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每年都有巨額資金挹注於慈善事業,然而資金的使用與運作方式改變快速。新型慈善家嘉芙蓮.芙特(Katherine Fulton)長期觀察此一變化,在這場演講中提供大家她洞見的趨勢,整理成五大新型態慈善事業:群體協作、線上慈善賣場、集資捐獻、創新競爭、社會投資,詳列例子並解釋其所打破的既定認知,她讓人明白慈善事業已非大企業的專利,而是每一個人都有可能發揮影響力!
以下是嘉芙蓮.芙特(Katherine Fulton)2007 年 3 月在 TED 演講的逐字稿整理:
我希望幫助各位重新認識慈善事業,看到它的可能性以及它跟你的關係。為此我要向你展示一個遠景,一個想像中的未來樣貌,就如詩人 Seamus Heaney 所說, 「人的一生中總有一次,一直盼望的正義之潮會升起, 而希望正和歷史合奏著。」
我想從這幾組字詞開始。我們都知道自己想處在哪一方。 一個世紀前,當慈善事業進行重整,開始出現基金會的形式時,他們也沒有想到自己會屬於錯的這一方:封閉、故步自封,對新挑戰反應緩慢, 渺小而且經不起風險。而事實上他們也不是,他們繼而將當時的慈善事業改革為洛克費羅所稱的「慈善生意」。 但到了二十世紀末,新一代的評論家和改革者指出了慈善事業的這些缺失。
我們可以觀察到全球慈善行業的走向,目前正出現一股要翻轉這些舊有認知的強大企圖,欲使慈善事業變得開放強大,快捷且緊密連結,可以持續為社會服務。這股具有企業精神的力量正從各個角落出現在各位當中有些人正是新一代的領導者,而我們剛才所見到的新工具,以及新的壓力,也形成推動的力量。
我長期觀察並參與這樣的轉變。這份報告是我們的主要公開報告,裡頭告訴你如今這個時代就如同一百年前一樣具有歷史意義。我想與各位分享一些正在發生的最酷的事情。但我不會講太多那些家喻戶曉的大型慈善事業,如蓋茲、索羅斯、Google 等等。相反的,我想講的是屬於我們所有人的慈善事業,慈善事業的民主化。今天,一個普通人所擁有的力量,是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強大。
現在來看看五種類型的實驗,每一種都挑戰一項對慈善事業的既有認知。
第一種是群體協作,代表者有維基百科(Wikipedia)
這可能會使你震驚,但記著,慈善不止於金錢上的捐獻,也可以奉獻時間和才能。 Clay Shirky 這位網路發展的觀察者, 把這實驗如何推翻固有的認知作出很好的註解。他說:「我們所在的世界, 是只能為愛做小事、 為錢做大事的世界,而現在我們有了維基百科(Wikipedia)。 突然之間,也可以為愛做成大事。」
大家可能都認識這位 Paul Hawken 作家及企業家,他的新書《蒙福的動盪》在今年春天出版,伴隨著名為 “WISER” 的一系列維基網站同時上線。WISER 是「世界社會及環境責任指數」,旨在記錄、連結和推動 Paul 所謂人類史上規模最大、 發展最快的行動。 這可以說是人類對現有威脅的集體免疫反應。 但是,這些為愛做大事的實驗並不是每一個都能成功。 但是那些能夠成功的,將成為人類史上最大、最開放、最敏捷、最具連結性的慈善事業。
第二種是線上慈善賣場
這些賣場之於慈善事業,正如 eBay 和 Amazon 之於傳統商業的意義一樣。將它想像成一對一的慈善事業。 它挑戰另一項認知:有組織的慈善事業是富人的專利。 如果你還不知道的話,請看 DonorsChoose 網站,他是知名度最高的新賣場之一,並已獲得 Omidyar Network 的鉅額投資,捐贈者可以直接進入一間教室與教師連結,瞭解他們所需要的是什麼;下次你要買結婚禮物或節日禮物,請逛一逛由一名 TED 會員所設立的 Changing the Present;GiveIndia 是為印度這個國家捐獻。這樣的例子數之不盡。
第三種類型以巴菲特為代表,我稱之為集資捐獻
巴菲特去年夏天的這項歷史性創舉,不只是因為他的慷慨捐獻而偉大,而是他打破了另一項認知,證明並不是每一個捐獻者都必須成立自己的基金或基金會。現在有很多新的慈善基金採用集資捐獻及投資,集合人們為共同的目標提供更大規模的捐獻。當中最廣為人知的是由一位 TED 會員 Jacqueline Novogratz 帶領、且從 TED 這裡得到大力幫助的 Acumen Fund。 但當然不止於此,更有劍橋的 New Profit、矽谷的 New School’s Venture Fund、華府的 Venture Philanthropy Partners 及三藩市的 Global Fund For Women。觀察上述例子,這些基金與慈善事業的關係,和風險投資、私人資本、共同基金等與投資項目之間的關係類似。但當然不完全一樣,因為通常一個社群將會伴隨這些基金形成,就如 Acumen 及其他基金的例子。
現在想像一下前面三種類型的實驗: 群體協作、線上慈善賣場、集資捐獻,並了解它們如何幫助我們重新認識有組織的慈善事業。這不一定必然關於基金會,而是關於我們所有人的。 再想像一下,當這些混搭元素未來相互結合,進行更多實驗 - 例如有人提出價值一億美元的群體捐獻目標 -- 這並不是不可能,去年在美國就有 21 筆捐獻的單筆金額超過一億美元 -- 但達到這個目標的方法是募集全球數百萬筆的小型捐獻。所以它能使許多人參與在其中、建立其公信力、吸引人群參與以達成所設立的目標。
我會很快地說明
第四種類型, 也就是創新競爭
以實際的競賽獎項吸引人才及資金來對付一些最困難的議題,加快解決議題的腳步。 這挑戰了另一項認知:改以捐贈者及組織為中心,而不是以問題為主。你可以依賴這些革新者來幫助我們解決問題, 特別是需要科技支援的問題。
最後一種類型(第五種),社會投資
從任何方面來說這都是在五種類型中最大的一個,其中又以 Xigi.net 為代表。 當然,這是要挑戰最大的認知:在商言商,而慈善是由一班想改變世界的人所推動。 Xigi 是一個連結並繪出當前最新社會資本市場的新型社群網站。它列出一千個為社會企業提供借貸及資本的組織。這群革新者提醒了我們,即使運用很少的資金去追求回饋,所能推動的善行也很驚人。
而最有趣的是,我們不是透過思想去啟發新一種行為。我們正以行動啟動新一波的思維。慈善事業正在我們眼前徹底重整。就算所有的實驗和大慈善家還沒有實現這個企圖,我想這就是新的時代精神: 開放、強大、快捷、相互連結,並希望可以長久持續。 我們必須明白,這些事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如果我們沒有毅力去堅持,沒有堅持你所選擇的,那一切都只會淪為一時的風潮。
但我是滿懷希望的。 而我充滿希望是因為不止是慈善事業,其他所有的社會組織 以及商業組織也都在重整,都在挑戰過去習以為常的做法。 我所到的每一個地方,包括在 TED 這裡,我也感受到對道德的一股新的渴望正在不斷成長。我們看到人們絞盡腦汁要描述正在發生的這件事情,而出現了如「慈善資本主義」、 「自然資本主義」、「慈善企業家」 以及「慈善風險投資」等各種名稱。 我們暫時沒有專門的用語。但無論我們怎樣稱呼它,這是新的,這是起步,而且我想它會是很重要的。
這與我所想像的未來有關,我將把它稱為 「社會奇異點」 。你們當中有些人知道我借用了科幻小說家 Vernor Vinge 「科技奇異點」 的概念,當幾個不同的趨勢加速並聚合的時候,將共同創造一個令人震撼的新世界。我們將面臨我們最害怕的社會奇異點:不同的災難一同發生,如環境破壞、大規模毀滅性武器、流行疫症,以及貧窮。 這是因為我們解決所遭遇問題的能力,遠比我們製造問題的能力慢。就如我們剛才所聽到的,要說我們對人類文明的未來有著前所未有的掌握能力,其實一點也不誇張。
問題在於,有沒有正面的社會奇異點?有沒有一個先例可以啟示我們要如何共同生活?我們的未來不需要只憑空想像。我們可以創造一個未來,讓今日的希望成為明日的歷史。但我們有一個問題,到今天為止,無論是個人或集體的經驗,都不足以預備我們面對未來將要做的,或是我們將要成為的未來。我們會需要新一代的公民領袖,願意身體力行去不斷成長,快速地轉變及學習。因此,我有最後一件東西想給大家看。
這張照片攝於大約一百年前,相片中是我的祖父和曾祖父。他們是日報發行人和銀行家,也是傑出的社群領袖。而且,沒錯,他們都是大慈善家。這張照片和我形影不離。我把它放在我的辦公室裡。因為我總感覺到和這兩位我從不認識的長輩有一種神祕的聯繫。所以,以他們之名,我把這張空白的幻燈片送給你們。我希望各位想像,這是一張你的照片。我希望你想像一下你希望參與創造的那個社群。無論它對你具有什麼意義。我也要你想像一百年之後,你的孫兒或曾孫兒,姪兒、甥兒或教子,看著你的這一張照片。你最希望他們述說什麼故事?謝謝各位。 (掌聲)
延伸閱讀:
1.NPOst<國際:ACUMEN.ORG 用「耐心資本」細心灌溉,印度小農在沙漠種出可以送小朋友去上學的向日葵囉!>
2.NPOst<國際:給非營利組織成功「群眾募資」的3個技巧>
3.NPOst<國際:模糊窮人與富人的界線 ── 聽聽 KIVA.ORG 創辦人 JESSICA JACKLEY 如何讓愛與金錢一起發揮效用>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