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爆米花#29|資訊科技,如何讓長者生活更便利?
10/27 的第三場銀髮講座中,NPOst公益交流站邀請到瑪帛科技創辦人顧偉揚,以及另外一位邀請中的神祕講者,一同分享科技如何轉變為有溫度的服務。
10/27 的第三場銀髮講座中,NPOst公益交流站邀請到瑪帛科技創辦人顧偉揚,以及另外一位邀請中的神祕講者,一同分享科技如何轉變為有溫度的服務。
10/13 的第二場銀髮講座中,NPOst公益交流站邀請到輔仁大學心理學系副教授黃揚名,與觀察台灣養生村的人類學家林承毅,從心理與生理層面,來與我們分享,銀髮族群真正的需求為何,又要如何滿足。
何培鈞表示,偏鄉地區資源較少,在地青年前往都市發展居多。但前來遊玩的觀光客其實不少,在地大型商家卻為追求「扣死當(Cost Down)」低廉成本,往往採用外地物料,造成在地社區始終無法繁榮,成為青年人口外移的主要因素。
「這些輔導課程多以『教誨』為主,例如請宗教工作者、或是地方政治領袖來擔任講師,勸導你用藥很不好……有時候收容人不想上工廠,就會去聽課。」
「我很想找到有別於群情激憤的社工界論點,好辯的台灣人沒有讓我失望。從 Facebook 到 Ptt,我看到一些異軍突起的說法,但實際上都很難說服我。」
高雄市警察局最近因為一位「美女刑警」假扮社工,以關懷高風險家庭為名義,誘使販毒夫妻開門並逮捕,在網路社群中卻掀起一片譁然,社工們抗議此舉利用了高風險家庭對社工的信任,未來會造成社工訪視工作的困難度。
戲劇教育提供了很好的管道,讓人透過體驗,代入不同處境和角色,探討貌似遙遠、其實很切身的全球公義議題,以同理心了解弱勢群體的處境。
源自於法國微笑醫生協會的「紅鼻子醫生計畫」,是一群經過專業表演和衛教訓練的小丑演員,進入醫院為長期受到病痛限制的孩童表演。讓孩子享受在劇場場合才能欣賞到的喜劇表演,也讓平時沉靜病房中的家長和醫護人員,可以享有片刻輕鬆。
家裡的環境要如何修繕,才能讓行動不便者安心地居住?什麼樣的福利服務進駐,才是適合長者的理想社區?
「你都不知道我行醫數十年,拿了多少張罰單!」到府醫療對於長者來說有很多的好處,但在都會區,醫生花非常多時間在解決交通和停車等問題。而在偏遠的鄉間,醫生也得花大量的時間在交通上,因為一個醫生負責的範圍實在太廣。醫療科技的發展讓遠距醫療有很大的進步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