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熊笑狗」的溫柔力量:從呷飯出發,打造永續長照網(上)

本篇由頂新和德文教基金會贊助,NPOst 獨立完成

冠鏜阿公的家就在南投縣埔里鎮「厚熊咖啡」對街,阿公的子女都在台北工作,家裡只有冠鏜阿公跟阿嬷。阿嬷的朋友群都在廟裡,跟阿公生活圈不同,以前兩個人在家也不見得會說話。阿公是鎮上修剪花草的志工,還時常會志願排班去打掃,「如果志工有回饋,他一定能拿到最高榮譽。」財團法人愚人之友社會福利慈善基金會(以下簡稱愚人之友基金會)執行長李希昌這麼形容他。

圖/傅觀提供

這幾年阿公接連出車禍、跌倒、暈厥,為了確保阿公平安,厚熊咖啡店長陳若嵐跟阿公說:「阿公你每天都要來報到喔!」可能是因為害羞,一開始阿公不太願意來厚熊咖啡,不過在店長跟工作人員持續不懈的「雞婆」下,漸漸地,阿公發現他可以在這裡找到講話的對象,也有很多活動可以參加,現在他只要路過看見厚熊咖啡營業,就會主動進來讓店員「點名」。

取自「互相照顧」(hōo-siong-tsiàu-kòo)臺語諧音的「厚熊」與「笑狗」,再加上冠鏜阿公這位已經名聞遠近的「厚熊吉祥物」,每天站在店門口招呼人客來坐,厚熊咖啡像是一座熱鬧的動物園,「厚熊」、「笑狗」、「雞婆」,聚集了來來往往的居民,長久下來,要不「厚熊」,也難。

天公不作美,憨人來「笑狗」

有別於常見的直接捐贈模式,厚熊咖啡以「飲食」作為媒介,創立夾帶健康諮詢、健康促進、支持服務等公益服務內容的實體場域,將「飲食」、「公益」、「長照」、「地方創生」、「青銀共創」等多元概念相互結合,建置一個「每位居民遇到問題,都能在這裡找到解決資源」的平台,打造「厚熊笑狗」的互助家園。

圖/傅觀提供

厚熊咖啡由在南投深耕近 20 年的愚人之友基金會建立。 1999 年 921 大地震重創南投,許多民眾在災後出現創傷後壓力症狀群,埔里基督教醫院因此在震後 3 個月後成立愚人之友基金會,除了幫助居民找到醫療資源,也主動挖掘社區身、心理的照護需要,與社福機構成立孤兒院、療養院、山地醫療等服務單位。而早在「長照」名詞出現前就已投入照護的基金會,近年來更將最新長照觀念,積極帶入埔里與鄰近的鄉鎮中。

已故的埔里基督教醫院創辦人謝緯常把一句話掛在嘴邊:「為了上帝,甘願做愚人。」秉持「愚人精神」,協助最弱勢的人,正是基金會命名的由來。

然而,長期投入於長照領域,愚人之友基金會察覺,「醫療」跟「長照」的整合是居民的需求,但政府挹注的資源終究有其瓶頸,不僅資金有上限,照護人力也不足,沒錢沒人,怎麼辦?李希昌說:「一直依賴政府是不可行的,我們想要讓社區自己就能產生照顧力量,從社區的問題出發,去統合資源、教育觀念,由社區的人協助社區的人。」

圖/傅觀提供

李希昌觀察到:「社區的居民並不清楚老化社會的危機,很多人不知道、也沒有自我照顧的能力,更別說互相照顧的概念。在高齡化社會,沒有建立起自我照護的觀念而一昧依賴政府,可能有天會造成悲劇。」釐清問題後,愚人之友基金會中的護理師、社工師、志工培訓師等,在幾番調查後,決定大膽嘗試——改造基金會其中一個提供居民震後心理創傷紓解的「日托站」,厚熊咖啡就此誕生。

把長照當生活議題,喚起鄉村「守望相助」力量

厚熊咖啡店掮著 2 個層面的任務,首先,必須針對社區居民進行教育,長輩們要知道如何照顧自己、如何延緩失智;另一方面,社區中的青壯年與孩童,也要有彼此守望相助的意識,這屬於「傳遞知識」層面。

李希昌說:「老化不是高齡者自己的問題,也不是醫護人員的照護難題,而是我們共同要面對的生活議題。」要營造友善社區,讓不同年齡層的居民,去打造自在、自主的生活環境,這就要靠教育的推廣。舉例來說,厚熊就曾出版繪本並將繪本送入當地國小作為教材,由厚熊與笑狗對小朋友傳遞長照意識。

圖/傅觀提供

不過單單有理念是不夠的,社區如果沒有自己的照顧能量,那麼理想只能停在空想。過往投入在社區環保志工、警消義消的人口不在少數,但是為了因應老化海嘯,厚熊咖啡店想培育「長照志工」,善用社區資源,自己做日常的長照照護,例如幫老人家換燈泡、曬被子。

「不能完全依賴政府,所以要『厚熊笑狗』。」李希昌提到,吸引志工需要有回饋制度,而如何去創造志工的認同感,則是厚熊咖啡店現在在努力的課題。雖然這些服務不在政府的給付項目中,但是「守望相助」其實是臺灣鄉村已經存在的網絡資源,只是需要被激化而已

「有吃擱有抓」,讓長輩踏入咖啡館

事實上,「照顧咖啡館」這種打破官方長照僵局的社區照護據點在日本已經行之有年,選擇採用咖啡館意象,除了國外已經有類似的社企模式,李希昌說,咖啡館給人放鬆、友善的印象,「我們希望人人都願意踏進來,居民可以在這裡找到任何他需要的照護需求,這就是厚熊咖啡的目標。」

厚熊咖啡去年試辦、今年正式營運,一開始願意走進來的人只有個位數,但現在有二十幾位長輩每天來參加健康促進與其他課程。李希昌分享了厚熊的經驗:在鄉下社區,如果直接邀請長輩來參加活動,長輩即使沒事也可能會因為害羞拒絕;不過,民以食為天,「吃東西」是每天都要做的事情,如果用「大家一起來吃飯」號召社區鄰里,長輩們看到有吃的、有喝的、還有人可以聊天,就會願意靠近。等彼此熟識後,再漸進地引導長輩參加活動。

圖/厚熊咖啡提供

雖然叫做「厚熊咖啡」,不過,想做的事太多,在厚熊咖啡店內營利不足以支撐所有項目時,厚熊提供給長輩、弱勢、兒少的餐點,就來自於頂新和德文教基金會「食食刻刻與愛同行——食公益捐助」計畫(以下簡稱食公益計畫)的經費贊助,有了初步的資金,厚熊就可以無虞地去建置照顧鄉里的防護網,利用「吃」吸引居民走進來,以食公益捐助資源開啟引流的重要一步。除了長者照顧,未來厚熊也會著手弱勢、身心障礙孩童的課後輔導,屆時學童們的餐點費,也會從食公益的經費中提撥,讓厚熊咖啡的社教人員可以優先投注心力在照護上,逐漸落實互相照顧目標。

有別於直接供應飲食的服務模式,從「食」出發,以「咖啡店」為實踐平台,厚熊打開長照與社區照護的傳統想像,開啟創新嘗試。

「老同娰」課程,串起世代記憶

「老同娰」(註一)是厚熊咖啡的重點課程,以長者為對象,星期一至星期五每天有不同主題。例如「百變輕質土」讓長輩可以使用輕黏土、石膏、紙漿手動製作可愛的小物擺設,由輕到重,從簡單到複雜,捏、塑、折、雕手座過程,達到預防失智的目的。

圖/厚熊咖啡提供

比較特別的是,課程不會在最後一堂課就嘎然而止,而是會如滾雪球般不斷地延伸,每週二「免驚,自己來」課程就是最佳的例子。在這堂課,老師會帶領長輩熟識基本的符號(例如圓形、正方形、菱形),藉由圖像符號,讓長輩學習符號與生活、空間的關係與邏輯,協助長輩在日常生活中克服機器操作的恐懼。

課程跑完一輪後,老師會延續「空間」元素,邀請長輩用不同素材動手建造自己的房屋模型,遊戲之餘,從長輩建造的房屋中可以看出他們對房子的憧憬,有人打造農舍豪宅,有人回歸傳統瓦房,有些人特別設置給孫子玩樂的區域⋯⋯。藉由「起厝」,老師帶領長輩討論年輕時「入厝」的經驗,甚至邀請左鄰右社、阿公阿嬷的兒孫參加,分享「入厝」的習俗、禁忌,讓活動成為文化的載體,強化社區意識連結。

圖/厚熊咖啡提供

陳若嵐說:「我們將這樣的課程稱作『包裹式課程』,活動涵蓋多個面向,會不斷延伸下去。」包裹式課程讓長輩能學習知識、動手操作、開口討論,從居家環境談到社區懷舊,將一個個活動串成階梯,逐步踏出愈趨美好的老齡生活品質。在課程中,老師會鼓勵長輩分享自己的生命經驗,除了透過聊天獲取長輩對活動的回饋,也讓世代間更瞭解彼此。

厚熊咖啡又稱為「厚熊代間學堂」的原因正出於此。面對青年人口外移、老齡人口排名全國第 3 的南投,厚熊嘗試在「青銀共學、共玩、共創」之間,為地方創生。


接下篇:「厚熊笑狗」的溫柔力量:從呷飯出發,打造永續長照網(下)


註一:「同娰」,是臺語「妯娌」的意思,音念「tang-sai」。


延伸閱讀:

當老萬華長出最兼容的支持網:從政府的「福利社區化」到民間的「社區照顧」

在社區裡變老,別在醫院裡終了:打造預防重於治療的在地互助網

長輩跌倒難以預防,要綁起來還是看風水?/【連載】養護人生(1/6)

日本小規模多機能照護機構視高齡者為重要資產,長輩獲生活自主權

傅觀

NPOst 特約記者╱編輯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