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0 世界難民日:去年全球難民每天增加超過 4 萬人,過半數是兒童

 

新聞編譯/王詩菱   Glocal Action 

聯合國難民署(UNHCR)最新《全球趨勢》報告指出,戰爭、暴力、迫害導致流離失所的人數於去年再創新高,截至 2017 年底,全球有 6,850 萬人被迫逃離家園,比泰國總人口數還多;其中有 52% 是未滿 18 歲的兒童。

2017 全球流離失所概況一覽圖。

因戰爭與迫害離開母國的「難民」(refugees)佔 2,540 萬人,比 2016 年多出 290 萬人,是 UNHCR 記錄以來最高的年度增加數。

新增的流離失所人數持續成長,光是 2017 年就有 1,620 萬人首度或再次流離失所,等於平均每 2 秒就有 1 個人逃離家園,每天增加 44,400 人。發展中國家受到的衝擊最大。

平均每天流離失所者增加人數,近年持續攀升。

2017 年的流離失所者人數主要來自剛果民主共和國危機、南蘇丹戰爭以及緬甸羅興亞難民。徒步逃難、55 歲的 Mutaybatu 是其中之一。避居在孟加拉境內難民營中的她說:「我們走了 10 天,然後搭船跨越國界,旅途非常的艱辛,我們沒有糧食,只能偶爾靠野菜、草木、樹葉充饑。」

2017 新增難民,多數前往並滯留在鄰近國家。

仍在等待申請結果的庇護尋求者(asylum-seekers)增加了 30 萬人,使總數在 2017 年底來到 310 萬人。境內流離失所者(internally-displaced persons, IDPs)則有 4,000 萬人,只比 2016 年底的 4,030 萬人微幅減少。

全球 10 大境內流離失所者所屬國家:哥倫比亞、敘利亞、剛果民主共和國、伊拉克、索馬利亞、葉門、蘇丹、南蘇丹、阿富汗、烏克蘭。

「我們正站在成敗的分水嶺上,如果沒有更全面的措施,讓各國政府與當地社會不再單打獨鬥的對付難民問題,我們將無法成功地處理流離失所者問題。」聯合國難民署高級專員 Filippo Grandi 表示。

不過,Grandi 仍在 14 國率先實施的難民問題因應措施藍圖中看見希望,幾個月後,一份全新的「全球難民協議」將在聯合國大會中被採行。「在『世界難民日』這一天,我想請求各個聯合國會員國對這項協議予以支持,沒有人選擇成為難民,但國際社會能夠選擇我們如何幫忙。」

85% 難民身處相對缺乏資源的發展中國家

《全球趨勢》報告挑戰了世人對於難民議題的普遍認知。例如,許多人認為,多數難民都聚集在富裕的北方國家;實際上,數據呈現的真相卻完全相反,85% 的難民身處發展中國家,4/5 的難民都滯留在自己的鄰國,而這些國家相對或者嚴重貧窮,沒有足夠的支援來面對龐大難民人口。

18 歲的 Dinai But But Ruach 於 2017 年逃離南蘇丹,來到伊索比亞,目前住在有 5 千名難民的 Gure Shombola 難民營;該營區 2017 年才剛成立來因應大量湧入的難民。他說:「南蘇丹的狀況很糟,充滿戰亂、槍擊,許多孩子被抓走,許多房子包括我自己的房子,都被摧毀了。」

Dinai 與他的兄弟姐妹們。

跨越國界的「難民」也並非全球 6,800 多萬流離失所者中的大宗,仍未逃離祖國的「境內流離失所者」佔了 2/3。

敘利亞、阿富汗、南蘇丹、緬甸及索馬利亞等 5 國的難民人數就占 UNHCR 轄下難民人數的 2/3,只要其中一個國家的戰爭衝突能夠劃下句點,恐怕就能對全球難民人數帶來可觀的影響。

全球 10 大難民來源國:敘利亞、阿富汗、南蘇丹、緬甸、索馬利亞、蘇丹、剛果民主共和國、中非共和國、厄利垂亞、蒲隆地。

土耳其連續第 4 年蟬聯收容難民人數最多的國家,達 350 萬難民,主要來自敘利亞。黎巴嫩則是收容難民數相對國民人口數比例最高的國家,全國平均每 6 個人就有 1 人是難民,若將聯合國駐東巴勒斯坦難民救濟處(UNRWA)轄下的巴勒斯坦難民計入,則每 4 人就有 1 人是難民。整體而言,光是收容數最高的前 10 個國家,就接納了 UNHCR 轄下 63% 的難民。

全球 10 大難民收容國:土耳其、巴基斯坦、烏干達、黎巴嫩、伊朗、德國、孟加拉、蘇丹、伊索比亞、約旦。

遺憾的是,解決方案仍付之闕如。當前的戰爭衝突仍是流離失所最大的成因,而且看不到和平曙光。2017 年僅 102,800 人得以前往第 3 國安置(美國收容 75,200 人,因政策緊縮而比往年減少 54%),另外 500 萬人得以返鄉,遠低於難民增加的速度;其中多數是境內流離失所者,而且許多人是在脅迫下或在各方條件極不穩固的情況下返回家園。

近 10 年來,流離失所者增加速度遠高於返鄉速度。

Matiop 在烏干達成為難民的第一天,他用隨手可得的材料蓋了一個「家」。圖/Photo Unit @ flickr, CC BY-NC

回家路迢迢:我不想成為難民

遭受連年迫害、丈夫身亡的 Mutaybatu 說:「我想告訴這個世界:我不想成為難民,我希望我們能夠回到自己在緬甸的家園,但是我希望安全能夠獲得保障,在和平中生活,而不是永遠恐懼著下一波攻擊的來臨。」

UNHCR 每年在 6 月 20 日「世界難民日」前夕公佈《全球趨勢》年度報告,該報告根據 UNHCR、各國政府與其合作組織搜集的數據,追蹤全球被迫流離失所現況(forced displacement)。

Mutaybatu 與她的養孫女。


Glocal Action 全球在地行動公益協會

長期深耕泰緬邊境,與當地夥伴協力推動兒童教育、青年培力、健康促進、文化傳承、生態農場等服務計畫,協助弱勢社群培養出自助能量。

小額捐款,支持難民從身邊開始!

Glocal Action 自 2016-2017 學年度開始贊助泰緬邊境克倫婦女組織(Karen Women’s Organization, KWO)的 難民營特殊教育計畫,讓發展遲緩、有特殊需求的難民孩童,能夠獲得更好的照顧與教育。

7 座難民營,11 間特教中心,85 位特教老師,照顧近 500 名特別的孩子。

KWO 的夥伴們都是一群最可愛與令人尊敬的難民媽媽們,雖然流離失所逃離家鄉,仍努力用自己的力量,用心照護著下一代孩子們。

一天 30 元,一個月 900 臺幣,就是一位特教老師的服務津貼,也需要各界協助特教中心營運所需。Glocal Action 邀請您一同支持!


UNHCR 新聞稿:Forced displacement at record 68.5 million

完整報告:UNHCR Global Trends 2017 Report

本文原刊載於 Glocal Action 粉絲團,NPOst 獲授權轉載。


延伸閱讀:

聯合國世界難民日報告:全球 6560 萬難民,半數以上是未成年孩童

【編輯手記】22 歲的敘利亞大學生:「除了笑,你沒辦法做任何事。」

髒水與排泄物橫流,50 萬羅興亞難民面臨傳染病危機/無國界醫生孟加拉現場

難民是社會問題還是受害者?被獵殺卻無聲,沒有臉孔而逃亡/NGO 工作者的日常囈語

NPOst 編輯室

NPOst 公益交流站,隸屬社團法人臺灣數位文化協會,為一非營利數位媒體,專責報導臺灣公益社福動態,重視產業交流、公益發展,促進捐款人、政府、社群、企業、弱勢與社福組織之溝通,強化公益組織橫向連結,矢志成為臺灣最大公益交流平臺。另引進國際發展援助與國外組織動向,舉辦實體講座與年會,深入探究議題,激發討論與對話。其姐妹站為「泛傳媒」旗下之泛科學、泛科技、娛樂重擊等專業媒體。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npost.tw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