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事社會服務的工作者,為什麼還要拿薪水?志工為何不能取而代之?

0
photo via mamadysh

 

本文作者徐子桓,現任沙丁龐客劇團宣傳企劃,長期紀錄與接觸小丑醫生,並大力參與推廣紅鼻子醫生計畫的工作。這篇文章以小丑醫生的工作為例,說明了小丑醫生與其他從事醫院服務的志工有何不同。欲認識更完整的小丑醫生,請讀:兒童病房裡的即興演出-專訪紅鼻子醫生的歡樂計畫

「小丑醫生」是沙丁龐客劇團現正推出的醫院服務計畫,以兩人一組的出勤型態,長期而不間斷地到醫院為病人、家屬、醫護進行量身打造的即興演出,讓身在醫院中的每一個人也有機會感受到在劇場中的歡樂氣氛。

紅鼻子醫生計畫至今,遇過不少人問我們:「小丑醫生跟那些在醫院的志工有什麼不同?」、「小丑醫生不是志工嗎?為什麼還要給薪?」諸如此類的問題。

的確,醫院裡面有著許多充滿愛心與熱忱的志工、志工團隊在醫院裡從事關懷的工作,更遑論兒童醫院,其數量與種類必定更多、更頻繁。那麼到底為什麼小丑醫生還要再進到醫院裡呢?小丑醫生跟他們有哪些差別呢?

小丑醫生的本質是表演工作者,而非志工。換言之,有支付演出費的演出品質是可以、也是必須被要求的。而每個小丑醫生演員,都是演員個人與組織經歷非常龐大的時間與資源的投資才能養成的,並且在正式成為小丑醫生進入醫院演出的同時,他們仍舊必須進修、上課、練習來裝備自己,頂多只能利用空餘時間接些案子或者兼職。所以演出費用不但是尊重他們的專業,更是希望他們能夠維持生活,好讓他們能夠專心投入在這份工作上面。如同社工一般,他們在不必擔心與忙碌於維持生活的前提下,才能更加專業、致志地從事社會服務工作。

小丑醫生的醫院演出(照片來源:沙丁龐客劇團提供)

小丑醫生的醫院演出(照片來源:沙丁龐客劇團提供)

除了演出品質之外,另外一個一般志工團隊很難維持的,是表演的出勤頻率。在臺灣,多半的志工團隊都只能以數週一次、甚至數月一次的頻率進入醫院;而小丑醫生以每週兩次或四次的頻率進入醫院,這樣的型態在法國已經維持了十多年以上,而在臺灣,我們的執行情況是每週演出共十六個小時,等同一個演員要連續演出四小時或八小時(視醫院安排之時段分配)不間斷。這對於志工類型的團隊來說,是相當難以負荷的,也因為如此,我們在經費上的需求也更吃重。

小丑醫生服務的對象,也不同於一般志工團隊以關心病患、家屬為核心,我們關心的對象包括醫護人員在內的所有「醫院裡的人」,遇到負責清潔的工作人員,我們也會搞笑一下打聲招呼,因為小丑醫生的任務,就是要讓醫院中嚴肅冰冷的溫度和緊繃的壓力能夠短暫地釋放。醫療人員的身心狀態,是層層醫療環節中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事情,所以小丑醫生會在不影響醫療行為工作的前提下,進行搞笑、陪伴、唱歌甚至與他們同樂,希望讓辛勞的醫護人員能夠在一個擁有輕鬆空氣的環境中執勤。

最後,小丑醫生不希望是「進入」到醫院裡面從事關懷服務,而是期盼「成為」醫院裡面的一部分。經過長期固定的頻率,與醫院、醫護培養良好的默契以及工作模式,小丑醫生期望能像醫生、護理師一樣,成為醫院的成員,成為夥伴。談了許多小丑醫生與志工的不同,我們也相信兩者之間的相同,是那關懷軟弱的愛、改變醫院溫度的企盼和一顆顆炙熱的心,我們都是醫院裡溫暖的力量。

小丑醫生小花(照片由沙丁龐客劇團提供)

小丑醫生小花(照片由沙丁龐客劇團提供)

延伸閱讀:

  1. 兒童病房裡的即興演出-專訪紅鼻子醫生的歡樂計畫
  2. 你的熱心,不應是醫務人員的負擔-醫院裡的優秀協同者「小丑醫生」
  3. 師承義大利西西里島,為眾人稍來關心的當代小丑

按讚,追蹤更多好文章:


▼ 這篇不能只有我看到!分享給朋友一起讀 ↓ ▼

作者介紹

NPOst 編輯室

NPOst 公益交流站,隸屬社團法人臺灣數位文化協會,為一非營利數位媒體,專責報導臺灣公益社福動態,重視產業交流、公益發展,促進捐款人、政府、社群、企業、弱勢與社福組織之溝通,強化公益組織橫向連結,矢志成為臺灣最大公益交流平臺。另引進國際發展援助與國外組織動向,舉辦實體講座與年會,深入探究議題,激發討論與對話。其姐妹站為「泛傳媒」旗下之泛科學、泛科技、娛樂重擊等專業媒體。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npost.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