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冰桶挑戰成為名人派對,有何不可?

0


這兩週以來,好萊塢跟矽谷名人們紛紛響應美國 ALS 漸凍症協會的募款活動「Ice Bucket Challenge」:被點到名的挑戰者必須選擇往自己頭上澆下一盆冰水、並將影片上傳到網路上,或著捐出 100 美元(約 3000 元台幣)至 ALS 協會。這場善用病毒行銷的募款活動,儼然已經成為娛樂圈、體育圈、創業圈甚至政治圈眾多名人的社群派對。

據美國 ALS 協會表示,從 7 月 29 日開始活動、截至 8 月 17 日,這個活動已經募得了 1330 萬美金,去年同期僅募得 170 萬美金。這些捐款除了來自固定捐款者之外,增加了 259,505  個新捐款人。ALS 基金會說,經費有 89% 將直接用於研究和宣導,包括更先進的幹細胞和基因沈默化療法。

不過,隨著冰桶挑戰熱力延燒,網路上出現各種多元的反思,舉凡批評名人作秀、冰水對漸凍人處境造成喧賓奪主的副作用等等。你看到每個被潑水的人,在這場遊戲規則中事實上都不需要捐款。儘管不少名人會選擇同時潑水又捐款,不過我們不知不覺地把每個接受冰水挑戰的人都視為公益勇者,而選擇以捐款代替潑水的人(例如美國總統歐巴馬),則在我們心中留下了規避挑戰、花錢消災的印象。究竟是選擇高調潑水、還是低調捐款可以獲得較好的社會聲望和曝光?我們是否變相的鼓勵了玩耍更勝於捐款?

當然,即使是只潑水不捐款的人,也可以表示自己透過上傳潑水影片,提高這次募款活動的聲量、促進大眾對漸凍人的關心。不過事實上,無論在國外還是國內,儘管越來越多人點擊名人被淋成落湯雞的影片,但卻有些名人在影片中對漸凍人協會和募款活動隻字未提。例如曾主演《斷背山》、影集《紙牌屋》的美國女演員凱特瑪拉(Kate Mara),美國政治世家甘迺迪家族最年長的成員,86 歲的艾瑟爾.甘迺迪(Ethel Kennedy),以及脫口秀主持人歐普拉(Oprah Winfrey),僅僅提到是為了回應誰的點名、接下來又要挑戰哪三位人物。

其他爭議則反映在水資源問題以及對其他募款組織造成的排擠效應。無論是美國或是在缺水國榜上第 18 名的台灣,這些水作為「宣傳資源」的一部分,在許多缺水國家確實攸關許多人類和生物的生存處境。而被點名者如果可以自由帶入自己關心的公益組織,是否也能使其他罕病或募款組織,共享在這波公益熱潮帶來的能量?

遊戲規則的設計也許還有更多優化和腦力激盪的空間,不過,撇開種種道德瑕疵,也許正是因為「冰桶挑戰」大膽跨出了溫良恭儉讓的募款方式、踏入名人串聯的新結界,才能讓募款活動以歡樂的派對模式瘋狂蔓延。如果是你來設計這次的串聯活動,你會想怎麼調整規則呢?

photo credit: angeloangelo via photopin cc

 

 


作者介紹

陳 妤寧

在臺大政治系畢業、喜歡同時說正反觀點的優缺,在臺灣網路圈工作兩三年、喜歡網路濃濃的開放和建設個性,現在希望理性的社會工程,能夠更接納人類情感的複雜與多元。    想用採訪認識世界、用人類學開拓視野、用報導寫作讓更多專業知識變得有趣易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