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組織專家:一窩蜂批評慈濟之前,先釐清流言蜚語吧!
公益慈善的確因為其免稅資格而是一種公共財,可受公評,但是,應該理性地討論,有些偏激的基督宗教基本教義派常常隱身在這種形式的文章裡面,惡意攻擊佛教道教人士,然後網軍們搜尋資料又很容易因為這些炒冷飯的舊酸文不斷被重新整理後,又再次被傳送而造成更多自以為理性的分享。其實,對慈濟並不公允。
公益慈善的確因為其免稅資格而是一種公共財,可受公評,但是,應該理性地討論,有些偏激的基督宗教基本教義派常常隱身在這種形式的文章裡面,惡意攻擊佛教道教人士,然後網軍們搜尋資料又很容易因為這些炒冷飯的舊酸文不斷被重新整理後,又再次被傳送而造成更多自以為理性的分享。其實,對慈濟並不公允。
張鈞甯認真表示,「公益不是一天的事。就算你只是每天隨手關燈、每天使用環保筷,只要一天天累積下去,就會累積很多事情,持續下去就會獲得很多改善。」
iGoods愛物資平台用商業模式蒐集公益物資,讓群眾捐贈的物資獲得更好的運用。
黃子佼已連續四年參加由台灣國際當代藝術家協會舉辦的「台北新藝術博覽會」(Art Revolution Taipei 2015)已邁入第四屆;其中藝出慈悲「百大名人.慈善義賣」特區,將於今年邀請 400 位名人,創作 400 件 17.5 X 14 公分的作品,以每幅 1 千元的價格現場匿名義賣,所得全數捐出給合作的公益組織。
起源自馬來西亞的中藥商余仁生在不久前發佈一隻關於新年的公益廣告,旨在「別讓年菜和方言,遺失在時空裡」,片中由七個不同祖籍的老人介紹自己故鄉的菜餚,並搭配孩子以地方方言講出的吉祥話作為全片主軸,才在最後揭曉了關於新年可以如何「公益」。
台灣的公益跟社福新聞都到哪去了呢?最近兩則看似失言的新聞其實背後都是很重要的社福議題,但很遺憾,絕大部份的媒體跟網路討論都只繞著失言打轉。
《我想念我自己》描述主角愛麗絲面對阿茲海默症的過程,生活完美的她人生被早發性阿茲海默症打亂,明明是語言學教授卻認不出字,畢生累積的知識也將隨著時間崩毀;愛麗絲說要求自己活在當下,因為她現在也只能活在當下。如果有天會忘記,或者被遺忘,我們還能去愛嗎?讓我們來談阿茲海默吧!
第一,台灣都市照護可近性很高,發展遠距照顧最需要的地方還是偏鄉及山地離島,雖然 Dr. Topol 認為科技的可近性不是問題,但設備建置的資金來源為何?是民眾、健保或地方政府?而對於真的不會或無法使用科技產品的人來說,透過教學與客製化的設計能不能解決問題?都是需要縝密討論與規劃的。第二,以科技提供照護少了「人」的接觸:少了某些民眾「看了醫生病就好一半」的某種心理層面治療,也少了照顧過程中聊天與肢體接觸能提供的溫暖感受,治療效果或許也會打個折,不知道有沒有甚麼好方法能補足這點呢?
最近上映的《推拿》跳脫以往類似主題電影的窠臼,描寫視障者的情與欲;這邊也粗略介紹3部以身心障礙者或其親友為主角的電影─《人生多美好》、《築巢人》《悄悄告訴她》。電影或許能給我們一個認識身心障礙者的機會,也可能沒辦法,但無論如何這些勇於碰觸非主流議題、觀點的電影,都是某種提醒,告訴我們不該忽視、不該漠不關心。
由於1月23號三讀通過了《身心障礙障礙者權益保障法》修正條文,讓導聾犬、肢體障礙犬也能夠如同導盲犬一樣進去公共場合,本文即是介紹在臺灣比較少見的這兩種犬類,說明她們的服務內容以及訓練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