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房裡充滿歡笑的療程 —— 專訪「紅鼻子醫生」 /2020 NPOwer 公益行動家 2

因應疫情,紅鼻子醫生改以視訊方式與病童們互動,仍然笑果十足!圖/紅鼻子醫生

2014 年起, NPOst 每年舉辦年會,至今已創辦第 7 屆,不僅成為公益界的年度盛事,也讓許多在社會角落默默付出與努力的公益行動者被更多人看見。 2020 年 NPOst 年會主題為「最後,都要變成好事:疫情之下,臺灣的公益變遷」,以期透過「 NPOwer 公益行動家」計畫,邀請公眾舉薦/自薦身邊那些「在艱困時期,以創新思維努力解決問題的人」。

今年,除了由 NPOst 主辦 2020 年會,還多了新的合作夥伴 —— 滙豐(台灣)商業銀行。由滙豐(台灣)商業銀行陳志堅總經理擔任評審團召集人,在歷經初選、超過 6 千人的網路票選,最終於 9/15 進行決選,集結來自學術、社福與企業等各領域的專業評審選出 6 組 NPOwer。而今年也因為有召集人滙豐(台灣)商業銀行的加入,使得獲選團隊,能夠獲得前所未有的「行動金」,讓行動家們能夠運用這筆獎勵,將更多因資源受限尚未完成、甚至胎死腹中的計畫擁有予以實踐的機會。

撰文 /洪于倫(NPOst 特約記者)

今天不看診,紅鼻子醫生把想像的權利還給病童

對台大兒童醫院的住院病童來說,每週會有一天特別不一樣。這天,巡房的醫生沒有穿白袍,手上也沒有聽診器,不同以往,他穿著圓點襯衫和條紋短褲、染了彩色頭髮,頭頂還掛著一個閃亮蝴蝶結,最引人注目的是臉上那顆又圓又紅的鼻子。「是紅鼻子醫生!」驚喜與歡笑隨著紅鼻子醫生的到來湧進病房。病童口中的紅鼻子醫生是受過專業訓練的小丑醫生,他們以五彩繽紛的道具把單調的病房變成樂園,用詼諧逗趣的表演帶給病童歡笑。

「小丑醫生(Clown Doctors)」的概念是由來自紐約的大蘋果馬戲團(Big Apple Circus)創辦人 Michael Christensen 首度提出,由一群受過專業訓練的小丑演員到醫院表演。他們為病童與家屬帶來笑容,並安撫兒童在面對治療過程中的恐懼與焦慮;不僅舒緩了家長緊繃的情緒,更讓醫護人員得以擁有釋放壓力的空間。

紅鼻子醫生以專業的表演,讓醫院充滿歡笑聲。圖/紅鼻子醫生

「紅鼻子醫生的存在,是為了把想像的權利還給醫院裡的孩子。」紅鼻子醫生創辦人馬照琪說。今年,是她推動紅鼻子醫生進入台灣醫療系統,陪伴無數個病童的第五年。回憶接觸紅鼻子醫生的契機,「或許早在 20 年前,我第一次聽見紅鼻子醫生時,想用表演療癒人心的信念就已經埋在我心裡。」

我是表演藝術工作者,也是心靈陪伴者

2001 年,馬照琪從法國賈克樂寇國際戲劇學校畢業,開啟了她的戲劇表演人生,她加入劇團,四處演出小丑劇、即興、喜劇、親子劇等不同的表演。在一次非洲巡演,她發現戲劇創造的自由想像空間能取代語言,成為療癒心靈的工具。她意識到戲劇表演並不存在既定的遊戲規則,任何場域都能創造表演、任何族群都有權利享受戲劇所帶來的感動。

於此同時,她發現身旁許多專職表演者還有另一個身份——「小丑醫生」。他們將小丑表演搬到醫院,運用即興表演打造一個充滿笑聲的想像世界,在這個世界裡,孩子終於能遠離緊閉的白色巨塔,徜徉在寬闊的藍色天空。「小丑醫生」觸動馬照琪的內心,與她相信的價值不謀而合,這份想要參與其中的動念便跟隨著她回到了台灣。

讓人們能一展笑顏,是紅鼻子醫生奉行的日常守則。圖/紅鼻子醫生

在法國,小丑醫生是廣為人知的職業,有許多小丑醫生協會和聯盟,並有嚴謹的培訓與評鑑制度。然而回國後,馬照琪發現台灣的醫療體系中缺乏專業的心靈照護角色,多數人往往將心靈陪伴的責任訴諸第一線醫療人員。

為了填補醫療體系的漏洞,2014 年,她再度遠赴法國接受法國微笑醫生的培訓課程,除了小丑表演訓練,也到醫院實習,建構基礎醫療、衛教、兒童心理學等醫學知識。經過半年的密集訓練,她通過認證成為專業的小丑醫生演員與講師。2015年,她將小丑醫生培訓系統引進台灣,並在 2017 年正式成立紅鼻子關懷小丑協會。

紅鼻子醫生成為台灣第一個專業、中立的小丑醫生組織,協會中的每一位小丑醫生演員,都需要受到高度專業、嚴謹的訓練,包含表演藝術、醫療心理以及醫院實習的評鑑,才能正式進入醫院演出。成立至今,協會已與全台 6 間醫院合作,維持每週固定的頻率,長期陪伴將近 10 萬名病童。

圖/紅鼻子醫生

為了照顧更多病童,紅鼻子醫生持續招募有表演藝術背景、對社會關懷有熱忱的夥伴。除了培訓新人,協會每個月會提供在職訓練,並於每年舉辦全台聯合集訓,也會邀請國際講師前來授課,正是希望台灣小丑醫生能與國際小丑醫生的能力接軌。

不定義失敗的表演:一場病房裡的即興演出,搭起一座通往內心世界的橋樑

「剛開始在台灣執行時還蠻驚訝的,大家對小丑的接受度很高!」2015 年,紅鼻子醫生首先與台大兒童醫院合作,每週固定至兒童病房演出。「小丑醫生沒有寫好的劇本,所有表演都是即興的,我們會配合小朋友當天的情緒創造獨一無二的角色和故事。」對馬照琪來說,沒有最特別的一次表演,因為在每一個房間裡與孩子發生的故事都太深刻了。

不過並不是打扮成小丑,就能輕易與孩子成為朋友。有一次馬照琪與夥伴在走廊上就聽見小朋友在怒吼,他是一位癌症病童,原本以為療程已經結束,卻因為癌症復發要持續接受治療,於是懵懵懂懂的孩子感到挫折又憤怒。但馬照琪仍然進入病房,隨著孩子的怒吼扮演起在槍林彈雨中奮戰的士兵,一下子匍匐前進,一下子又被怒吼刮起的颶風吹倒在地。一來一往,孩子開始跟小丑玩了起來,原先的憤怒早已消散而去。

我們不會去定義失敗的表演,因為小丑有趣的地方,就是讓家屬或醫療人員不善於面對的負面情緒,也能成為表演的元素。」小丑醫生輕輕地觸碰病童的內心世界,陪伴他們走過最脆弱與不安的時候。

圖/紅鼻子醫生

在冰冷的醫院裡,小丑醫生綻放了無數個笑容,他們不只為病童找回童年該有的快樂,更是家屬與醫護人員的調心劑。「我們的目標是改善醫院病房裡的氛圍,同時喚起社會大眾正視友善醫療的重要性,我們希望大家理解,心靈的放鬆、快樂是對抗疾病最有效的藥物。」

紅鼻子醫生不僅站在第一線工作,也不斷向社會大眾倡議,他們在全台各地舉辦講座與工作坊。特別的是,工作坊的內容與表演技巧無關,而是透過表演藝術的角度探討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及連結。參與者能透過紅鼻子醫生分享的現場經驗,學習對外在環境的觀察、聆聽與感受。

疫情之下,紅鼻子醫生的另一個表演舞台

面對今年的疫情衝擊,小丑醫生有一段時間不能到醫院演出,不過紅鼻子團隊快速應對,發展出別具特色的視訊表演。小朋友在病房內透過手機或平板觀看,小丑醫生同時在排練室與其即時互動。相較於病房內的演出,在排練場能搭起更多佈景與道具,也能運用科技創造魔幻的效果,例如運用鏡頭的遠近、人物的出入鏡,和小朋友有許多驚喜的互動。

然而遠距表演仍有許多限制,團隊一開始需要克服連線、畫面、聲音上的技術問題,演出期間更要敏銳觀察孩子的感受和周遭狀況,視覺上的有限性讓溝通更顯得重要,小丑醫生必須確保訊息有準確傳遞。

「觀眾對視訊演出的反應很正面,到後來有許多人預約,還有點供不應求呢!」儘管現在已經恢復實體表演,馬照琪認為視訊演出或許能成為組織未來發展的項目,因為遠距科技能服務更多族群,讓被隔離或在家治療的病童也能認識小丑醫生。

談及紅鼻子醫生未來的可能性,馬照琪分享了她於 2018 年,前往維也納參加世界小丑醫生大會的經歷。三天的研討會安排了不同議題的課程與講座,包括兒童心理影響研究、多重障礙病童案例、協會的管理與運作等,來自 50 個國家的小丑醫生齊聚一堂,分享當今碰到的課題與挑戰,也探討未來的發展及應用。

在許多國家,小丑醫生的發展成熟,不僅服務兒童,更有接觸高齡族群、災區、難民營等多元對象的經驗。馬照琪從中汲取經驗,也對協會的發展有更多想像,她期待未來不只在住院病房,也能將服務擴及到一般門診或居家照護。

成為 NPOwer 公益行動家,在各地散播愛與歡笑

紅鼻子醫生獲選為今年的 NPOwer 公益行動家,「我們團隊還很年輕,希望能藉由這次的徵選與其他社會創新組織交流,打開視野。」馬照琪謙虛地說。她認為這次徵選的團隊都有各自關心的領域和社會議題,作為第一個在台灣推動小丑醫生的組織,能得到外界的支持與鼓勵,並有機會透過平台向更多人介紹小丑醫生,對團隊來說是持續前進的動力。

紅鼻子醫生創辦人馬照琪,至今仍持續與團隊夥伴走訪各地,散播歡笑。圖/紅鼻子醫生

當年埋藏在內心的信念如今發芽茁壯。在這 5 年間,馬照琪走遍全台各地,今天是為病童帶來驚喜的紅鼻子小丑,明天則是為醫療單位授課的小丑醫生講師。日復一日,努力將專業經驗傳承給下一代,不停向各大醫院尋求合作機會,只為了讓更多深受疾病痛苦的孩子能夠重拾笑容。「哪天小丑醫生離開了醫院,歡笑還是能在醫院裡發酵。」這是馬照琪的理念,也是長期在醫院裡的病童、家屬及醫療人員最天然、無負擔的特效藥。

紅鼻子醫生的視訊陪伴,成為本土疫情高峰下的重要服務。

延伸閱讀:

20 年來,始終為同志接通的電話 —— 同志諮詢熱線協會/2020 NPOwer 公益行動家 1

你的熱心,不應是醫務人員的負擔-醫院裡的優秀協同者「小丑醫生」

責任編輯:樂亞妮

核稿編輯:高翠敏

作者介紹

NPOst 編輯室

NPOst 公益交流站,隸屬社團法人臺灣數位文化協會,為一非營利數位媒體,專責報導臺灣公益社福動態,重視產業交流、公益發展,促進捐款人、政府、社群、企業、弱勢與社福組織之溝通,強化公益組織橫向連結,矢志成為臺灣最大公益交流平臺。另引進國際發展援助與國外組織動向,舉辦實體講座與年會,深入探究議題,激發討論與對話。其姐妹站為「泛傳媒」旗下之泛科學、泛科技、娛樂重擊等專業媒體。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npost.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