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個能解決問題又負責任的志工,讓改變能夠延續

0
圖/「你來,做大學生」粉絲團

 

編按:

NPOst 即將於 7/28(四)舉辦「認識世界,看見自己──青年志工的跨文化旅行」講座活動,邀請願景青年行動網協會執行長丁元亨,以及泰國泰北建華綜合高中校長黃通鎰,一起來分享志工服務的心態與眉角。(參考:志願服務前,你了解別人眼中的臺灣志工嗎?)活動還特別與大田出版社合作,以褚士瑩的《旅行魂》為本月精選好書,期待更多朋友們一起來參與。

另一方面,NPOst 當然也關注在臺灣服務的大專生志工團,走訪了長期招收志工的花蓮五味屋、學田國小、東華大學等校所,昨日已刊出一篇討論志工服務為接待校所帶來的種種收獲與困擾,本篇則為討論較適當的志工態度。

 

花蓮東華大學校園裡,一場名為「你來,做大學生」的暑期營隊剛要結束,志工們忙著分頭接送來自各地的學員們搭火車回家。學員們口中的「大捕手」、「小捕手」,有的是東華大學學生,有的是過去曾擔任學員的學長姐。

「你來,做大學生」營隊執行長、東華大學藝術創意產業學系三年級的楊雯安,身分剛好雙兼兩者。回想起自己一路從學員、小捕手到大捕手經歷,楊雯安在言談之中,流露出對營隊深刻的感情。

圖/「你來,做大學生」粉絲團

圖/「你來,做大學生」粉絲團

楊雯安表示,「你來,做大學生」營隊今年已經邁入第 19 屆,鎖定對象以花東地區弱勢孩子為主,另也會招收一些來自外縣市少年之家的孩子,希望透過 4 天 3 夜的活動,讓他們有機會體驗大學生活,因此營隊中安排了包含大學必選修課、社團活動等內容,希望能藉機鼓勵這群孩子繼續升學。

事實上「你來,做大學生」營隊最初舉行的原因,原本是希望能在東部舉辦大學博覽會,讓東部地區孩子有機會認識臺灣各所學校。然而比起擺攤叫賣式的博覽會,東華大學在自然資源與環境學系教授顧瑜君提議下,決定將大學博覽會轉成營隊性質,讓偏鄉孩子真正有機會實際走入大學校園,體驗大學生的生活。

楊雯安表示,當年還在就讀國中時,她曾經是參加營隊的學員。當時的經驗不僅促使她選擇就讀東華大學,更連續多年回到營隊服務,長達 7、8 年,今年更接下了執行長的職位,扛起籌畫整個營隊的重要工作。

事實上除了楊雯安,「你來,做大學生」營隊有許多志工們,都是和她一樣,從被服務、被照顧的學員,搖身成為照顧人、服務人的捕手,有些甚至即使已經從東華大學畢業,到外縣市成家立業,營隊卻好像有股神奇的魔力般,讓他們每年一到暑假就會想要回來幫忙。

楊雯安表示,在營隊裡,捕手們不會刻意對這群來自弱勢家庭的孩子特別好,而是希望鼓勵他們勇敢展現自己、表達自己內心真正的想法。除了可以體驗大學生活,營隊也規畫理財議題、勞工議題等課程,提供學員們面對未來進入社會後的能力。

12891527_701060486703663_7760757015111918063_o

雖然營隊只有短短幾天,但對於心靈捕手來說,卻得投入好幾個月籌備。顧瑜君表示,營隊裡她最常說的一句話就是:「如果我們想要把營隊辦好,那就只找有經驗的專業人員就好。」之所以會有小捕手、大捕手機制,為的就是鼓勵過去曾經參與營隊的學員們回頭,學習如何將過去看見的、營隊的不足之處,轉換成更能貼心服務他人的地方。

因此顧瑜君堅持,報名參加營隊的心靈捕手們,必須全勤不得請假,不僅代表著負責任,也顯示出營隊中對於志工身分的定位,絕非是「你有空再來、沒空就算了」的角色。在營隊開始前,志工們會密集接受各式各樣的訓練,不僅凝聚彼此的向心力,也在服務過程中得到成長。

角色轉換過程中,又屬小捕手們感受最為強烈。今年剛升上高三的小捕手顧庭瑀就說,先前參加營隊就是抱著來玩的心情,現在換自己要學著照顧年紀比自己還小的學員。但還好有過往經驗,讓她比較能夠知道學員們的需求。另一名小捕手陳怡君也說,小捕手讓她體會到過去自己是學員時多麼調皮愛玩,也讓她學會更有耐心去了解不同身分的難處。

被問起擔任志工的動機,東華大學諮商與臨床心理學系學生林亦晟老實的說:「因為我暗戀的女生在這裡。」他坦承,報名前其實對志工服務沒有太多想法,對營隊背景也認識不多,單純因為想要追求的女生參加了,自己希望有機會靠近她,於是也跟著報名。不料告白失敗後,本來打算直接退出的他,心中卻有個聲音提醒自己:「要作個負責任的大人。」於是他咬牙苦撐繼續留在營隊,萬萬沒想到最後的收穫,卻遠比當初想像中的還要多太多,更讓他暗自決定,明年還要繼續來擔任志工。

「改變最大的是我們。」林亦晟表示,擔任志工過程中,讓他深刻體驗到「付出同時也是收穫」,即使過程中也曾經遭遇挫折,但在資深捕手們的帶領下,開始慢慢學會拋棄自己過往的缺點,試著同理他人,學會與團體合作。

12440253_706316959511349_1993718718736970198_o

顧瑜君說,臺灣人不缺乏愛心,但是缺乏冷靜的心,有時捐錢、捐物資、花時間當志工,其實是最簡單的行善方式,但一旦缺乏同理心,而是選擇站在一定的高度,有時不僅沒有真正幫到對方,甚至可能帶來困擾。

顧瑜君舉例,她在花蓮縣壽豐鄉豐田社區內所創辦的五味屋裡頭,有一群出身家庭經濟情況相對弱勢的孩子,靠著販售二手商品,培養真實社會中所需的基本技能。某天一名造訪五味屋的客人告訴顧瑜君,她發現五味屋裡頭有個女孩子穿著破舊骯髒,希望能捐贈一些衣服給對方。

當時顧瑜君選擇拒絕了這樣的提議,並且告訴對方,在五味屋裡,每一個孩子想要獲得每一樣東西,都必須透過付出來交換,這樣的付出可以是幫忙打掃環境、整理書籍。而她更想提醒對方思考的是,有時看似下意識做出的「善舉」,究竟是真心希望孩子以後都有乾淨衣服穿,還是只是不想要在眼前看見一名穿髒衣服的孩子?

假如是真心希望孩子以後都有乾淨衣服穿,或許能夠做的不單只有捐給她一批乾淨衣物,而是深入去了解孩子背後的家庭環境哪邊有問題?衛生習慣為什麼無法被建立?進而提供或參與系統性的協助,讓改變能夠延續。否則即使給對方再多乾淨衣服,久了依然還是會破舊骯髒。

圖片/花蓮五味屋粉絲團,其為參考照片,並非為內文書屋照片

圖片/花蓮五味屋粉絲團,其為參考照片,並非為內文書屋照片

有次顧瑜君收到一封朋友轉寄來的訊息,內容指說花蓮某部落想要成立書屋,跟外界募集家中不要的二手書籍,想要讓部落裡的孩子有機會閱讀。一般人收到類似的訊息,通常就是捐書或者將訊息轉發給更多人。但顧老師選擇直接聯繫部落,才發現瞬間大量捐助的書籍,已讓部落沒有空間擺放,更不用說有足夠的人力整理。

初步了解部落需求後,顧瑜君率領一批學生驅車南下,依照部落需求設計一套書籍編碼分類方式,先將不適宜的書籍(如裡頭參雜為數不少的成人色情刊物)挑出後,依照孩子也能夠理解的方式逐一歸類上架,解決了書屋眼前面臨的最大難題。

從這個案例中,顧瑜君表示,短期的物資金援或許能夠舒緩眼前的困境,但如果從長遠角度來看,社會需要的其實是系統性的改善。她也期待各類型志工不單只是提供短暫人力,也可以從參與服務的過程中,找到真正能夠解決問題的方式。

作者介紹

游婉琪

喜歡四處旅行、與人交談,願能在世俗喧囂中,替社會底層發聲;堅持在瞬息萬變間,真相不該被遮掩。對文字力量深信不疑,盼能用寫作撼動世界,哪怕只是一點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