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北私會所】黑心企業的公益捐款可以拿嗎?善用評估工具,別讓道德判斷先行

圖/Sharon McCutcheon @ Unsplash

編按:

NPOst 邀請資深國際 NGO 工作者褚士瑩阿北,每週隔空問診(大誤),回答關於非營利工作領域的問題。無論你是志工、NPO/NGO 工作者、捐款人、有志投身公益者,都可以來填表單問問題喔!褚阿北每週將抽出 1-3 個不等的問題來回答,現在就來舉手發問吧!

對公益金源很講究的大學生:

阿北,前陣子在做課堂報告,搜尋食安新聞、研究頂新案,結果看到「頂新 30 億全臺做公益」,發現他們在假油食安風暴之後,投入 30 億專門支持社福團體做計畫,特別是飲食、送餐、營養包等相關計畫。其中有非常多社福團體接受這些「魏氏兄弟公益專款」,很多都是我常聽到的知名團體。

我也知道公益團體應該都很缺錢又辛苦,但我覺得黑心企業很可能根本不是有心公益,只是想「洗白」或「贖罪」,並且用公益團體的好名聲來幫他們背書。我朋友說,他覺得拿「不乾淨的錢」沒什麼不好,與其讓這些企業再把錢拿去幹些亂七八糟的事,不如拿給公益團體做好事。 但我覺得,如果我是公益團體,特別是飲食相關的團體,收這樣的錢不是很諷刺嗎?那,環保團體收石油公司的錢做環境教育、性別平權團體收性侵犯為了贖罪的捐款、人權團體收政黨貪汙的獻金,這樣也可以接受嗎?

相信「客觀評估」更勝「主觀認定」的阿北:

你知道「評估工具」是什麼嗎?這東西雖然繁瑣而且增加工作量,卻能避免我們太隨意使用「道德標準」作為唯一的判斷指標,是好物啊!(激動)

我記得幾年前,曾經與一個合作的環境團體針對是否應該拒絕菸商的捐款誘惑,做過深入討論。

「他們捧著錢來找我們,而我們現在非常需要錢,難道不可以拿嗎?」 環團的會計提出他的看法。

「我們組織再怎麼缺錢,也不能幫菸商背書,不然以後要怎麼混?」這個機構的執行長這麼說。

然後他們 2 個的眼光,同時落在我身上。我聳聳肩,只說了 4 個字:「評估工具。」

如果我們用傳統的道德標準來想事情,雖然好像正氣凜然到起雞皮疙瘩,也可能會無意中繼續讚頌廖添丁式劫富濟貧的鄉野傳奇,誰管合不合法?古時候用來幫寡婦蓋貞節牌坊的錢,8 成來自完全沒有性別平等意識的男性,又有誰管合不合時代潮流?

所以確認評估的工具是什麼,才可以避免用見仁見智的主觀道德標準,來作為唯一的判斷指標

Photo by Siora Photography on Unsplash

評估工具為什麼至關重要?

如果有一套清楚的評估標準,我們就會知道菸商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能以公益之名送香菸,即使是提供給買不起香菸的遊民,也是不行的,但是可以致力於用種植菸草的本業收入,協助開發新疫苗的實驗,以此解決特定疾病。這樣的錢當然可以拿。但是如果是要贊助獎學金,無論是不是刻意的安排,讓孩子或是遊民在脆弱的時候對這個香菸品牌產生好感,這是不道德的,這樣的錢就不應該拿。

再舉一個例子。酒商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能以公益之名送酒,但可以資助協助酒精中毒者戒癮的計畫。因為酒永遠不會從世界上消失,但如果能夠減少飲酒過量導致成癮所造成的種種問題,這樣的錢,就可以拿。

而色情行業,當然不能以性教育啟蒙之名,分送色情影片給未成年者,但確實有色情影片業者用公司的慈善部門,專門為聽障人士、視障人士後製友善觀賞的版本。(參考:【阿北望遠鏡】A 片的口述影像與聽障字幕,是色情工業裡的慈善,還是慈善事業裡的色情?)這樣的計畫贊助,當然就不是拿「骯髒錢」。

如果沒有清楚的客觀評估標準,組織內那個最有影響力的人個人的價值觀或主觀感受,就會變成唯一的判斷指標,而這是我們最不希望在有制度的組織裡看到的。

圖/David Travis @ Unsplash

同樣的,正因為沒有客觀的評估標準,組織裡想要接受捐款的那個人,才可能會用「我們拿壞人的錢來做好事,至少比他拿去做壞事好。」作為理由接受捐款。這理由聽起來好像很有道理,其實只是一種「合理化」(justification)的謬誤。

因為,也沒有任何證據可以指出,對方一定會把這筆錢拿去做對別人有傷害的事。這種「劫富濟貧」、「替天行道」的故事雖然總是大快人心:「如果我不拿,別人也會拿,而且我拿了會去做好事,但是別人拿了,會拿去做壞事。」但其實是多麼自負的說法!(嘖!)

別忘了,小至地方黑道組織,大到如伊斯蘭國(ISIS),也都真心認為自己在「行善」,而不是為惡。就算做了壞事,也認為是「必要之惡」。所以認為「只要我做的,一定是最符合善的、好的」、「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甚至「一切都是神的旨意」,其實一點道理也沒有。

所以說,沒有好的評估工具,真是太可怕了!(發抖)

Photo by rawpixel on Unsplash

如何設計好的評估工具,擬訂計畫?

一套好的「評估工具」絕對不會是現成的,必須針對組織的宗旨和需求量身定做,所以在問「這筆捐款可不可以收?」這個問題前,必須先寫下評估計畫,而這個計畫至少要有以下這些內容──

一、捐款目的

捐款人捐這筆錢,目的是什麼?這可以包括至少 4 個細項:

  1. 這筆捐款要達到的目標,跟受捐贈組織的核心精神是否緊扣?
  2. 這筆捐款要達到的目標,跟捐款者組織的核心精神是否緊扣?
  3. 這筆捐款對於參與者的直接跟隱性的影響是什麼?
  4. 這筆捐款對於社區的直接跟隱性的影響是什麼?

Photo by Dmitri Popov on Unsplash

二、可用來評估的問題

1. 評估過程
(1)這個計畫如果要執行,前期的計畫與執行過程各如何進行?是否會受到捐款者干涉?
(2)會受到這個計畫影響最大的人,有沒有參與前期的計畫、參與執行過程,並且參與評估?例如,想要在非洲執行儲水系統,或提供學童專用的免費筆電,這些使用者是否從一開始就能參與,並有權利參與決定這個計畫該如何執行?還是都由捐款者主宰整個過程設計?

2. 評估結果(在這裡只舉出幾個常用的指標,還是可依照實際需要增刪)
(1)達標的程度:如何達標?做到什麼程度才算達標?達標與否由誰決定?
(2)計畫結果對參與者的影響
(3)計畫結果對社區的影響

三、可用來評估的方法

常見的評估設計,會列入案例分析與控制組實驗,但要採用什麼方法收集數據?簡單列出幾種常用的方法──

1.滿意度調查 2. 重要性調查 3. 量化的達標程度報告 4. 主要參與者的訪談 5. 進程日誌

6. 環境狀況觀察 7. 行為觀察 8. 案例分析 9. 控制組實驗 10. 資料分析

當然不需要侷限在這幾種方式,還是必須跟受計劃影響最大的人一起討論後,才能進行評估方法設計。

圖/rawpixel @ Unsplash

最後,你有數過你在提問裡用了多少個「覺得」嗎?「覺得」太主觀,也太容易受到左右,是不能拿來作為「我可不可以接受髒錢?」的評估工具的。

歡迎你告訴我評估後的決定!


延伸閱讀:

褚士瑩專欄【阿北私會所】NPO 被迫跟企業合作,缺的真的只是資金?

期待綠色富豪拯救世界?綠色公民行動聯盟趙家緯:「沒有彌賽亞。」

掌握全球半數財富的那 1% 慈善富豪,如何掌握我們的生活?(下)

作者介紹

褚士瑩

褚士瑩,資深 NGO 工作者阿北,年近沒有半百,打交道的公益組織超過百餘,喜歡胡搞,語不驚人死不休,從來不怕吵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