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澳插秧節」號召社群體驗打工插秧,貼近土地同時協力農戶

0

南澳自然田的自然村友,過去因為無法機器插秧,因此大都自己各自找三五好友來幫忙手工插秧。2014年起,開始推廣以「南澳插秧節」的形式,在網路上號召更多各地的人來南澳體驗手工插秧。今年第二屆插秧節的插秧期間從2015年3月22日起,在4月12日的雨中落幕。

(圖片來源:南澳自然田)

(圖片來源:南澳自然田)

「體驗變打工」,插秧超過面積將換算工資

南澳插秧節採「體驗打工」的做法,參加者只要插秧面積達到門檻,就可以退回1000元的體驗費保證金。(南澳自然田知識小提醒:一定要插完一塊田才能馬上把水放乾以便躲避福壽螺啃食,沒插完無法放乾水,積水處秧苗會被吃掉。)而若插秧超過門檻的面積,則依面積計算工資或交換農產品。

南澳自然田希望插秧節的體驗活動,可以成為與農民互助的良性生產活動,而不是以觀光服務業的做法,反過來增加農民的負擔;這麼做也能為體驗者帶來更多成就感,既然是互助,則無需收費,而若做得更多、幫助了農戶,也理應獲得合理的報酬。

自助運作原則,讓更多人參與土地活動

插秧節為了容納更多人的參與,因此一切採自助原則,鼓勵參加者走路到田區(500~1200公尺),省錢、安全且低碳。南澳自然田鼓勵最好赤腳下田插秧,移動起來比雨鞋、拖鞋或專業的水田鞋都更好用,又可以接觸真實乾淨的泥土。

宜蘭新農村現象,農事體驗帶入群眾生活

近年來,青年歸農讓宜蘭許多農村聚落,從人、作物到土地,漸漸長出了綠色有機和農村活化的趨勢。南澳聚落在交通部觀光局不分區國際光點計畫支持下發展出將農耕體驗帶入群眾生活的「換工假期」與「見學旅行」,結合觀光的手法,為台灣土地盡一份心力,也獲得許多崇尚自然的自由行旅客認同,已成為台灣最大規模農事體驗聚落之一。

線上作物(Crop-On-Line),農物生長即時看

南澳自然田的主人陳昌江(阿江) 也在今年二月推出「線上作物」的新服務,讓代耕業主可以透過手機即時看見農作物生長和農場活動的情形,把行動網路融合到農業與常人生活,阿江表示也是南澳自然田多年來想要做到的事。

 

延伸閱讀:

新聞:「南澳自然田」首屆【插秧節】,活用 O2O 思維讓農事民有民治民享
國際:綠色和平號召全球創客替印度小農設計開源灌溉機
國際:Acumen.org 用「耐心資本」細心灌溉,印度小農在沙漠種出可以送小朋友去上學的向日葵囉!
農民版的Linkedin:Sustaination用社交網站加上郵遞區號打造在地食物網

作者介紹

NPOst 編輯室

NPOst 公益交流站,隸屬社團法人臺灣數位文化協會,為一非營利數位媒體,專責報導臺灣公益社福動態,重視產業交流、公益發展,促進捐款人、政府、社群、企業、弱勢與社福組織之溝通,強化公益組織橫向連結,矢志成為臺灣最大公益交流平臺。另引進國際發展援助與國外組織動向,舉辦實體講座與年會,深入探究議題,激發討論與對話。其姐妹站為「泛傳媒」旗下之泛科學、泛科技、娛樂重擊等專業媒體。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npost.tw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