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蘭監獄的管理之道,台灣可以學習嗎?
芬蘭國內,監獄可分為封閉式及開放式兩種。即使是「封閉式」的監獄,裡面也只是設有監視器及電子警報系統,並沒有高牆和電網。而「開放式」監獄更是有花圃讓犯人耕作,養小動物等。
芬蘭國內,監獄可分為封閉式及開放式兩種。即使是「封閉式」的監獄,裡面也只是設有監視器及電子警報系統,並沒有高牆和電網。而「開放式」監獄更是有花圃讓犯人耕作,養小動物等。
如果沒有乾淨的外表就得不到尊嚴,有尊嚴的外表可以讓街友在找工作時較為順利。LavaMae 的行動衛浴車計畫,不只希望從讓街友擁有乾淨的外表,更希望從而建立起他們對自我的認同、同時改變大眾對於街友衛生的刻板印象。
一位大面積灼傷的人重新學著獨自站起來需要 30 天;學會抓緊手中的湯匙,自己慢慢吃飯需要 40 天;接受 15 次手術與不間斷的復健,只為了將五根手指分開需要 450 天;學會停止責怪自己成為家人的負擔需要 1095 天。
皮條客可說是圖書館員的最佳人選,變態殺人犯和詐欺犯則是最糟的。其他像幫派分子、走私分子、銀行劫匪之類的,由於十分熟悉群眾管理、很習慣和一群夥伴共事,又計畫周延且能顧全大局,這等人也都算是具備了圖書館員該有的基本技能;至於賣黃牛票和放高利貸的,也可以來參一腳,不過,總覺得他們好像少了點什麼。嗯……怎麼說呢,就是那種不知怎麼形容、無法捉摸、難以名之的……唉呀!皮條客是怎麼說的?啊!對啦,就是熱情!
除了在災難後的大筆捐款湧入,平時公益組織要勸募經費其實並不容易。用量化的方式向大眾溝通自己的服務成效,究竟是不是明智之舉呢?
監獄,能夠改變受刑人什麼?作者選擇一反過去圖書館員嚴格雷厲的掃蕩風格,用監獄文學的角度去理解受刑人次文化存在的必然性,嘗試塑造圖書館成為一個有血有肉的空間。
1980年代改革開放,河南政府提倡「血漿經濟」大力開設血站鼓勵賣血,不潔的設備卻導致許多民眾感染愛滋病。
「陽光關懷諮詢服務專線」提供傷者及家屬實用的心理陪伴建議以及居家燒傷照護方法,期望能助傷者一起渡過這艱難時刻。
中國的NGO努力地與政治切割,強調自身不會觸及政治議題,也不是搞政治活動,以換取威權當局底下的生存與開展空間;與台灣近年來第三勢力的崛起以及社運圈對政治冷感反省恰恰相反。
美國最高法院甫宣布同志婚姻在美國全境合法,是一項法律上應受到保障的人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