,在臺移工中有高達 22 萬的家庭看護工,在過去民進黨執政時期竟被劃出《勞基法》保障範圍,徹底與基本薪資脫鉤,更沒有法定保障的休假日,許多家庭看護工一年到頭都只能被迫關在雇主家中,不停工作。

雖然在 TIWA 多年倡議下,勞動部總算打算制定家護移工的相關專法,「但 2003 年要立法時,我們弄了『家事服務法』草案,勞動部卻很久以後才提了對案,而且內容根本不符民間期待。」吳靜如回憶,當時鬧了大半年,最後專法依舊胎死腹中,一路延宕至今。

「那時候勞動部有找我們去開會,我們也給了很多意見。但開完會他們一樣做他們的,開會又怎樣?」吳靜如無奈地說。政府就算有個溝通平臺,但態度立場並不因此鬆動,「丟出來的法案反而搞得我們還要再花時間精力人力去抗議反對,簡直是加重我們工作量啊!」

這次選舉,民進黨的勞工政策中,提了好幾項法案規劃,包括將基本薪資立法,非典型勞動也打算透過法令保障。曾在立法過程中與行政部門多次交手的吳靜如坦言,「看了只覺得冒冷汗。很多時候立法所保證的等於是讓現行的『非法』被『合法化』,這不是我們樂見的結果。而且他們提的,其實現在的《勞基法》就可以做,為什麼不強力落實既有法令就好?。」

除此之外,翻遍三大黨候選人的政策白皮書,就沒半個字提到「外籍移工」。吳靜如笑說,他們在去年底移工大遊行前拜訪三黨,但對於移工議題,國民黨只表達了口頭的關心;民進黨則在遭遇多次抗議後才鬆口說出「會立法保障移工權益」;至於宋楚瑜陣營,「其實我聽不懂他在說什麼,他們就一直強調『三代同堂』的重要性⋯⋯」吳靜如聳聳肩,笑出聲。

消失的七天假:「配套」是什麼,能吃嗎?

除了缺乏移工政策,三黨丟出的勞工保障和權益提升等內容,在吳靜如眼中僅僅只能用「空泛」來形容。曾經在全國關廠工人案中與 TIWA 密切合作的「全國關廠工人連線」(全關連)成員盧其宏也指出,以「週休二日」為例,其配套「砍七天國定休假日」不過是把勞工權益從這邊換到那邊,「但提升權益,應該是保障原有的,然後再加上新的啊!」盧其宏說,當勞工團體針對這議題質問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蔡英文時,她卻無言以對,最後才模糊說出:「不會讓任何人權益受損,會有配套解決。」

原有權益都無法保障,選舉前夕勞團對權益保障的呼籲也僅得到一個模糊的回應,勞工團體對選後的狀況,可說毫無期待。

對於今年可能再次政黨輪替,盧其宏直言,過去民進黨也曾執政,兩黨其實早已證明他們與財團、企業的關係遠較勞工近得多,這個距離決定了政策的立場與態度,反映在政見上,就是各黨的政見始終不敢碰觸可能損及企業利益的問題核心。

「政府能做的,是透過公權力來保障勞工權益,例如施行勞動檢查。但是現在各地勞檢員根本不足,你想要保障,就得增加人力,也就是增加政府支出。而要增加支出,就得加稅,而且是加企業的稅。但是政府不敢做,也不敢提。」盧其宏直言,當政府不想改變與企業、財團間的距離時,勞工保障絕對做不好,無論換哪個政黨,結局都一樣。

 

延伸閱讀:

  1. 「非核家園」只是環保團體的事嗎?
  2. 十年後臺灣成為超高齡社會,現在的我們有什麼選擇?
  3. 選前一週,你看過候選人政見了嗎?
  4. 用選票送公民團體進國會,會發生什麼事?
  5. 《焦點事件》工鬥,政治與對話

 

作者介紹

黃鵑

從擔任日報、週刊與網路媒體記者。關注議題包括環境、勞工與社會福利,以及公共政策的產製過程。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