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希望孩子別再受苦。」當年的無助母親,成為今日的資深志工/《 27 場送行》書摘

延伸閱讀:

麥田出版社於 6 月底出版了《 27 場送行》,由創立超過 20 年的善願愛心協會會長郭志祥、執行長吳倪冬月,以及協會工作者葉小歐共同執筆,寫下善願愛心協會多年來無償安葬 3000 名孤苦貧病者中,最發人深省的 27 場送行故事。

善願愛心協會企盼本書能給予生者一個「從告別學習如何活」的希望,不管是闔眼那刻未能回到家鄉的高齡背包客、被仲介壓榨不得不逃離的東南亞移工,又或因 SARS 而罹難的貧苦者等,質樸的字裡行間,透露的盡是對陌生亡者的尊嚴對待,以及給生者的道別習題。

 

文/郭志祥、吳倪冬月、葉小歐  善願愛心協會 

星期日上午在中山女高門口,「她」又如期出現了。15 年來,風雨無阻,轉眼之間她已是資深級志工,然而每次見到她,仍然總會讓人想起那年碰面時,她無助的樣子。

她是亮亮的媽媽。那一年,她抱著 2 歲孩子的屍體,由先生開車駛進殯儀館,心中只有一個願望:請幫我為這孩子辦喪禮。

打擊接二連三,難以承受

在盛夏的夜裡,2 歲孩子的遺體直接被一名女子抱進殯儀館,這麼不尋常的畫面,連見多識廣的殯儀館主管都嚇了一跳,當下趕緊撥了電話到協會來,請我們協助。當時我們一聽,就知道她是前幾天社工提到的亮亮媽媽,只是沒想到,他們會抱著死去的孩子直闖殯儀館。

亮亮的死亡來得很突然。僅僅 2 歲的他,因 3 個月前突然被診斷出患有不良貧血而住院,當時醫生就宣告狀況危急,有相當程度的生命危險。亮亮媽媽受到非常大的衝擊,這個軟軟小小的孩子,才剛學會說話,每天都張開大大的雙眼,澄澈的凝視著自己,笑起來時兩頰還有小小的酒窩,讓人感受到生命的無限美好。如此乖巧可愛的孩子,怎麼會突然生了重病?

歹運接二連三,亮亮才住院不久,亮亮的小叔叔從一棟辦公大樓跳樓自殺。亮亮爸媽把所有的積蓄都拿了出來替小叔辦喪事,身上所剩無幾。那年夏天,亮亮一家就在一次又一次的打擊中幾乎被摧毀。

圖/li tzuni @ unsplash

接二連三的悲傷,小康之家搖搖欲墜

孩子爸媽都是勤奮做事的老實人,始終努力認真工作,撫養 2 個兒子。大兒子讀小學 1 年級,乖巧懂事,而夫婦 2 人原本都在上班,因為要照顧亮亮的關係,媽媽辭去工作,原本的雙薪家庭頓時只能靠先生約 35000 左右的薪水養家,同時還得負擔 2 萬多的房貸。

雖然生活並不富裕,但 2 人原本也打算先靠著從前攢下來的一點積蓄撐著,只要撐過這段過渡時期,過了就好!可萬萬沒想到,孩子生病後,唯一親近的兄弟也驟然離世,亮亮的祖父母跟他們家關係疏離,無法提供協助,在短短的時間內,原本平凡的小康之家搖搖欲墜,家裡瞬間陷入彈盡糧絕的窘境。到了最後,他們終於連醫藥費都負擔不起,在想不出辦法的情況下,只好向社工求助。

一般中產小康家庭,最多準備個 20、30 萬應急就已經差不多,其餘的錢,大多都被卡死,因為總有各種貸款要付。只是意外之所以被稱作意外,就在於它往往總是教人措手不及。

圖/Yuris Alhumaydy @ unsplash

面對這麼巨大的悲傷,已經很讓人崩潰了,而長輩們的意見,更讓亮亮媽媽陷入了混亂之中。

亮亮的爸爸是基督徒,媽媽平時則會跟著父母去寺廟拜拜,他們在亮亮短暫的生命過程裡,各自用自己的宗教信仰替孩子加油打氣。亮亮的外婆秉持的則是最為傳統的臺灣信仰,在他生病過程中不斷四處求神問卜。

因為亮亮往生時正逢農曆 7 月,外婆堅持未滿 3 歲的小孩必須趕緊「處理」,才能讓他快點投胎,甚至不要立牌位、不可以放在太平間等待,必須趕緊土葬,以凡事從簡的原則為佳。不僅如此,迷信的外婆更覺得如果一直放著這個無緣長大的孫子拖下去,接下來勢必會影響家中運勢,因此給了女兒莫大的壓力。然而,女兒與女婿經濟困窘,她偏偏又完全不相信會有免費殯葬這種好事。

只希望孩子不再受苦

做為一個母親,亮亮媽媽無法接受自己的孩子就這樣隨便被埋葬,連一個以後可以探望的地方都沒有。然而她更知道自己負擔不起喪葬費用,才剛辦完小叔喪禮的她,很清楚一場後事所需要的花費。

「我們知道你們一家人這陣子辛苦了,但也不應該什麼想法都沒有、就這樣把孩子載到殯儀館然後要人處理呀,妳可以找醫院社工知會協會,我們會立刻啟動服務機制。」趕到殯儀館時,我們這樣提醒亮亮媽媽。

「一切來得太快,每個人都有各種意見,但我只是想讓自己的孩子好好長眠、永遠不再受苦而已。我很無助!我只想趕緊把這一切解決掉。」亮亮媽媽邊抹著眼淚邊說。

「解決」2 個字聽起來很殘忍,但這並不代表她不愛小孩。她就是太愛孩子了,才希望自己的寶貝孩子能夠不要再那麼痛苦,更希望孩子能趕緊投胎到好人家。若人真的有來世,她一定也渴望再跟亮亮相逢。

我們安慰著她,心想,亮亮爸爸一定也很難過吧,畢竟父親節才剛過啊!至親的弟弟跟兒子陸續離開這個世界,即使他只是默立一旁,沒多說什麼,但心中所受到的衝擊,從憂傷而瘦小的臉龐即可看出。

圖/Aditya Romansa @ unsplash

行善是場馬拉松,漫長卻藏希望

後來告別式很順利結束了。然後隔週,就在我們每週日例行的行善活動集合地點,亮亮媽媽出現了。

她告訴我們:「你們完成了我的願望,所以我也希望能幫助更多人,在他們最無助的時候,成為他們的力量。」

從此之後,她便經常參與我們週日的行善活動,也時常跟著我們一起探訪弱勢家庭與親送慰問,風雨無阻地來了 15 年,至今未曾停歇。

在事件過後,她也重新回歸職場,家裡慢慢恢復成安穩的雙薪生活,並且在亮亮過世 2 年後,她又迎接了第 3 個寶寶的出生。亮亮媽始終覺得,是亮亮重新投胎當她的小孩,她很感恩,更認為她能夠再擁抱這個孩子,是因為她把善願協會對她所施的善行,延續給了其他人。

但我們覺得,這純粹是她把愛傳給有需要的人,為自己帶來的福報。

其實我們很感謝亮亮媽媽,因為把希望的種籽傳遞出去給下一個人,一直是我們想要宣揚的做法。

行善這件事,像一場讓人在絕望黑暗中找到一絲光芒的馬拉松,過程可能十分漫長,有時候也會覺得無力,但只要能不間斷的一棒一棒傳遞下去,那麼,這世界上的每一個人頭上都能頂著一片祥雲,大步邁向幸福平安。


延伸閱讀:

一場有尊嚴的葬禮:突破心理恐懼,溫柔目送無依的 SARS 罹難者/《 27 場送行》書摘

從搖籃到墳墓:生死兩相安,善願陪無依者走完人生最後一哩路/《 27 場送行》書摘

生前無家流浪,身後入土為安:街友的最後一程,如何走?

募人比募款更重要:22 年來每週志願聚集,營運隨喜/「善願愛心協會」專訪

NPOst 編輯室

NPOst 公益交流站,隸屬社團法人臺灣數位文化協會,為一非營利數位媒體,專責報導臺灣公益社福動態,重視產業交流、公益發展,促進捐款人、政府、社群、企業、弱勢與社福組織之溝通,強化公益組織橫向連結,矢志成為臺灣最大公益交流平臺。另引進國際發展援助與國外組織動向,舉辦實體講座與年會,深入探究議題,激發討論與對話。其姐妹站為「泛傳媒」旗下之泛科學、泛科技、娛樂重擊等專業媒體。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npost.tw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