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事」之外還要做到「不傷害」/2018 勞工影展《貧窮股份有限公司》導讀(李晏榛)

圖/2018 勞工影展 Taiwan International Labor Film Festival

編按:

NPOst 與 2018 勞工影展合作,自 9/12 開始每週刊出一篇影片導讀。此次勞工影展共分為 4 大單元:看不見的職災我們一起分大餅打破金蛋神話被劃掉的工人。本篇為國際發展工作者李晏榛所撰寫之《貧窮股份有限公司》評論,《貧窮股份有限公司》為美國麥克・邁森・米勒 (Michael Matheson Miller)的作品,討論貧窮議題,收錄於影展「打破金蛋神話」單元。

2018 勞工影展 Taiwan International Labor Film Festival

時間|2018/10/20 – 2018/10/28

地點|光點華山電影館、國家電影中心

官網|https://www.tilff.taipei/

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TILFF2018/

《貧》片映後座談(光點)|10/20(六)14:40 李晏榛/NGO 工作者

《貧》片映後座談(國影)|10/24(三)18:30 周孟謙/獨立記者;葉靜倫/NPOst 主編

文/李晏榛 至善基金會研發專員

《貧窮股份有限公司》再次回鍋「2018 勞工影展」,作為國際發展工作者,相隔 2 年重新回看全片中探討的議題,對照目前全球政治經濟局勢巨大的變化,顯得格外重要。

從援助(aid)到發展(development)的典範轉移

2010 年海地發生規模 7.0 的強震,重創整個國家,來自各國政府、國際組織、NGOs 及企業的資源大量湧入,投入緊急援助與重建工作,累積投入援助經費超過 60 億美金,然而根據許多研究指出,海地震災的整體援助工作是失敗的,它讓當地政府失能、市場失靈、失業人口增加,導致海地更仰賴國際援助,造成資源依賴的惡性循環

「國際援助」主要是援助國透過捐贈或貸款 2 種形式提供受援國資源,具有不對等的權力關係,雙方政府是其中主要的參與者;「國際發展」的普遍定則,則涉及改善貧困與弱勢群體的福祉,協助開發中國家人類與社會發展,強調平等夥伴關係以及多方利害關係人,其中,公民社會與 NGOs 的參與成為重要指標。

 

於是,國際援助是否有效以及如何更有效,一直是國際上熱門的辯證主題,援助國與受援國如何更具效率的管理援助資源,正如同《貧窮股份有限公司》一片中提醒我們,應反省過去由西方援助方主導的單向思維,實際正視開發中國家的真正需求,以「發展」(development)取代過去「援助」(aid)的概念,所有的發展合作定位應朝向「在地化」精神,強化夥伴關係,並加速協助開發中國家建構自立發展的能力,而非由已開發國家主導。

「做好事」(Doing Good)之外還要做到「不傷害」(Do No Harm)

看到天災發生的新聞報導時、看到帶著懇切眼神的孩童照片時、看到社群媒體上有人分享遭逢不幸家庭或個人的遭遇時,很容易愛心大爆發,覺得「他們」十分需要「我的」幫助(捐錢、捐物或當志工),於是「我」可以改變他的人生。「樂善好施」、「悲天憫人」是人性,進而轉變成捐錢捐物或是投入志願服務,有益於社會連結與互動,然而,作為參與國際發展的 NGO 工作者,總是會退一步思考:「他們,需要什麼?而我的協助又會造成什麼影響?」

國際人道援助體系中的「不傷害準則」(Do No Harm Principles)強調,在衝突與災害救援時應進行全面性評估,同時羅列了可以進行以及應該避免的各項行動,用意是保護當地人民不會受到服務介入的負面影響。另一方面,片中亦指出成千上萬的 NGOs 也可能是阻礙開發中國家的發展原因。

如同由許多具有豐富人道援助及緊急救援的 INGOs 共同構思的環球計畫(Sphere Project)中,除了歸納從事相關工作的核心標準,最重要的提醒依舊是以受影響群體為核心,試圖回應他們的需求,同時還要考量市場經濟、生計就業等銜接後續重建工作的可能性。(參考:災難中的人道救援,如何有尊嚴的給予?/樂施會「環球計畫」 3 大準則

即便是做好事也須有一套標準流程,試著了解脈絡與需求,確認手邊握有的資源,訂定目標,構思行動方案,定期檢討與修正,最後評估成效,尚須考量永續性。下一步呢?(What’s Next?)這是在做好事之前就必須謹慎思考的,否則做了一些事情後,可能因為資源、人力及組織能量的不足而中止,但已對當地社區與民眾產生影響,臨時退出反而造成更多困擾。

身陷貧窮與不平囹圄,底層人民翻身更難

回到貧窮議題。目前關於貧窮的論述早已跳脫「個人努力不夠」或僅以收入為衡量標準,關注貧窮本身的多層次觀點,以及釐清「相對貧窮」與「絕對貧窮」的差異。2015 年 9 月聯合國大會通過的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SDGs)依舊將消除貧窮擺在首位,其中子目標 1.3 更強調「對所有的人,包括底層的人,實施適合國家的社會保護制度措施」,也呼應了《貧窮股份有限公司》片中呼籲我們的,對待貧困人口的方式必須轉變,貧窮與弱勢群體也應公平享有各方面資源以及服務的權利與取得權,如同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阿馬蒂亞・庫馬爾・森(Amartya Sen)教授認為,貧窮是能力的剝奪,應透過充權與培力,支持貧窮與弱勢群體朝向自立與自力

圖/Saulo Zayas @ PEXELS

牛津大學經濟學教授保羅・克里爾(Paul Collier)亦指出,仍有超過 10 億底層人民無法享受到發展的成果,證明傳統的發展主義已無法解決全球國際間與國內的不平等。時至今日,目睹了開發中國家面臨貧富差距惡化、資本累積大增以及分配不正義擴大的困境,在這場全球政治與貿易的角力中,政府和企業絕不會是最大輸家,受害最深的依舊是底層人民。

想了解國際發展的人該來看,不了解國際發展的人更要來

從事國際發展工作,總是會遇到不同的質疑,不管是計畫是否具有成效,還得面對為何在海外而非在國內幫助弱勢群體,抑或是認為國際發展等同於國際志工等問題,以及眾人對開發中國家的刻板印象。《貧窮股份有限公司》幫助人們解構與重構對於「貧窮」、「助人工作」與「國際援助與發展」的認知,如同每一部紀錄片都有既定的觀點和侷限,看完後的感動或憤慨才是驅動繼續探究議題的動力。

此次勞工影展,有助於理解勞動與市場、勞動與經濟發展、勞動與全球不平等之間的關聯,亦可在所選影片中探詢可能的解決方案,像是成立合作社、推動體面工作(Decent Work)等,共同梳理國際發展工作對個人、對社會,甚至是對臺灣的重要性與必要性。

2018 勞工影展預告搶先看


延伸閱讀:2018 勞工影展系列

NPOst X 勞工影展特輯

連瑞典工會都驚訝的「真民主」:勞動者的瘋狂轉身,僱用資本分享獲利/2018 勞工影展開幕片導讀(張烽益)

在不是天堂的地方協力生活:合作經濟之可能/2018 勞工影展單元導讀(周孟謙)

恐怖裁員手段 2 年逾 19 人輕生,現代職場的霸凌黑幕/2018 勞工影展《黑腥企業》評論(鄭筑羚)

「對公司來說用過即丟的員工,卻是我無可取代的家人。」/2018 勞工影展單元導讀(黃怡翎)

作者介紹

NPOst 編輯室

NPOst 公益交流站,隸屬社團法人臺灣數位文化協會,為一非營利數位媒體,專責報導臺灣公益社福動態,重視產業交流、公益發展,促進捐款人、政府、社群、企業、弱勢與社福組織之溝通,強化公益組織橫向連結,矢志成為臺灣最大公益交流平臺。另引進國際發展援助與國外組織動向,舉辦實體講座與年會,深入探究議題,激發討論與對話。其姐妹站為「泛傳媒」旗下之泛科學、泛科技、娛樂重擊等專業媒體。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npost.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