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熊笑狗」的溫柔力量:從呷飯出發,打造永續長照網(下)
本篇由頂新和德文教基金會贊助,NPOst 獨立完成
不只是政府的事——看見地方需求,重塑長照框架
根據內政部最新統計資料,南投縣是全臺老齡人口排名第 3 的縣市,在健康、亞健康、衰弱、失智 / 失能、病重 / 末期的五階段評估中,厚熊的服務對象大多處於健康、亞健康、衰弱這 3 個階段。以長照的觀點來說,這個族群值得投資,在他們還健康時引進動、靜態健康促進活動,能夠協助長輩延緩失智失能,並建立面對老化的正確觀念。目前,厚熊定期舉辦健康促進講座,而每個月最後一個週三更有「在宅沙龍」,邀請社區所有人參加討論,導入包括獨居長輩的輔具應用、兼具健康與吃得盡興的餐食安排、〈病人自主權利法〉等長照應用議題。(延伸閱讀:有錢有閒才有生命自主權?紀岳良:病主法上路卻門檻重重,可能侵害追求尊嚴死的自由)
雖然政府有提供資源,也有開設長者學習課程,但政府比較琢磨在長輩的體適能活動,課程也較無法像在地經營的厚熊這麼貼近鄰里,李希昌說:「我們希望跟政府做出差異性,厚熊比較像是樂齡學習,透過服務型包裹式課程,補充政府長照的不足。」畢竟,醫養護合一、日常生活呼應、社區共感串連,這部分不是靠著政府補助就可以解決的事情。
跟政府提供的長照比較,李希昌認為厚熊的優勢是「有彈性」,他說:「法定建築空間、官方長照機構的服務內容⋯⋯,政府機構為了要遵守規定,會削弱了創意與彈性,非常可惜。」比起政府,厚熊不必拘泥官方機構的框架與包袱,可以跟地方合作。雖然不是人人都有專業背景,大家卻都很有創造力,尤其鄰里居民認同這個社區,投入照護的人力因此更有影響力,而跟在地大學合作,也成為間接吸引年輕人留下的門磚,為日漸老化的人口撐出新生力。
不過,壓力仍舊是存在的。李希昌說,民間機構的資金是較需要克服的障礙,「以前基金會接政府案子,政府雖然會欠你錢,但他不會不給你錢。不過一旦自己要發展民間的長照模式,穩定的資金來源就會是要突破的關卡。」
資金的缺口,促成厚熊必須在募款、申請補助外另覓第三條路,於是「地方創生」的經濟模式逐漸成形。
攜手學生與商家,振興地方產業,翻轉組織想像
地方創生不會只靠一個組織的力量,厚熊咖啡打通跟地方食農的溝通管道,讓健康的在地作物端上餐桌,提供給老人、弱勢孩童享用;「18 度 C 巧克力工坊」一直是厚熊咖啡的供應者,提供免費咖啡讓厚熊招待居民;「順騎自然」由返鄉青年創業,老闆以埔里週邊重要地標設計深度觀光路線,吸引追求高品質的旅客,提升產業素質。而厚熊不僅可以利用基金會深耕南投的資源協助在地遊程,也透過培訓學生與當地居民成為導覽志工的方式,強化了人與土地的連結。
李希昌說:「我們想設計一套有效益的社會企業模式,跟地方社區做結合,把厚熊當一個平台,所有商家單位都可以在這裡串連,以達到『共好』這個目標。」基金會將厚熊咖啡免費開放給社區,厚熊提供房子、在地商家提供資源,以厚熊為平台整合埔里資源、分享各自專業、帶起地方產業,共同醞釀埔里的社會影響力。
除了在地商家,跟暨南大學合作,也是實踐地方創生重要的一環。有賴於暨南大學校長與師長對新型態社區照護的理解與認同,教授會以厚熊咖啡為研究場域進行研究,李希昌說,研究員會來觀察厚熊咖啡這種社區照護是否可行,他們會給予意見回饋,厚熊也需要老師幫忙做論述整理。
而暨大社會工作系、諮商系、觀光休閒與餐旅管理學系(觀餐系)的同學會在課間到厚熊咖啡實習。陳若嵐說,他會鼓勵學生把自己所學應用在厚熊的服務上,例如社工系學生可以幫厚熊發想更適合長輩的活動,觀餐系同學則可以參與結合小農作物,製作飲食給長輩、弱勢學童的過程。學生因此在就學期間便可接觸創新實務,把理論帶出教室,厚熊,成為讓學生應用所學的最佳場域。
厚熊咖啡跟暨南大學合作,除了提供學以致用的場所,更希望學生因社區參與增加對地方的認同感,畢業後願意留在埔里。李希昌說:「我們努力要讓不同年齡層的人在同一個社區找到適合的位置,讓他們共生共好,而不是老人歸老人、年輕人歸年輕人、學生畢業後就離開。」今年厚熊就聘用應屆畢業生成為正式員工,「大學生畢業留鄉」計畫不僅讓青年找到留鄉的經濟來源,也為老化的鄉村帶來新生機,而青年提早建立如何面對高齡化社會的認知,亦成為長照人才的另類儲備,接駁未來產業設計不可忽視的需求。
李希昌說,在地國立大學對社區民眾來說有很大的公信力,一開始在辦活動時居民可能會有疑慮,不過提到暨大,鄰里就會降低戒心,企業也是如此。「暨大把社會資本提供給我們使用,讓我們更容易引導其他資源投入,我們很珍惜這樣的夥伴關係。」厚熊跟所有商家的合作模式相輔相成,有錢出錢、有錢出力,投入人力與資源的不計較誰出多少,大家抱持「共享共好共學習」的心態一起努力。
厚熊屬於愚人之友、醫院、暨大、社區與商家,運作建立在「信任」之上,信任越強越有社會資本,這就是一種創新的網絡治理。李希昌說,這個模式發展可能沒辦法很快,需要五年、十年去建置基礎,如何去跟不同單位建立信任、長遠運作關係,也是目前要揣摩之處。然而,李希昌樂觀地認為,公益資金挹注、公民意識進步,臺灣的社會越來越成熟,地方創生的商業模式會漸入佳境。
編織防護網,溫柔承接所有居民
除了繼續拓展青銀共創、老幼共學等現有服務,愚人之友基金會引進不同專業背景的人才,帶動服務發展,希望能在埔里的各個社區建置綿密的防護網,慢慢承接如婦女、兒少、弱勢族群、自殺傾向者等族群,在政府資源篩網下被漏失的需求。
李希昌提到,頂新和德文教基金會「食公益」計畫的贊助,讓厚熊咖啡在資金、人力的限制下,可以不必擔心長輩、弱勢孩童的餐點供應經費,也因為如此,愚人之友基金會正著手在厚熊咖啡建置弱勢、身心障礙孩童課後輔導,減輕在職家長的負擔,而基金會亦利用食公益計畫的資源購買在地食材,結合在地小農,把農作物提供給需要的弱勢家庭,一方面支持在地經濟,一方面傳遞在地關懷。此外,因為社區有群聚性,要求居民移動到其他鄰里會降低參與的意願,故基金會未來也會深入社區,建置二、三十個「日托站」據點,另外還有保健室、自殺防治站⋯⋯,以志工和日托站為節點,創造更多的連結,實踐互相照顧的社區網絡。
「店開久了就是你的。」李希昌引用這句台灣俗諺說明,社區型照護需要的是時間,在一個社區待久了,就更清楚地知道怎麼去回應社會需求,也能獲得更多認同,連帶讓更多資源滾進來,李希昌說:「我們是前鋒,希望這種發展模式可以在台灣其他鄉鎮被複製,把社區潛能帶出來。」頂新和德文教基金會則表示,很開心看到厚熊咖啡在地方的創新經營模式,希望能一起把長照永續地做下去。
在亞洲的人口老化排名中,臺灣僅次於日本與香港,官方照護體系的建置速度仍無法抗衡現實,且長照預算的編列仍掙扎於保險制與福利制兩套制度中,此時此刻,穩定的長照資源仍然是政府待解的難題。厚熊咖啡以飲食為媒介,編織地方照護網,突破了傳統長照模式的樣板,垂直串連老中青、將照護據點水平延伸到社區角落,發揮「遠親不如近鄰」、「先自助再助人」的精神,利用社會資源站穩腳步,不僅活化守望相助的居民連結,也開啟國人對地方創生的真實想像。
上篇:「厚熊笑狗」的溫柔力量:從呷飯出發,打造永續長照網(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