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ged: 捐款

公益組織專家:一窩蜂批評慈濟之前,先釐清流言蜚語吧!

公益慈善的確因為其免稅資格而是一種公共財,可受公評,但是,應該理性地討論,有些偏激的基督宗教基本教義派常常隱身在這種形式的文章裡面,惡意攻擊佛教道教人士,然後網軍們搜尋資料又很容易因為這些炒冷飯的舊酸文不斷被重新整理後,又再次被傳送而造成更多自以為理性的分享。其實,對慈濟並不公允。

荷蘭聖誕節最盛大募款活動「玻璃房」,用漫天喊價的方式募款行不行?

每年年底,荷蘭都會舉辦「認真請求(Serious Request)」活動,由廣播電台舉辦,將 3 個 DJ 關在戶外密閉玻璃房裡,由民眾「請求」、向他們點歌,點歌的民眾需捐款做慈善,整個活動為期 10 多天,還有紀念 T 恤可以拿。玻璃房能為城市帶來人氣與名聲,甚至成為城市觀光的行銷方式,活動的亮點除了名人與點歌外,最重要也最讓人興奮的是捐款的總額。

把錢捐給慈濟就不管了,算不算做善事?

因此,我不會說慈濟是一個完全被錢汙染的慈善團體,但絕對是一個極容易被資本主義者利用的慈善團體,只因為它龐雜的組織系統、不透明的決策流程與帳務系統、升等制度偏離慈善初衷、管理與運作未引進專業人才。特別是決策流程有可能只依賴高層(如百萬榮董)而缺乏專業意見,也無法加入慈濟基層的多元意見,使得決策在違背社會正義時無法得到適當修正。

評論:誰來整合混亂資訊?災難發生的時候,我們還是必須與政府合作

每當災難發生時,網路上便快速流傳當地災情及徵求人力物資等消息。然而,過時或不正確的訊息,會導致過多物資和志工湧入當地,影響當地行政單位原本的救災作業流程。政府應建立一套網路救災機制,統合災情及人力物資需求,與災民及想要捐贈的民眾直接溝通,才能更有效地協助當地救災。

新聞:說聲「捐」直接做公益也愛地球,聯勸與萊爾富首創「電子發票隨口捐」模式

聯合勸募協會今日(7)與萊爾富共同宣布,4月30日起至6月24日為期近2個月的時間,將共同推出新創「發票隨口捐」模式。消費者至萊爾富消費只要說「捐」,發票就直接捐給聯勸,不但免去消費者背誦愛心碼的麻煩,也可節省紙張保護地球,更可望提高消費者捐贈電子發票的數量。

觀點:來「團購」公益吧!熟悉網路語言,募款更順利

台灣人熱愛團購的興趣還能辦成哪些大事?對於網路世代而言,儘管本質類似,但「團購」會是比「捐款」來得更有吸引力的語言。重點在於團購先把要買的品項列出來,例如反黑箱太空毯一條 28 元,我知道我匯了三百塊的話就會有 10.7 條到達現場學生的身上。而不是先捐一筆款項讓受款單位自由運用,這些事後花費明細大家經常懶得閱讀,也較難感受到其中成功和自己的關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