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上網,就等於善用科技? —— 「量」與「質」的數位落差,關於數位文化資本(下)
文/臺北大學社會學系馬國勳助理教授(感謝臺北大學社會學系鍾可郁同學的...
文/臺北大學社會學系馬國勳助理教授(感謝臺北大學社會學系鍾可郁同學的...
文/臺北大學社會學系馬國勳助理教授(感謝臺北大學社會學系鍾可郁同學的...
文/大衛.K.謝普勒(David K. Shipler...
我們總會覺得下一個世代比我們更自我中心,但究竟是否如此呢?有研究結果指出在年輕的時候若經濟環境越富裕,則越會有自我中心的傾向。而美國的經濟基本上逐年提升,所以美國人是否越來越自我中心呢?
古人云:「十年磨一劍!」十年,是一段不算短的時間,足夠可以將一件事情做得徹底,也可以協助一個弱勢的孩子累積人力資本,累積足夠脫貧的能量了。
社會心理學家 Paul Piff 在 TED 演講指出,人獲得權力和財富之後,同理心和憐憫心都會降低。但富人和窮人的差異並不是完全不能改變,有時候只需要一點提醒,人們就能找回原本支持平等的價值觀。即使貧富差距日益擴大,社會還是出現一些逐漸變好的跡象。
一位在基輔郊區布羅瓦里的老婦人。圖片由維羅尼卡桑德拉柯克洛娃於200...
兒童福利聯盟文教基金會今天公布「2014年弱勢家庭生活現況調查報告」,發現弱勢家庭的真寫照是「錢難賺、家長愁、孩子苦」。今年兒盟亦特別成立「沒你救不行」募款網站,供個人或企業捐款。
非洲和世界各地一樣有貧富差距日漸擴大的問題。事實上許多非洲人認為不平等的狀況越來越顯著:一小部分人越來越富有,而貧窮人越來越多。期間對比在非洲尤其驚人,因為儘管平均國內生產毛額大量增長,數十年來這塊大陸的貧窮程度一直居高不下。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有數千人上街,抗議低薪、高消費和社會安全保障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