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帶著烏克麗麗去夏威夷──專訪最像少女的北濱國小家長會長呂靜怡
呂靜怡的英文名字是Vivian,是個最不像家長會長,也最像家長會長的家長會長,貌似小女孩的她,每天繞著孩子們團團轉。不是陪孩子練烏克麗麗,就是開車帶北濱國小的孩子們去踢足球。呂靜怡說,「我相信孩子在生活中的體驗,是課本裡學不到的。」
呂靜怡的英文名字是Vivian,是個最不像家長會長,也最像家長會長的家長會長,貌似小女孩的她,每天繞著孩子們團團轉。不是陪孩子練烏克麗麗,就是開車帶北濱國小的孩子們去踢足球。呂靜怡說,「我相信孩子在生活中的體驗,是課本裡學不到的。」
周春玉表示,「剛到任,老師們就直接跟我說,『我們很想帶孩子們去夏威夷圓夢』。在花蓮縣當校長13年,一直以來,我從來沒有手心向上,跟人家募過錢,但我很清楚知道我是校長,既然站在這個位置,就要長得像,於是就告訴自己,『好吧!這是我到這個學校,第一件必須要面對的新功課。』,我們就一起努力看看吧!」
我原本只是單純個人捐點零用金給孩子們買飲料點心,沒想到透過承辦單位連絡後,竟然拿到的是有衛部救字第1030101242號核准文號的勸募專戶。光是帶孩子去旅行,竟然還跟衛生福利部申請了勸募專戶,未免,也太離奇了,「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馬上激起我深藏在靈魂裡的記者魂。
台灣於民國90年代就已進入「高齡化社會」(65 歲以上老年人口達總比例7%),在今年(2014),老年人口比例更已超過一成,而根據內政部統計,12年後老年人口比例會超過兩成,換言之,台灣將正式加入「超高齡社會」俱樂部。
身障者走上了舞台,要說什麼?要演什麼?決定權在身障者自身,不能說社會物化你而身障者也自甘被物化,卻要責怪給你舞台的人用社會期待綑綁你。我覺得走不出這個死胡同,是身障者在獨立思考的判斷上自我選擇被綑綁了。我可以說:請不要把我拿來做激勵人心的勵志故事,但我不能說:你們不要再拿所有身障者的成功範例來做勵志故事了。
《伏流潛行:女性社運工作者練功手記》是由三位長期從事工人運動的女性──張育華、王芳萍、拔耐‧茹妮老王所著,書中收錄了三人從事工運的故事以及心路歷程,其中不乏身為女性背負的家庭困境和婚姻的包袱。她們將自己多年對社會結構的觀察,以及貼近社會底層、反抗霸權的經驗化為文字,希望這些經驗能化為公共資產,讓工人前輩打拼的故事能繼續流傳下去。
在中國歷史上,功績輝煌、留名青史的人都是以男性居多。傳統女性被要求打扮得體、勤儉持家,在職場上的成就較不被看重。這種觀念到現在還存留在一些受中國文化影響的國家。資深攝影記者簡扶育特別針對台灣、日本、韓國,拍攝《女史無國界》系列照片,用紀實的影像記錄職場上的女性,讓女人對社會的貢獻不被男性的光芒掩埋。
上週起,推特帳戶@aminhaempregada(我的女傭)開始轉發巴西一些家庭傭工雇主的驚人言辭,並充滿敵意和種族主義的推文。這個葡語推特帳號使人得以一窺存在於巴西社會中,特別是在對待家庭傭工態度上的社會偏見、種族主義和同情心匱乏。該帳號已得到近一萬人關注。
「你要別人接受你之前,你要先接受你自己」身為台灣盲人棒球代表隊的主力球員,邱文昇患有先天性眼疾加上意外導致全盲,但站在草皮上,奮力揮棒打擊,加上他樂觀進取的態度,使他的人生就像打出去的球一樣,飛的又高又遠。
有感於城鄉差距嚴重、鄉村軟硬體設備的不足,擔任台南二中數學兼任老師的陳建宏於2004年創立了高雄市數學讀書會,致力於青少年數學教育,並加強學習輔導以及生活照顧。透過課後輔導、遊戲和營隊活動,增進青少年的人際互動以及學習動機,讓他們在課業之外,生活技能上也有顯著的成長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