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貨大街怎麼逛?「島內散步」以永續觀點,帶你看見不一樣的大稻埕!

文/島內散步提供,NPOst修訂。

「台北市年貨大街」自1月16日熱鬧開跑,持續至1月30日。迪化街入口架起拱門與和五顏六色的燈籠,飄出陣陣年味。因應疫情,今年的年貨大街「不能在馬路搭棚架設攤、不提供試吃」,為30幾年來首見,卻讓這條街產生微妙的變化。

迪化商圈發展促進會理事長徐慶棋形容:「今年是很關鍵的一年。」為協助台北年貨大街轉型,地方商圈組織與政府合作,加強線上與線下的活動串聯,透過網路電商、電視購物等通路推廣年節商品,並首次引進街頭播音室,將Podcaster帶到大稻埕現場,與民眾互動。

圖/島內散步執行長邱翊受邀街頭播音室「大埕小事」節目,暢聊對大稻埕與年貨大街的願景。(島內散步提供)

不只添購年貨,更要增添你的文化氣質!

來大稻埕只逛迪化街,那就可惜了!在地永續旅行團隊島內散步執行長邱翊表示,大稻埕自古以來皆為商業重鎮,但一般人對大稻埕的想像,多停留在「年貨大街」,而忽略對大稻埕整體產業發展和店家的認識,為了翻轉這個印象,身為土生土長大稻埕人的邱翊,曾策劃「去大稻埕,不去年貨大街」的導覽主題,帶大家認識「不只是迪化街的大稻埕」。然因應今年年貨大街的轉型,島內散步反而規劃兩場「來大稻埕・逛不一樣的年貨大街」在地導覽,希望帶大家觀察回歸「在地性」的年貨大街如何轉型。

同為大稻埕人的島內散步導覽員蔣大哥也分享,今年是很難得的一年,少了棚架搭設,反而可以在逛街時清楚看見豐富的「建築立面」,感受大稻埕的文化資產與古色古香。實際逛街體驗上,也可不再囿於被擺攤壓縮到3至4米寬的限制,而能更輕鬆的走逛。

圖/翻轉大稻埕印象,街區建築成文化永續見證,記錄大稻埕的歲月痕跡。(島內散步提供)

人聲鼎沸的採買路線,竟源自社會運動

看似熱鬧非凡的唯美老街區,其實險些因都更被拆毀,經歷「我愛迪化街」運動與多年協商,才讓大稻埕被劃為歷史風貌特定專用區,成為文化永續保存最為人稱道的街區。為了在保留與振興當地經濟取得平衡,倡議團隊與當地居民攜手,結合在地南北貨、果乾、藥材等的特色,於1996年首次舉辦年貨大街,讓大稻埕年貨大街逐漸演變成台灣極難得的現代原生慶典,更透過商業影響力,影響各地。

圖/2022年貨大街,少了攤商搭棚的街景。(島內散步提供)

以「永續旅行」讓文化與商業在年貨大街共生

隨著時代變化,「年味」正逐漸從現代人的生活中消失;大賣場和數位通路的出現,讓消費者的購買習慣改變,間接影響了年貨大街的生態,許多商家寧願將攤位外租。然而,與在地產業關聯度低的外部攤商進駐,雖帶來人潮與金流,卻限縮了交通,噪音和垃圾問題浮現,居民一則以喜,一則以憂。邱翊希望以在地人的觀點發聲,並以「對在地侵害最小」的永續旅行商業模式,支持年貨大街的改變,倡議回歸年貨大街的初衷。

年貨大街進入最後倒數,快把握機會走一趟大稻埕、感受轉型中的年貨大街,站在歷史與創新的交會點,一起構思大稻埕永續之路!


點我跟島內散步一起遊覽大稻埕!

(核稿編輯:劉彥良)

NPOst 編輯室

NPOst 公益交流站,隸屬社團法人臺灣數位文化協會,為一非營利數位媒體,專責報導臺灣公益社福動態,重視產業交流、公益發展,促進捐款人、政府、社群、企業、弱勢與社福組織之溝通,強化公益組織橫向連結,矢志成為臺灣最大公益交流平臺。另引進國際發展援助與國外組織動向,舉辦實體講座與年會,深入探究議題,激發討論與對話。其姐妹站為「泛傳媒」旗下之泛科學、泛科技、娛樂重擊等專業媒體。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npost.tw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