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頭遊戲「艋舺走撞」體驗無家者人生:好不容易賺來一點點錢,要吃飯還是看醫生?

街頭生存考驗體力與耐力,當然還必須有蒐集各種資訊的敏感度。圖/芒草心提供

 

「賈西亞,我們一起去華西街賣大誌好不好?我們 2 個一起賣的話,錢會比較多!」阿枝是我的好朋友,我們常常一起賣大誌,順利的話,一天下來我們各自會有差不多 800 元的收入。

「阿枝,你存到錢以後要幹嘛?」華西街上的店家正在準備營業,紛紛把桌子擺出來,看著他們忙碌的樣子,我想著待會也要好好賣雜誌,一邊問著阿枝,他說:「我想要搭飛機去中國看小孩。你呢?」「我想要租房子,如果我們可以當鄰居,就更好了!」「是啊⋯⋯不過那就需要存更多錢了。」

這不是小說,這是「賈西亞」的人生。社團法人臺灣芒草心慈善協會(以下簡稱芒草心)籌備了將近一年的時間,推出即將上線的真人實境遊戲──「艋舺走撞」,多次舉辦「街遊」的芒草心希望以另類的角度、遊戲的形式,邀請大眾玩家們親身來到萬華「走撞」,走入街友的人生,了解貧窮文化,對街友議題有更深層的認識;同時,也走入匯聚百年歷史的萬華,理解這個充滿文化底蘊的所在,並不只是貧窮與街友的代名詞。(參考:如果我是他──當貧窮體驗作為一種倡議的手段

街頭遊戲|艋舺走撞/芒草心

骨力走闖幾若冬

走撞,在臺語中意味著「奔波忙碌」,遊戲中,玩家們分別扮演 11 個角色,包括芒草心熟悉的無家者們,以及協助無家者的社工們,在 2 個小時(上線後設計成 3-4 小時)的遊戲時間裡,每位玩家必須帶著各自的故事與心願,完成自己的夢想。

這天,我是賈西亞。

我今年 55 歲,從小在孤兒院長大,我的媽媽歷經了 2 任老公相繼生病去世,再也無法承受這麼大的打擊而精神失序,我們這幾個小孩,有的被親戚收養,我和哥哥被送到孤兒院,媽媽最後則去了療養院。國中畢業之後,我去臺中港擔任見習水手謀生,當時的生活,對我來說一切都很新鮮,然而,有次船停靠日本時,我患上了腦膜炎,再度醒過來已經是一年後的事情。

即便康復,生病還是讓我的動作變得遲緩,原本我在哥哥家照顧出院的媽媽,後來媽媽過世,哥哥請我離開,我便開始流浪。最後落腳在臺北,聽說這工作機會比較多,派報、舉牌我都做過,前陣子舉牌時,我不小心從天橋上摔下來,體力又更不好了。現在我身上僅有 500 元,連看醫生都有點困難,但我必須掙得 5000 元好租到房子。

體驗社工阿孝角色的苗博雅。圖/芒草心提供

好不容易賺來一點點錢,要吃飯還是看醫生?

一開始,玩家們要走出芒草心位在艋舺青山宮旁的據點「入船廳」出門「討生活」前,無不顯得一臉茫然,仰頭對著空氣詢問:「現在要幹嘛?」我想著,「如果我是賈西亞,現在應該要幹嘛?」此時,賈西亞的好朋友阿枝找我一起去上工,我們陸續到代表派工單位的關主那領取「賣大誌」、「保全」、「跳陣頭」等工作,這些工作有不同的要求、報酬與限制,以跳陣頭為例,玩家完成這份工作後會得到比較優渥的收入,但是需要的體力值也比較高,像年紀較大、身體狀況較差的賈西亞一個人其實難以負荷這樣的體力活,必須找上體力好一點的阿枝作伴。

跳完陣頭,我和阿枝相伴,從龍山寺對面的廣場,經過西昌街走回入船廳,回到派工據點領薪水,並補充因打工而流失的體力,玩家們可以買一碗 50 元的飯吃,或是來一杯 100 元艋舺在地的青草茶喝,順便在茶水時間得到一些「情報」,可能是打黑工的管道或六合彩的明牌,當然也可以選擇提神藥酒「工地特調」,可以快速補充體力、獲得較多的情報,但是身體也同時轉變成為「酒醉」狀態,能從事的工作變得更少了。

街友依照自身可負荷的狀況選擇相應工作,當然為了快速的存到錢,也可以選擇風險相對高的工作,例如酒店圍事,不過那就不是在這邊領工了。圖/芒草心提供

為了更快存到 5000 元,我想把賺來的錢通通存起來。上一回合,阿枝看我捨不得買飯吃,很大方的請我吃飯,這樣我們也才能再去找工作;這次,我根據之前得到的「情報」,知道可以去專門扶助無家者的人安基金會吃飯,也可以找社會局的社工阿孝拿免費的「掛帳單」去醫院看醫生。

最後,即便我存下所有的工作收入,還是沒有順利的累績到 5000 元,不過,已經存夠錢、可以搭飛機去看小孩的阿枝借了我一點錢,扮演街友「阿俊」的林立青也周轉給我一些,我才有足夠的租房費用。

是沒有贏家的遊戲,更是充滿賭注的人生

「這個遊戲沒有第一名,有的是一群想努力完成自己夢想的追夢者。」參與設計「艋舺走撞」專案的芒草心社工李佳庭這樣介紹,說是遊戲,實則是無家者們數十年的人生縮影,玩家們出發前的茫然感受,更是無家者必須面對的日常:「該往何處去?」「哪裡有工作?」「下一餐在哪?」而手握著有限的工作報酬與積蓄,應該要花在吃飯、娛樂,還是完成夢想?「我當然知道生病要住好一點的地方啊,我有錢的話我就會去打算,但我現在沒有錢嘛。」遊戲結束後,「真正的」賈西亞到場分享他的「走撞人生」,曾經,生病的他住在臺北車站地下停車場,醫生不只一次建議他必須住在「有品質」的居所,然而,對無家者而言,每一次的選擇可能都是一場散盡資源的賭注。

無家者導師賈西亞(中)。圖/芒草心提供

「街友是一個狀態(status),不是身分(identity)。」街友、無家者更不該是與沒有工作、好吃懶做、骯髒散漫、乞討者畫上等號的扁平標籤,根據芒草心(註),84% 的無家者在流浪期間有工作,勞務內容包括打零工、出陣頭、資源回收、清潔工等,真正上街乞討的無家者比例其實不到 7%,無家者和你我一樣,期待工作能不僅帶來收入,也確保尊嚴,而懶惰並不是專屬無家者的形容詞,也不是居所不穩定就沒有享樂的權利,必須被扣上「沒錢還喝酒」的帽子。

芒草心希望透過這場實驗性的遊戲,參與其中的玩家可以對無家者以及相關議題有更加立體的想像,並且在遊戲中有機會探訪座落萬華的百年老店、地方信仰中心,還有遊走在各種邊界的艋舺庶民生活──黑夜與白天、繁華與沒落、合法與非法,無論是無家者人生的酸甜苦辣,還是萬華的盛衰興廢,都和遊戲一般,終將只能體會到一部分,不過,那就是理解的開始。


註解:

鄭麗珍、林萬億(2013),遊民生活狀況調查研究,內政部委託研究報告,2013 年 6 月。


6/23 艋舺走撞──無家者的尋家之路首發場

活動時間:2018-06-23(六) 13:00~17:00
集合地點:臺北市萬華區貴陽街 2 段 228 號
遊戲區域:中萬華一帶
遊戲時間:4 小時 (含無家者導師經驗分享)
遊戲人數:11 ~ 22 人
適合對象:12 歲以上對無家議題有興趣的玩家以及公司學校團體
每個角色附贈:艋舺走撞手冊、角色紙、結局卡各一
馬上報名


延伸閱讀:

更多街頭遊戲體驗心得/芒草心

林立青專欄/當他們窮到只剩下自由,在萬華街頭遇見匯聚百年的包容力

起家工作室:修繕房子,也修繕生活/【文化建構實驗室】專欄

如果貧窮只是一種狀態,「我們」與「他們」是否就不再遙遠/專訪「人生百味」

作者介紹

黃愉婷

曾任 NPOst 編輯。 八年級生。社會學學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