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社群幫忙宣傳、即時送出感謝、用影片創造急迫感 —— 8 個眉角,讓公益活動更給力

圖/Duy Pham@ unsplash

無論是 5 公里路跑賽,或是地區性慈善保齡球競賽,在現實生活中,NPO 的募款活動可提供機會讓組織凝聚工作人員、志工與募款者,一起發展公益事業。

不過,活動固然很重要,但也可能需要勞師動眾地投入時間與人力,因此,我們整理出下列 8 個辦活動的眉角,提供想辦活動的組織參考,組織若有辦活動的想望,不如以這些問題自我檢視。

8 個眉角,讓活動辦得更給力

1. 一開始即具有清楚的目標

NPO 基於許多原因舉辦活動,也許是希望能喚起募款意識,或是對支持者表達感激之意,也可能是進行社區營造。你不必只選定一項目標,但釐清活動目的,有助於思考活動可能產生的不同結果,以便為成功鋪路。

2. 選擇目標對象

依據組織為活動規劃的空間、類型與目標,找到某一群最適合的邀請對象,端看組織想以志工、募款者,或是重要捐助者為目標對象呢?

圖/Kimson Doan@ unsplash

回歸到的目標,好好思考哪些支持者可能最適合這個活動,這不代表組織只能邀請單一對象,組織可以邀請許多支持者,但清楚活動對象是誰,助於改善組織的活動流程與溝通成本

3. 在宣傳方面發揮創意

一旦鎖定想要活動類型與目標對象,組織會投入大量心力去提升潛在觀眾的興趣,促進報名額滿。

電子郵件目前仍稱霸於邀請管道,有良好的實行節奏(別忘了後續追蹤),加上社群媒體貼文、優惠與促銷活動,甚至可能包括少量公關工作,應能面面俱到。

4. 在網路銷售票券,並提供多樣化選擇

與其使用劃撥,不如提供網路上刷卡這種途徑,若使用網路,組織亦可同時在過程中讓支持者得知活動細節,甚至報名志工、進行捐款。

圖/Square@ unsplash

5. 讓觀眾能隨時隨地購買票券

說到票券,在活動前、現場都能售票是一種絕佳方式,無論是支持者到達活動後想要購票,或是已報名者和親友外出時鼓勵其他人報名參加,組織應設法讓支持者能隨時隨地參與活動。

6. 將「社群募款」加入活動中

我們非常、非常相信社群募款(social fundraising)的力量 —— 讓支持者在個人社群貼文分享他們對慈善事業所採取的行動。

當某人捐助、報名活動或購買其票券時,社群是扮演大聲公的角色,當熱情的支持者將 NPO 的故事當作自己的一部分故事時,這會在他們的網絡裡引起個人層次的共鳴,進而提升對 NPO 的認識。

7. 透過「最新消息」,激起大家興奮之情

寄送關於組織的最新活動訊息,對於創造支持者和潛在參與者的動力、急迫感有很大的幫助。例如,組織可以發揮時間限制,以便在活動倒數階段,吸引更多報名者及捐款。

請看下列訊息範例:

「已增加貴賓券數量,在銷售一空前入手吧!」

「剩下50個名額,現在就報名!」

「距離活動只剩一週。」

「我們已達成目標的90%,幫助我們達成最後的10%。」

透過影片分享最新活動訊息亦有所幫助,因為有報告研究,發布最新影片讓活動募得的金錢平均會多出 5.7%。

8. 活動結束後,即時給予感謝

許多活動籌劃者認為,活動落幕最困難的部分就結束了,然而,活動後可能才是募款活動最重要的一環。

活動結束後,支持者的投入程度平均降低了 20%,因此在活動結束後的數分鐘或數小時內,繼續追蹤參與者和支持者甚為重要。

圖/Chungkuk Bae@ unsplash

組織務必要立即發送訊息給支持者,感謝他們從忙碌的行程中抽空出席你的活動,即便已報名但無法出席者也需要被感激,因此要寄送「很遺憾,我們非常想念您」的郵件給未出席者。此外,務必要更新活動網頁,上傳活動花絮、照片、即將舉辦的活動資訊、得獎者名單、甚至是公開感謝信,以延續活動帶給人的興奮感。

本文譯自《8 Best Practices for Nonprofit Event Fundraising


延伸閱讀:

回歸問題意識 —— NPO 擬定倡議計畫的 10 大步驟

誰掌握了話語權?破解「公民社會凋零」的修辭陷阱

作者介紹

NPOst 編輯室

NPOst 公益交流站,隸屬社團法人臺灣數位文化協會,為一非營利數位媒體,專責報導臺灣公益社福動態,重視產業交流、公益發展,促進捐款人、政府、社群、企業、弱勢與社福組織之溝通,強化公益組織橫向連結,矢志成為臺灣最大公益交流平臺。另引進國際發展援助與國外組織動向,舉辦實體講座與年會,深入探究議題,激發討論與對話。其姐妹站為「泛傳媒」旗下之泛科學、泛科技、娛樂重擊等專業媒體。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npost.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