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弱勢中找到相對優勢,給釣竿還陪釣魚!/專訪「點點善」社會企業
本社企由臺北市政府產業發展局「106 年度臺北市社會企業推廣服務計畫」支持輔導
我和「點點善」的召集人葉文宏(Mark),約在臺北嘉興街一家咖啡店。咖啡店在巷弄裡,費了一番功夫才找到,從外觀看,咖啡店小小的並不起眼。我一進門說明來意,葉文宏熟門熟路的帶我到一角的展示櫃,熱情的向我介紹點點善的產品:「這是我們的咖啡包,妳看上面的貼紙,設計成橢圓形的不規則狀,這樣子憨兒貼歪也沒關係,還是很好看。」
設計結合社會,憨兒也是畢卡索
我們坐定位,另外 2 個年輕的夥伴也來了。葉文宏不疾不徐的向我訴說「點點善」的故事。2015 年冬天,「臺北世界設計之都」前期有一項活動,是讓設計師和喜憨兒共同創作,用意是把設計和社會結合。他和幾個設計師朋友共襄盛舉,陪喜憨兒畫畫,沒想到一畫下去驚為天人!
葉文宏興奮說:「他們的線條相當的童趣,圓的不圓、直的不直,反而不受拘束。畢卡索曾經說,他終其一生都在學習像孩子那樣畫畫,要的是孩子的創意和發想能力。從我們的角度和觀點,在這發現好幾個畢卡索!」這群「畢卡索」平均 30 歲左右,但是心智年齡停留在 7 到 10 歲,葉文宏開始思索,如何用創意幫助這些畢卡索?
共同創作,讓陪伴和利潤同時發生
他們發現,原來經由設計師的轉化,甚至可以讓企業願意將喜憨兒的畫作放在商品上,他和其他夥伴因此看到更多的可能性。2016 年初,點點善成立了,開始運轉「發現被隱藏的天賦:點點善陪伴創作行動計畫」,目標是讓憨兒們不再被視為資源消耗者,而能成為文創商品鍊的一環,讓陪伴和利潤可以同時發生。
進行的方式是這樣:幾位設計師和志工陪伴憨兒們畫畫,進行「共同創作」。設計師另將這些作品商品化,進一步出現在產品、捷運站、飯店等地,智慧財產(intellectual property,IP) 的授權也會產生收益,扣掉商品成本及營運成本,盈餘就可以回饋到陪伴計畫,讓憨兒們繼續創作。
共同創作如何進行?葉文宏說:「簡單來說,透過一起創作,引發興趣,進而去學習。同樣的事情,我們一般人可能要學習 1,000 次,他們可能要學習 10,000 次、100,000 次,更需要長期鼓勵讓他們產生興趣,只要進步一點點就差別很大。」
例如,透過設定植物、動物、交通工具等創作主題,引導憨兒們畫出相關物品,也慢慢認識這些東西,增加他們的自信。這一點點進步和陪伴,就可以減輕社會成本,也讓照護家庭喘一口氣。
將憨兒的畫作,轉化成可商品化的圖像,需要一群設計師巧妙加工,葉文宏解釋:「他們大部分只畫線條,設計師幫他們做上色和重新排列組合。」這樣還算是憨兒的創作嗎?葉文宏這樣回答:「我認知的是,這不是我幫他,如同我所說,這是一場共創,共同創作,我們共同合作一件事。
2016 年 8 月,他們共創的成品開花結果。捷運國父紀念館站 5 號出口,是「臺北世界設計之都」主場館的必經之路,在手扶梯 2 邊的牆面上,貼滿了點點善與憨兒們的心血結晶,路人無不駐足觀賞。他笑說:「那邊有超多人在看!一般人在看捷運牆面是 2、3 秒,可是我們注意到很多人是從頭看到尾,會回頭看、多看幾眼。孩子的畫不是多有張力多美,卻是最溫馨、貼近人心的。」
這樣的成果得來不易。點點善在半年內就發起了 25 場共創活動,陪伴了 30、40 位憨兒畫出 5,000 多幅畫,10 幾位設計師再從 5,000 幅中加以提煉,從開工到展出共花了 3、4 個月,許多設計師白天還要工作,只能用下班時間討論趕工。展出後,社工們會帶憨兒們到捷運站找自己的作品,也帶他們學著坐捷運,這也是共同創作的一部分。
尊重差異與自主性,視憨兒如手足
設計師從憨兒的畫作中,提煉出點點善的吉祥物,2016 年 9 月「五小福」誕生了,他們在設計師週問世,分別是:好奇的魚頭先生、忠誠小黃、勇敢的犀牛隊長、幽默的貓頭鷹、快樂的開心果。舉凡點點善的咖啡外包裝、皮夾、馬克杯、喜憨兒基金會的月餅禮盒,都可看到五小福的身影。今年五小福還成為世大運周邊商品,銷售一空,葉文宏說:「我們好像是排名前幾名。」
好奇、忠誠、勇敢、幽默、快樂,五小福就是喜憨兒的化身。葉文宏說:「其實這就是喜憨兒的 DNA,小朋友不就是這樣嗎?」他分享到有一次共創,他畫了一臺火車,他沒有畫車門,覺得車體比較流線型,豈料小朋友對他說:「馬克,沒有畫車門我要怎麼上車?」幽默極了,他笑說:「這種話只有從他們身上才聽得到。」
葉文宏感性說:「他們是願意嘗試的、勇敢的。」去年,點點善和憨兒們到六福村,他和一個小朋友搭旋轉木馬時,還沒轉一圈小朋友就喊「我不要搭很怕!」趕緊按下暫停。木馬繼續旋轉,但他們兩人沒有離開,他回憶:「我們就在旁邊,我說我們來為其他同學加油,幫他們拍照。其實這件事就是學習:不要去逃避,把他們當成自己的孩子或弟妹,你會怎麼待他?這就是點點善對待他們的方式。」
讓公益融入生活,而非生活裡有公益
點點善和憨兒共創的商品,充滿童趣,令人愛不釋手。葉文宏曾說,點點善的目標是「讓公益融入生活,而不是生活裡有公益」。看似繞口令,他舉例解釋:「我今天去做義工、捐 1,000 塊,就是我認知的生活裡有公益,意思是在生活裡做一些公益的事。而讓公益融入生活,是讓好事自然成為生活的一部分,甚至成為生活本身,如此反而不會特別將它叫做公益。」
以商業邏輯來說,就是讓有益他人的購買行為,自然在生活中發生。他進一步解釋:「當他們做出來的品項,可以達到生活中商業級的水準和品質,『公益融入生活』就會發生。」他指著點點善的產品自信說:「這樣的東西你喜歡嗎?放在家裡臥室喜歡嗎?沒有針對弱勢的同情或可憐,不是因為『是憨兒所以我要幫助他』,而是『喜歡所以想要』,這就是讓公益融入生活了。」
弱勢中找尋相對優勢,形成「善的循環」
葉文宏說:「我們在弱勢中找到相對優勢,放大他們的優點,而不是放大其中的缺點。舉例來說,孩子們的畫作我們畫不來,他們的天馬行空是優點,所以我們放大它的優點,而不是帶領他們要畫得像。他們永遠畫不像,與其這樣,不如畫出他們心中的畫面,找到角度發揮他們的優點。」
捐款是一條行善途徑,但有時候,問題不是靠錢就能一勞永逸的解決。點點善選擇不一樣的路,葉文宏形容:「點點善給魚吃,給釣竿,同時也陪伴釣魚。」他談到:「社會企業是什麼?社會就是人群,企業就是在講經濟循環,社會企業就是對人群有益的經濟循環。」點點善的原則,就看投入能不能形成「善的循環」。
點點善成立一年多,已經陪伴憨兒們畫了 7,000 多幅畫,陪伴的人數年底可望到 60 位。其他除了與視障者合作的「微光計畫」,還有幫助街友的「天賦城市」計畫正在醞釀。點點善啟動了「善的循環」,正在微光中蓄積能量,閃閃發光。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