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泰拳自己辦!公部門帶頭引入參與式預算,桃園移工的民主小革命/NPOwer 公益行動家 1

編按:

2014 年起,NPOst 每年舉辦年會,不僅成為公益界年度盛事,也讓許多在社會角落積極實踐使命的公益行動者被更多人看見。2018 NPOst 年會以「會長大的好事:公益創新規模化 Scaling Innovation」為題,在其中打破以往,進一步提出「NPOwer 公益行動家」計畫,邀請公眾舉薦/自薦身邊那些「只差一點支持與看見,就能創造更多改變的人」。

NPOwer 由 NPOst 在數十件徵件中初步選出 12 組入圍者,再舉行為期將近一個月、超過 3300 人參與的網路票選,最終於 9/4 決選,由行政院數位政委唐鳳擔任召集人,帶領來自官方、學術、社福與企業界等 7 位專業評審委員進行面談審查會。

本篇專訪的「桃園移工參與式預算計畫團隊」,便是今年決選出的 6 組 NPOwer 之一,將於今年 10 月 19 日登上年會舞臺。想聽更詳細、熱情、更有 power 的精彩演說,現在就購買 2018 NPOst 年會票,3 人同行更享優惠喔!

 

今年(2018)6 月,「異鄉擂臺泰拳大賽」如期舉辦了!這是桃園地區的移工們去年透過參與式預算票選出的第一高票活動。

「參與式預算」指的是一種決策的程序和方法,讓民眾可以直接參與政府的預算決策過程,透過公民審議及溝通協調來決定錢要怎麼花,將公共預算做有效、合理的分配。去年,在桃園市政府勞動局的移工參與式預算中,移工們投票通過舉辦今年 6 月的泰拳比賽,只見比賽海報上滿滿一片全是「小鮮肉」,密密麻麻排滿了拳擊手。勞動局專門委員賴世哲笑道:「如果有密集恐懼症,看了應該會有點不舒服。」

賴世哲解釋,會產出這樣的海報,是因為移工希望能將自己的照片放在海報上,並且寄回去給家鄉的人看。對他們來說,自己的照片被放上官方活動的海報,是這輩子第一次的珍貴經歷。

異鄉擂臺泰拳大賽海報上全都是參與的移工。圖/賴世哲提供

「泰拳對很多泰國中下階層的孩子跟勞工來說,是個翻身的機會,可是其中的淘汰也是很殘酷的。這些人因為經濟因素來到臺灣,好不容易有一場比賽可以讓他們以泰拳選手的身分上場,對他們來說非常珍貴。」賴世哲說:「如果這些海報可以讓他們寄給老婆、小孩以及父母看,我覺得這件事情比海報的美感、設計的風格都來得重要。」

不盡然符合美觀的海報,越過海洋,也許能成為移工遠在故鄉的家人的驕傲。這個計畫能夠走到這一步,一切都不容易,從「參與式預算」的發想,經過 3 次說明會、2 次工作坊、四處設置行動投票站、由移工及市民共投了 14577 票,到最後將成果付諸實現,中間串連了公部門、民間團體、移工們的力量,缺一不可。

桃園參與式計畫工作坊吸引了相當多移工共襄盛舉。圖/2018 Migrant Workers Friendly Measures in Taoyuan

移工沒有民代發聲,但有「參與式預算」

桃園市是臺灣移工最多的地方,全臺移工共 68萬多人,其中高達 11 萬以上的移工在桃園工作與生活,相關的移工議題更是複雜難解。

賴世哲是將「參與式預算」引入「移工議題」的發想者,他說:「移工是一個很大的社群,不僅人數眾多,也非常重要,但他們沒有民意代表,缺少能為自己發聲的移工社群,所以透過參與式預算來傾聽移工的需求。

於是,他把主意放到了勞動局的移工業務上:「勞動局已經辦了很多活動,可是從來沒有一個系統化的方式來傾聽他們的聲音。」賴世哲與計畫承辦人吳欣蓓等同仁研究並討論了數個月,計畫提案漸漸成形。

有了計畫,就需要一個計畫主持人,一直在臺中推行參與式預算的施聖文於是被拉入夥。臺灣推行參與式預算沒有幾年,要在移工族群中推行更加困難,甚至此計畫作為第一次嘗試,連預算都有限,施聖文半開玩笑說:「就是要找一個認命的笨蛋才會做。」

找人、找翻譯、找方法,政府民間總動員

施聖文找來曾合作過的「熱吵民主協會」,補足參與式預算操作面的協力人員,但他深知,計畫主體仍是移工,如果沒有移工,就什麼都沒有。這時候,深耕桃園市移工服務與庇護的「群眾服務協會」成為計畫的一大推手。

群眾服務暨庇護中心主任汪英達說:「移工很累,廠工每週雖然有休假,但不一定休禮拜天;看護工就更累了,可能一個月只休一次,你要移工把禮拜天一整天花在這裡,還要來 2 次,那是很大的挑戰。」於是,他找來了接受庇護中心安置的移工們一起參加,這些移工們又找來了自己的朋友,令團隊意外的是,工作坊獲得熱烈的迴響。

參與工作坊的移工熱烈討論。圖/2018 Migrant Workers Friendly Measures in Taoyuan

工作坊中,越南、印尼、菲律賓、泰國 4 國語言滿天飛,為了找齊足夠的翻譯,讓熱吵民主協會忙翻了天,因為這群翻譯不只要精通翻譯,更必須理解「審議民主」的運作、「參與式預算」的概念,甚至要能帶動討論。來自菲律賓的工作坊翻譯汪馬雪麗解釋:「我的工作不只是翻譯,而是要讓他們了解這個計畫的內容,如果只是翻譯,對沒有接觸過參與式預算的移工來說,可能不好懂,也難以投入。」

後來,工作團隊向外尋求 1095, 文史工作室望見書間等民間團體的幫助,才順利找齊人手,且在工作坊前,團隊還得特別跟翻譯開會,讓他們更了解計畫的內容。熱吵民主協會成員洪士育強調:「這個案子能夠成功,前期要有人把移工帶進來,後期要有桃園市勞動局的投入,真的要感謝很多人的幫助。」

移工的熱情與付出,超乎想像

去年第一年的參與式預算工作坊,以「休閒育樂」為主題,今年更加入了「研習培訓」及「關懷照顧」。來自菲律賓的 Bel Roger Rabaya 連續 2 年參加工作坊,第一年他所在的小組提議菲律賓很熱門的「籃球比賽」,與另外一組的提案「排球比賽」結合,獲得去年票選第 2 名;今年他的小組更提議開設「急救」相關課程。「這一次,我們會拿第一名!」他自信的說。

Bel Roger Rabaya 離開家人,來臺灣工作 2 年半,因為家鄉網路不穩定,一個月只能跟 2 個小孩聯絡一次;在前一個工作的工廠,他因為想參加移工選美比賽,不想在週日排班,就被老闆開除。幸好,他得到了群眾服務協會的支援,甚至加入了參與式預算工作坊。他說,第一次參加時很緊張也很興奮,但很享受學習如何提案。

不只住在桃園的移工前來參與工作坊,從臺中來的印尼移工Rahma Raira讓賴世哲印象深刻。Rahma Raira在臺中擔任廠工,平常要輪班,她不只參加了提案,當工作團隊在火車站催票時,她甚至上完晚班後特地從臺中搭車到桃園,突然出現在賴世哲面前,說自己也要幫忙,催票結束後,她又坐火車回去上工。賴世哲感嘆:「移工付出的程度,遠遠超過我們的想像。」

民主需要練習,參與式預算應成政府的「減法」

民主需要練習。」賴世哲說:「這個計畫把民主由臺灣公民擴大到共同生活的人,面對來自不同國家、不同語言文化、不同知識水準的人,困難一定存在,但這個練習是必要的。」

賴世哲認為,這是一個相互培力的機會:移工可以更知道如何描述、提出自己的需求,公部門也因此學習怎麼跟服務對象接觸,民間團體和政府也能一起坐下來,提出有建設性的建議。

執行至現在,審議民主顧問林于聖的評價很正面:「一般來說,光使臺灣人發現可以透過參與式預算決定某些事情時,振奮感就很強了,更不用說移工。」他也曾聽到印尼移工朋友主動提到泰拳比賽:「代表這在不同國家之間,都是一個難能可貴的活動。」

民主化的過程需要時間,更需要練習。圖/2018 Migrant Workers Friendly Measures in Taoyuan

林于聖也肯定桃園市勞動局掙脫「多做多錯」的壓力:「一個公部門單位主動增加自己的工作量來做這件事,相當少見。未來,也許不只是移工,其他議題也都能更貼近人民,讓人民跟政府之間更接近。」

施聖文看得更遠,認為未來參與式預算對公部門來說不應該是「加法」,也就是說,不能只是一直提案、讓政府或民間執行,應該是要政府主動思考,哪些例行業務可以用參與式預算取代,達成「減法」的功效。

期待 2018 NPOst 年會,激發想像

雖說參與式預算成為「減法」是未來的期望,但在這個嘗試期,桃園市勞動局還是得面對「加法」所帶來的工作量。吳欣蓓笑說,光是投票,就得拜託關係好的公司在移工宿舍放投票箱、拜託通曉移工語言的人一起催票,她笑稱「把自己的信用都花光啦」!

儘管不容易,他們還是勇敢踏出了一步,這一步正是今年桃園移工參與式預算計畫團隊獲選為 NPOst 2018 年會 NPOwer 公益行動家的原因。賴世哲說,他聽到獲選時很驚訝,因為過往民間主辦的活動上,其實不太看得見公部門的角色。

對於年會的主題「公益創新」與「影響力規模化」,賴世哲說:「不斷引進新的想法很重要,就像我們把參與式預算引到移工議題上。在規模化這方面,則是大家都來東抄一點、西抄一點,不斷實作。唯有不斷實作,才能找出適合臺灣本土體制的方案。希望我們這次的參與式預算計畫可以拋磚引玉,儘管不甚完美,但也能成為他人的參考。」

今年,計畫團隊提出「桃園移工友善措施提案」,希望能將第一次參與式預算計畫累積下來的能量,繼續發動。圖/2018 Migrant Workers Friendly Measures in Taoyuan

賴世哲也期許未來公部門有所改變:「臺灣的制度往往讓公務員難以擴大嘗試、擴大創新,並且接受失敗,這樣很可惜。解放這些人力的能力跟心智,至關重要。」

吳欣蓓相當期待在年會上可以遇見更多不同的人:「我們公務員都在辦公室辦公,沒有機會接觸到這麼多從事有趣事情的人。」她笑說:「NGO、NPO 和公部門能做到的事情不太一樣,他們比較靈活、可以花更多時間耕耘議題,能聽到他們的分享,對我們的想法也會有所激發!」


認識更多 NPOwer 公益行動家:

2018 NPOst 年會,6 位 NPOwer 公益行動家決選出爐!

了解更多年會主題:

「創新」已經太多!真正能改變世界的大規模影響,來自於高品質的複製/2018 NPOst 年會前導報導 1

世界百大 NGO 談發展計畫:如何縮短「創新」、「影響力」與「規模」之間的鴻溝?/2018 NPOst 年會前導報導 2

專屬於 NGO 的規模 X 設計加速器:快速拓展「創新」的影響力/2018 NPOst 年會前導報導 3

公益志業的擴張迷思:組織規模與社會影響力,未必是正相關/2018 NPOst 年會前導報導 4

非營利組織的 6 大「最終階段」:不必擴張組織規模,也能將影響力最大化/2018 NPOst 年會前導報導 5

【獨家專訪】全球百大 NGO 首席創新長,談社會部門的創新規模化設計/2018 NPOst 年會前導報導 6

年會搶鮮爆:

2018 年會搶鮮爆:當大家各說各話,聚樂邦用遊戲創造對話!

2018 年會搶鮮爆:集結一群「有愛」的資料分析師,D4SG 引爆公益領域資料革命

李奕萱

獨立記者/文字工作者。擔任過各種人和動物的志工,最後還是決定回到書寫,試著創造一點點點點點(無限循環小數)的影響力。喜歡有故事的東西(e.g. 小說、動畫、電影、口述歷史⋯⋯),也喜歡看著海發呆。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