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摘】為他們的需要而教,別為自己的方便而教
編按:
NPOst 即將於 7/28(四)舉辦「認識世界,看見自己──青年志工的跨文化旅行」講座活動,邀請願景青年行動網協會執行長丁元亨,以及泰國泰北建華綜合高中校長黃通鎰,一起來分享志工服務的心態與眉角。(參考:志願服務前,你了解別人眼中的臺灣志工嗎?)活動特別與大田出版社合作,以褚士瑩的《旅行魂》為本月精選好書,本篇即為其中的精華選文。
文/褚士瑩 本文出自本月選書《旅行魂》
最近 Julia 曾經寫信跟我聯繫,問我對於教學準備的建議。我簡單了解計畫後,有些憂心:「這課程是當地老師主動要求的,還是你們自己想的?」
「是我們團員共同討論出來的。」Julia 回答。
「如果人還沒去,就都已經用自己的主觀想法,設計好每天的教學進度跟內容,怎麼知道精心憑空想像出來的教學內容,正好就是他們需要的呢?」我擔心的是,一群外國年輕人,不懂當地語言、文化,對當地的教學現狀一無所知,也不曉得當地使用的教材跟學生的程度,就自己閉門造車,就像許多華人的父母,再多的「我是為你好」,頂多也只是強迫對方配合、毫無選擇的接受我們的愛。
「可是我要怎麼知道呢?」Julia 問。
「現在是網路時代,去之前當然可以先寫 E-mail 問當地老師,如果有國外志工來,最希望能夠得到什麼,不就知道了嗎?」
「如果他們說沒有怎麼辦?」
「既然沒有需要,當然就不要去啊!」我笑了。去旅行就好,沒有人說一定要當志工。
我記得曾經安排一群來自臺灣的年輕人前往緬甸,原本他們已經很熱血地分派好工作,有人教英文,有人教中文,還有人專門帶團康活動,我在參與行前會議時覺得很吃驚:「為什麼要緬甸小朋友學中文呢?」
「不然我們英文不好,又不會帶活動的人能幹嘛?」團員理所當然的這麼回答。
當場,我意識到他們忘記了一件最基本的事,那就是志工服務的內容,不應該是為了志工的方便而設計,卻忘了服務對象真正的需要。
「不如寫個 E-mail 問當地老師,他們需要的是什麼吧!」我當時也給予同樣的建議。
這群志工半信半疑去信詢問,結果收到當地老師的回答讓他們大吃一驚。當地老師很清楚地說明,他們不需要外國志工來「教學」,因為學校有政府規定的上課進度,如果志工來打亂進度的話,他們事後必須要補課,來得越久、困擾越大。與此同時,這群非科班出身的老師們,其實是非常需要有人可以教他們該怎麼做「課堂管理」。
有了這樣的方向,這些志工雖然原本沒有人懂,但透過人脈網絡,趕緊到師範大學去找這方面的教育專家求助,組成讀書會學習,理解之後再設計成給老師們的簡單課程,結果大受好評、賓主盡歡。
看了 Julia 的部落格,我看到一個旅行者的成長。「這次我出發前有問喔!並且按照他們的建議設計教案,此次教學很順利,收穫超多,謝謝!」Julia 開心地回覆我。
這是一個旅行者與旅行者之間的分享,我們可以互相提醒,避免在別人的土地上自恃為萬獸之王,因為自己的傲慢無知而犯下可笑的過失,造成沒有必要的遺憾。
至於那一群改弦易張、急踩煞車改變方向的緬甸志工,其實事後還有一個小插曲。
對老師們的「課堂管理」訓練結束後,校長帶這群臺灣志工參觀學校設施,經過附設的幼幼班時,聽到教室裡 3、4 歲的小娃娃們正在唱的歌,竟然正好就是原本志工們設計好,要對國中部學生花一整個上午帶動唱的同一首英文歌。
「如果我們按照原本的想法,這些國中生跟老師們一定也會不好意思讓我們丟臉,不得不配合這些遠道而來的外國人,花好幾個小時陪我們唱這首他們 3 歲就已經會唱的英文歌,而且我們一輩子都永遠不會知道這件丟臉的事,搞不好還會沾沾自喜以為自己真的很棒,所以一教就會。」團員之一非常慶幸的說。
另外一群醫療志工,本來打定主意,服務的重點是要去教村民「用肥皂洗手」,也有類似的經驗。「你怎麼會覺得緬甸人不知道怎麼洗手呢?」我聽到以後非常吃驚,站在反對的立場:「絕大多數緬甸人,無論多麼鄉下,都比臺灣人愛乾淨得多啊!」
回來之後,團長慶幸地說,幸好當時沒有堅持去做這麼丟臉的事。
「他們會不會洗手?」我笑著問。
「很會!」團長也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