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志工用得對,始能降低傷害、避免徒勞/NGO 工作者的日常囈語

圖/Jezael Melgoza @ Unsplash

 

收到艾里的訊息已是深夜:「我對你們的計畫很感興趣,請問我可以做為志工參與你們的活動嗎?」隨著活動進展,我陸續收到許多志工的詢問訊息,然而,開心之餘,卻忍不住思索起為何 NGO 需要志工?需要什麼樣的志工?提供怎麼樣的服務?志工提供的服務是否確實具有意義?志工的意圖與尋求又是什麼呢?

短期過路的國際志工

「請問你之前參與的志工活動大概是什麼樣的內容與性質呢?」我約了艾里碰面,想更了解她的想法,並依此分派可行服務的內容。

「我在澳洲的原住民自立組織和泰國的貧民照護組織工作過,內容大多都是一些日常簡單而零碎的雜物,那讓我覺得自己很渺小、很無力。我很清楚自己可以提供更多、給予更多、改變更多。」艾理解釋著。

圖/Steven Cooper @ Unsplash

「你知道,NGO 最大的問題其實並不是效率不彰,而是許多改變本身就是緩慢、長期的投資,比如教育,這從來就不是立竿見影,必須忍耐著一步一步來,甚而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很多組織負擔不起多餘的想法,只能將本身計畫內容盡量集中、精簡,並按部就班紮實地實現。」我轉動著咖啡調理棒淡淡答道。

多數的國際志工們只是短期過路,儘管有良好的動機、有趣的想法、渴望為當地服務,然而,進展的緩慢和語言的代溝必然導致他們工作的零碎甚至無有意義,在這般景況下,志工們往往會更傾向於以其他方式來達到自我實現,或者將之作為一場旅遊活動。

「但妳必須承認你需要錢,不是嗎?我可以幫你想辦法募資,我們可以拍攝關於原住民的紀錄片、我們可以帶遊客進入原住民村落做旅遊導覽、我們可以架設網站販賣原住民的手工紡織品、我們可以……」

「艾里!」我打斷她,說:「我想這不是我們的主要目標,也不是我們目前該做的事。凡事都有成本,我們目前無法負擔,且導覽活動更缺乏對當地社群的尊重。」

「我是真的想幫忙,也希望可以藉此深入了解當地原住民。」艾里委屈道。

圖/Bernardo Ramonfaur @ Unsplash

了解國際志工的效益,NGO 始能運用得當

是的,許多背包客旅遊至第 3 世界,總希望可以透過為 NGO 提供志工服務以進入當地社群、理解當地狀況、獲得不同的經驗;但如果短期志工不能提供穩定、有效的服務,這樣的志工計畫則無異於另類的旅遊導覽與對當地的消費,不是嗎?同時,來自開發國度的志工們帶來了電腦、手機、相機、娛樂、衣著、生活方式等標誌著彼此間不同的物件與文化,這樣的差異性對當地而言是正向的嗎?

幾日後,我向來自英國的義大利裔、在哥倫比亞經營貧童組織的蓋瑞談起我的疑惑,他點了根菸,輪廓隱在漫開的白霧裡:「Amy,我可以理解妳的為難。這些人有良好的意圖、願意幫忙當地、理解當地,妳覺得自己若只想著要收取贊助金而拒絕實際的幫助,會顯得有些勢利與現實。這些詢問確實像是善良的壓力、也像是某種程度的威脅。」

「但,他們的意圖很簡單,就只是想要體驗當地而已,很多 NGO 有收費式的志工服務,雙方都可以得到滿足,妳怎麼不考慮看看呢?」

圖/作者提供

「這就顯得是樁買賣了,我無法苟同。你的 NGO 也算組織完整,你們是怎麼處理及運用志工的呢?」我疑惑道。記得去年進行街童餐盒計畫時,我也曾將之包裝為「認識當地」的活動來推廣以尋求幫助,但志工們終究只玩票性的參與了 1、2 次,並以許多臉書照片及打卡收尾這實在不是我所能認同的方式。

「我的組織基本上並不僱用 3 個月以內的國際志工,他們最大的效益就只是讓更多人得知你的組織活動,以及將當地資訊分享出去。如果妳的組織是建立在資訊流通之上,或正在某種流程中,如宣傳、募資,因而對資訊的向外分享有所需求,那麼國際志工於你是有所效益。若否,妳便需要思考他們可以提供的服務是否具有特殊專業性、不可取代性。」蓋瑞說。

圖/Filip Gielda @ Unsplash

無論願不願意,都在改變當地

在全球化的時代,有越來越多的青年渴望離鄉見識、渴望體驗異域的文化與生活、「體驗」第 3 世界的貧困,於是紛紛投入國際志工活動中;而各地的 NGO 亦因應風潮提供了許多更近似於旅遊活動的短期志工計畫:由志工們付費購買包含食宿及零碎工作的套裝行程以進入當地。以志工的立場看來,這是體驗、幫助、履歷上標示著國際觀的妝點;以 NGO 的立場看來,這是賺取贊助金、自我宣傳的良好時機。

那麼,以當地人的立場來看呢?

「我們的生意現在更好了。」販賣觀光手工藝品的婦女說道。

「這幾年,政府也越來越重視我們了。」為人擦拭皮鞋的中年男子答。

「現在有越來越多孩子在街上要錢,以前是沒有這種情況的。」雜貨店老闆說。

「咖啡廳、甜點店、異國餐館……都是給外國人的,我們消費不起。最早,他們都是來幫忙的志工、攝影師、記者,但在他們之後,跟著來的就是許多許多的遊客。」某青年旅店老闆指著一整條繁華的人行大街嘆道。

「當你開始販賣文化後,你原本的文化基本上就死去了。」草藥鋪的老嫗仍是在夕暉之下搗著青草。

圖/Bernardo Ramonfaur @ Unsplash

墨西哥恰帕斯州現今的 NGO 與觀光業早已密不可分,這兒充斥著來自各國的青年志工們,他們直接或間接的在這一度被遺忘的古域裡,再次興建起一座混和著幫助與觀光的城鎮,仍是殖民時代的風格,而原住民們維持著古老的傳統,落戶山林,鎮日趕集。


延伸閱讀:

志願服務改變了誰?(上):來去匆匆,還是能做個好志工

志工團到花蓮,帶來的是服務,還是災難?

【活動現場】國際志工到底是去旅行,還是去服務?──以立的社會企業服務之旅

作者介紹

Chinchen.H

2013 ,我揹起了行囊:2 件 T-shirt,2 條牛仔褲、1 本筆記本,以迥別於以往的方式旅行。搭便車、街頭藝術家、沙發客、志工、打工、NGO、酒保、算命師、畫家、街頭音樂家、短期農夫、穴道治療師、模特兒……曾在衣索比亞協助婦女自助協會、在坦尚尼亞協助辦了孤兒院,如今在墨西哥終於創立了自己的 NGO,旨在幫助孩童、保存文化與發展文創。從中東走到非洲,從歐洲走進美洲,從冒險走入人文,從流浪走出 NGO,從天涯走回自我。旅行的意義在於自我的定義與價值的追尋,而我仍在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