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名稱:NPO百樂餐#4:NPO 社工人,一起從互動式戲劇探索助人工作新方法吧!
日期:8/28(二)
時間: 18:30-21:00
地點:泛科學院(106 臺北市大安區復興南路 1 段 127 號 4 樓之 1)
主辦單位:NPOst 公益交流站、泛科學院
主講人:曾令羚/思樂樂劇場執行長、演教員
可以進入校園和學生輕鬆地談正事、可以深入社區跟居民「搏感情」聽歷史,還可以讓疲倦的社工放鬆地分享工作壓力── 到底什麼東西這麼神奇?
「思樂樂」是一個透過「互動式戲劇」來推廣公民議題的團體,由執行長曾令羚與其他戲劇、公民教育工作者所組成。曾令羚不是戲劇出身,研究所念的是森林所,抱持著對人與環境的熱情,她開始研究社區與自然資源保育的關係,後來踏入了應用戲劇領域,接觸了「被壓迫者劇場」,學習將戲劇與議題結合,和朋友一同成立了思樂樂,在校園及社區帶教育劇場或工作坊。
思樂樂擅長以互動方式引導參與者反思,有時讓參與者成為劇中人物,有時讓參與者用身體姿勢來表達人物的糾葛,藉此讓每個人發現並理解不同角色的苦惱,再試著找出解決方法。就算面對複雜的議題,也可以透過戲劇來分析其中的利害關係,讓議題不要淪於非黑即白。
這次的「NPO 社工人,一起從互動式戲劇探索助人工作新方法吧!」百樂餐活動,曾令羚帶著以社工為主的參與者們體驗了「被壓迫者劇場」,對助人工作者來說,「互動式戲劇」不只是一個好用的工作方法,也可以成為助人工作者「自助」的媒介。曾令羚在活動中也強調:「工作坊不只能讓大家梳理壓迫的來源,也能讓每個人紓解壓力。」
從身體的具像延伸到內在的想像
無論對象是青少年、老年人還是老師,帶領互動式戲劇之前,都需要先建立關係、活絡氣氛。在這場活動中,曾令羚以 2 個小互動遊戲來作為暖身。
活動一開始,曾令羚就跳脫普通的自我介紹形式,用「生命樹卡」來讓陌生的參與者認識彼此。曾令羚說明:「大家挑 1 張可以代表『某一部分的你』的卡片,接下來就跟別人介紹:它代表了哪一部分的你?為什麼你要挑這張卡片?」
透過「樹卡」,不只讓講者及聽眾認識彼此,也活絡了氣氛,更重要的是,參與者的樣貌也多少呈現了各自對活動的期待:拄著拐杖的樹代表對工作的無助、中空的樹代表工作上的耗竭、長著新芽的樹代表對新知的渴望⋯⋯
第 2 個活動,則是作為「被壓迫者劇場」的預備。曾令羚讓參與者兩兩一組,用「吹氣球」為意象,讓一個人當吹氣球的人,另一個人當「氣球」。當吹氣球的人吹氣時,「氣球」要逐漸「長大」,同時吹氣球的人也要同步變小。這個活動不只讓參與者感受身體的延展與縮小,還能開啟大家對「被壓迫者劇場」的討論。
「如果這是一個壓迫跟被壓迫的關係,哪一位才是壓迫者呢?」有些人說,長大的氣球是壓迫者,因為比較高、氣勢比較強;有些人則說,吹氣球的人才是壓迫者,因為只有他有「停止吹氣的決定權」。順著大家的討論,曾令羚引導參與者代入實際生活中的關係,參與者最在乎的議題就被抓了出來:「社工機構與出資者」、「社工與督導」、「社工與個案」。
定格畫面中的千言萬語
緊接著,曾令羚請參與者分組,讓每一組把壓迫關係具象化為「定格畫面」。她指出:「我們平時很難直接把自己的想法變成一齣戲劇,可是我們可以利用身體,例如定格畫面去表達我們想說的、想關心的事。」
實際操作時,曾令羚指出幾個重點。首先,臺上的人定格後,可以先觀察定格畫面,並分享他們看見了什麼。曾令羚表示:「畫面是一個象徵,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詮釋。」她並且順著討論的脈絡,引導每個人去改變畫面,讓它更接近理想。過程中也會不斷討論一些問題,例如「怎麼開始轉變」、「由誰開啟轉變」、「開啟之後,系統中的其他關係要怎麼轉變」等。
就這樣,在這個屬於社工的雕像劇場,第一組「社工機構與出資者」上演了一幅「後宮眾妃子與皇上」的畫面。「皇上」(出資者)站在中央,「後宮妃子」們(社工與機構)為求皇上的「恩寵」,使盡各種謀略;第二組「社工與督導」則成了「嬰孩」(年輕社工)與亦父亦母(精神分裂)的大人(督導),「嬰孩」不知該如何與時而溫柔、時而嚴厲的大人相處,大人也不曉得該如何拉拔孩子長大;第三組「社工與個案」則利用各個角色,將社工所要應付的所有壓力都演了出來:時間、責任、個案、出資者、督導,夾在 5 者之間的社工被壓垮了腰。
面對這些複雜難解的問題,曾令羚善用各種方法讓大家尋找答案,一是換位思考:她讓學員搭著皇上(出資者)的肩,替皇上講出心裡的話,讓社工思考出資者的需求;另一則是讓大家對嬰孩(年輕社工)說一句話,因為她知道,這是在場許多人都曾經歷過的狀態。
「回想自己受壓迫的狀態,是比較緊繃的一件事。我們試著讓其他觀看者來說話、去同理他,也讓扮演的人得到支持。」曾令羚提醒,不要忽略「在戲劇裡,每個角色都是人」,演員可能正在重現生命中辛苦的階段,因此要盡量給予支持,甚至把支持擴大給其他有相同處境的人。
互動式戲劇,應用方法百百種
互動式戲劇不只可以運用在社工之間的經驗分享,也可以成為社工推廣議題時的好幫手。思樂樂曾經在學校,用戲劇讓青少年呈現出老師與學生、學生與家長、學生與學生之間的關係,包括霸凌、體罰甚至是感情,都可以成為討論的主題;思樂樂也曾在學校舉行模擬公聽會,由演教員扮演公部門、
走出校園,思樂樂的身影在社區也沒缺席,不只讓居民演出家裡的大小糾紛,
無論是社區還是校園,要進入之前都需要相當多的準備,從了解生活背景、建立關係開始,每個細節都很重要,有時候甚至要能隨機應變。曾令羚笑說:「有些社區長輩來參加,其實一開始以為是來運動的,我們就趁機再讓他多上一堂課!」曾令羚說,好玩、好笑的遊戲可以讓氣氛活絡,
活動的最後,曾令羚回到原點,提醒現場參與者:不管互動式戲劇應用在哪裡,最重要的是讓大家處在舒適的狀態。曾令羚在活動中也總是提醒:「速度要慢一點,做劇場遊戲時,請關照你的身體,關照每一個運動中,你身體的改變。需要休息時不用客氣,就在旁邊休息。」
曾令羚「被壓迫者劇場」推薦書目及小點評
《受壓迫者教育學》:相關理論的經典。
《希望教育學》:比《受壓迫者教育學》好讀,有比較多實例跟反思,但理論還是來自於《受壓迫者教育學》。
《被壓迫者劇場》:可能不太好讀,建議大家從後面的例子開始看,前面比較偏戲劇史。
延伸閱讀:
百樂餐活動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