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存的錢、買的保險,保了什麼樣的未來?」CSR 之外,更進一步的責任投資與撤資

 

文/350 臺灣

有些人可能以為,只要把錢放在銀行,那些現金就都被放在金庫,等著你需要時才會被使用。但其實你存的錢不會乖乖坐在金庫等你,它們都會被用來做不同的金融運用,這是銀行等金融單位的商業模式,像是投資、放貸等,銀行、保險業便是從中收取利息來獲利。

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大多也不會知道自己存的錢、繳的保費,跑到哪裡去為銀行或保險公司生財,如果那些錢跑到「不好的地方」呢?是不是間接助長了社會問題、阻撓社會發展?這裡說的「不好的地方」指的是對社會有害的產業,例如菸草、軍火等,又或是加劇氣候變遷問題的化石燃料產業(石油、煤礦、天然氣)。如果有更多資金跑到這些產業,對於社會發展都是不利,尤其是關乎大家未來的氣候變遷議題,不該也不能再有更多化石燃料產業的開發,這也是撤資行動開始的原因。(參考:金融與氣候變遷大有關係?從個體戶到企業都能行動的減碳新招,向化石燃料產業「撤資」

責任投資:讓你的資金成為理念的後盾

因為資金在資本市場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再加上企業的社會責任在這世紀越來越被重視,各種責任投資相關概念、認證已陸續被建立。就定義來說,「責任投資」指的是作為一個有資金的個人或企業,是否能夠對自己選擇的投資負責,例如如果你不支持黑心商品,你就不會去買它,因為它對人、對健康、環境等有負面影響。那麼,以投資人的角度來說,就算能夠賺錢,也不該投資製造黑心商品的公司。能夠做到這樣的理念,就是履行了責任投資,不論你是個人或企業。

民眾聚集於亞洲發展銀行會議外,要求撤資。圖/350.org @ flickr

國際上也有各式責任投資相關的概念,像是協助投資者做判斷的環境、社會及治理標準(Environmental, Social and Governance,簡稱 ESG),當中從不同面向來討論投資者應該如何運用資金,包括環境面、社會面、治理面,其中,社會面所關注的便是員工工作環境、在地居民、健康與安全、員工多元性等社會議題。

管理投資風險的赤道原則(Equator Principles)也是一例,它協助金融單位從環境與社會面向來衡量投資案件(借款戶)是否符合標準、是否會為社會或環境帶來風險?當中的風險包括勞工議題、原住民福利等。目前全球已有 94 個金融機構橫跨 37 個國家加入赤道原則行列,臺灣的玉山銀行、國泰世華銀行與臺北富邦銀行就有加入此原則。

不論是哪一種責任投資的相關機制與概念,都會包含對於社會及環境的要求。與此同時,不少責任投資資產管理者與資產擁有者也選擇以撤資做為手段,將上述不好或有爭議的資產從投資組合中汰除,避免對社會造成負面衝擊。

圖/rawpixel @ unsplash

國際撤資行動,臺灣少數金融單位榜上有名

國際上已有出現過各式案例,將金融單位的角色撤離對化石燃料的投資,不論是個案、局部或全面。例如美國銀行 Amalgamated 在 2016 年撤資,決定將其 40 億美元的商用資產撤離化石燃料產業;澳洲非營利組織 Market Forces 調查在澳洲約 130 家銀行,發現有超過 50 家銀行已不與化石燃料產業有金融往來,並發表聲明,對股東與顧客負責。

從保險業來看,德國安聯人壽(Allianz)在 2015 年便宣布改變投資準則,不再投資燃煤相關企業與案件。安聯這麼做是為了配合巴黎協議,確保全球升溫在本世紀不超過 2℃。2018 年,非營利組織「資產所有者揭露計畫」(Asset Owners Disclosure Project ,AODP)產出檢視保險業的氣候報告,當中選出全球前 80 大的保險公司,並分級他們在氣候議題上的作為,分別從最好的 A 級(AAA、AA、A)一路標示到最差的 X 級。

非營利組織 AODP 對於保險業分級標準。圖/AODP 報告書「Got it covered? Insurance in a changing climate」

A 級(先驅者):在多數項目中是處於市場前段班
B 級(挑戰者):持續增加項目中
C 級(學習者):開始有所行動
D 級(旁觀者):有限公開有關金融對氣候的相關風險
X 級(落後者):從資料中無法看出有將金融行為納入影響氣候變遷考量

臺灣上榜的有富邦金控(D 級)、國泰金控(D 級)、中華郵政(X 級),而上述提及的安聯人壽則獲得 AA 級。

化石燃料撤資在國際上已越來越受重視,因為碳排放造成的氣候變遷問題也已漸漸成為人道與人權問題,例如極端氣候迫使人民遷徙,造成難民議題等;此外,社會中的弱勢也是備受氣候變遷影響的族群,因其沒有資源防範颱風、對抗乾旱、面對蟲害等。也因此,國際上不論是銀行或保險業都在試圖降低化石燃料投資比例,在對投資人負責的同時,保障社會弱勢的安危。

圖/JC Gellidon @ unsplash

除了 CSR,臺灣金融業還能做得更多

350 臺灣整理了德國環境與人權組織 Urgewald 的報告,發現臺灣也有大量的資金投入化石燃料產業,不論是國內或國外。資料顯示在 2014 至 2017 年間,臺灣 31 家金融單位投資化石燃料的狀況,金融模式包括貸款、投保、股份持有與債捲持有,投資標的有國內也有國外,當中前 5 大包括:中華開發金控資本集團永豐金控元大金控元富證券

雖然,從企業社會責任(CSR)的角度來看,各金融單位都有在社會及環境上下功夫。例如中華開發金控就於 2017 年 CSR 報告中提及集團已「提高綠能投資比重」、投資新創公司 5 家、提出無障礙金融服務等;永豐金控的永豐銀行則推出「太陽能發電設備融資專案」,協助家戶與企業融資裝設太陽能發電設備;同時,永豐銀行也推出「外國籍勞工廠工薪轉貸款專案」以幫助外籍勞工借貸;元大金控則是從自身開始執行永續相關任務,例如減碳與減廢,同時參與許多偏鄉教育等公益行動,如協助「孩子的樹屋」計畫。

除了傳統 CSR 項目,臺灣的銀行、保險業還可以做什麼?如前所述,國際上越來越多金融單位開始執行更謹慎的投資政策,將那些可能造成社會與環境風險的投資案汰除,當中包括化石燃料產業的相關投資都被限制或禁止。臺灣的金融單會應開始思考跟進,從投資的源頭開始,更進一步達到 CSR 目標,如此一來也能降低未來的金融風險。畢竟減碳是趨勢,化石燃料的相關投資案只會越來越不賺錢。

2014-2017 年間投資化石燃料產業前 5 名的在臺金融單位。資料提供/350.org;製表/NPOst

投資想要的未來,保一個美好未來的險

當知道資金的應用會對社會公益與氣候變遷帶來影響,我們就該更謹慎的選擇所使用的金融單位,因為存錢理應是為了未來可以享受生活,但如果我們存的錢都被運用在投資社會問題與汙染上,那麼那個「未來」也不會是你想要享受的。

同樣的,保險也是為了自己,甚至是家人與孩子的未來福利,如果保險金被用來投資戰爭或空汙,孩子的福利似乎也沒有得到保障。所以,請確定你存的錢、保的險都真的是為了未來,問問你的銀行、看看你的保單,是不是有在顧及資金的流向,是不是還在投資一個你我都不想要的未來,為社會、為環境帶來傷害。


延伸閱讀:

金融與氣候變遷大有關係?從個體戶到企業都能行動的減碳新招,向化石燃料產業「撤資」

2% 的慈善暴政,主導全球氣候危機討論?

能源轉型勢在必行:應兼顧環境永續與社會公義/SDGS-7、13(可負擔的乾淨能源與氣候變遷)

NPOst 編輯室

NPOst 公益交流站,隸屬社團法人臺灣數位文化協會,為一非營利數位媒體,專責報導臺灣公益社福動態,重視產業交流、公益發展,促進捐款人、政府、社群、企業、弱勢與社福組織之溝通,強化公益組織橫向連結,矢志成為臺灣最大公益交流平臺。另引進國際發展援助與國外組織動向,舉辦實體講座與年會,深入探究議題,激發討論與對話。其姐妹站為「泛傳媒」旗下之泛科學、泛科技、娛樂重擊等專業媒體。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npost.tw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