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家工作室:修繕房子,也修繕生活/【文化建構實驗室】專欄
編按:
「文化建構實驗室」是一個由慕哲人社與人生百味共同發起成立的迷你研究會,從 NPO 與社會創新的實務工作中,不斷思辨與討論各種可能。NPOst 邀請他們開啟「文化建構」專欄,期望讓更多迷惘於助人工作的朋友,從他人的經驗與討論中,共同思索日常的意義。
文/簡艾薇 慕哲人社
「文化建構實驗室」的成員包含許多在萬華一帶、耕耘經濟弱勢以及社區議題的團體。包含人生百味、芒草心慈善協會、夢想城鄉營造協會等,除了價值的思辨,也經常交流組織所遇到的行動困境。
例如,以「產業建構」而言,一般非營利組織的財源可分為公開勸募及來自創投、私人企業與政府的資金補助,但往往會因為資金限制,而在理念上有所妥協。因此擁有獨立的事業體,是組織將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裡的一個重要方式。
「產業建構」是非營利組織實踐理念以及建立在地連結的重要媒介。NPOs 可以透過食衣住行育樂等生活面向,建立一套創新的產業,這一方面讓民眾在產業的關係鍊中自然的接觸新的生活方式和價值,另一方面也讓弱勢者和組織都能有自給自足的財務發展。不論是建立穩定商業模式的「鮮乳坊」,大至試圖建立地方自給自足生活樣態的「Valai 耕山農創」,或者以「慢島、開村、志願農」號召都市人返鄉務農的「穀東俱樂部」,都可以被歸類在產業建構的範圍內。
臺南後壁區的「仕安合作社」則是高齡化的農村社會下,為了支持整體社區的需求而生的農創產業。仕安合作社是由仕安里里長所創立,後壁區的社區居民可以熟悉且低成本的生活模式加入發展協會,委託農民耕種無毒米銷售,銷售盈餘則作為合作社的發展以及購買接送車的資金,定期接送老人去醫院就診,解決就醫不便的問題。經由共同利害關係的維繫,產生認同感跟參與感。(參考:60 多位居民共組合作社,仕安社區賣米做老人福利基金)
由此來看,產業建構在這裡更接近於對當下社會的回應,並建立更適宜、健全的生活方式。
過去在關注經濟弱勢者的組織之間,產業建構的品項大多限定在手工皂、鳳梨酥、手工藝品等門檻相對親切的產品,因此也造成產業發展多多少少處在同業競爭的狀況。對比起來,「起家工作室」的出現意義非常不同(參考:組織街友修復弱勢居所,芒草心「起家工作室」異業合作熱情上線),不只是建構了一個特別的業種,更大幅增強了過去組織工作缺少的一項關鍵資源──「營造」。
起家工作室:修繕別人的房子,也修繕自己的生活
臺灣芒草心慈善協會長期發展無家者及經濟弱勢族群的培力計畫,不論是「起家工作室」、「街遊 Hidden Taipei」、「流浪體驗營」(參考:芒草心協會 3 日街友流浪生活體驗 ── 一位臺大老師的參加心得)、「真人圖書館」、「百大職人」,都嘗試破除社會大眾的想像,也同時與培力對象建立夥伴關係,為他們帶來直接收入。
芒草心的工作者許哲韡,主要負責的是「起家工作室」專案,近乎從零開始學習營造相關知識,初期只做弱勢家戶修繕。幸運的是,靠著資深社工引介,結識了多位半輩子在工地討生活的師傅,嘗試的空間逐漸擴大。團隊的師傅們都是身懷絕技的工作者,包含泥作、油漆、水電、拆除等專業,而他們的另一種識別,則可能是低收入者、單親爸爸、無家者,各自有不同的因素,卻都(曾)落入經濟艱困的境況。專案在成員們同心協力下,品質逐漸穩定,目前除了改善弱勢住戶的居住環境,也承接一般商業裝修案。
標籤底下的每個人,生命脈絡截然不同
一般來說,經濟弱勢族群在就業市場的困境,可包含個人因素,和社會資本缺乏等面向。
簡單來說,室內裝修業的市場現況,由於施工方與業主的知識系統差異,常由設計公司包辦修繕案件,從接案、報價、雇用工班、直到結案,較少業主有機會親自洽詢師傅施工。設計公司基於成本與施工監管的考量,大多找有一定規模的工班配合,形成相對封閉的系統,落單的師傅很難進入。
起家的師傅都屬於室內裝修市場的底層人力,甚至就是那位落單的孤鳥。他們一方面不容易透過網路廣告燈方式找到客源,一方面,即使有機會面對面與業主溝通,往往僅能以工程上的技術語言來表達,對於業主來說,甚至造成另一種在報價與技術上的不透明。不擅長語言的轉換,又不擅長取得社會資源,若再加上不擅工地應酬交際,或有其他的個人困境,能夠接到的工作會越來越少,他們於是一步步走向更差的環境。
這與弱勢家戶的情況類似。因為缺乏物質、文化、社會連結等各項資產,因此只要在力爭上游的途中跌倒一次,就會逐漸失去維持生活的要素,進入貧窮的世襲循環。同樣類似的遭遇,則是社會習於將成敗歸因於個人是否努力的競爭意識,於是產生了諸如遊民、魯蛇、啃老族等,被認為不努力、沒有競爭力、不願面對現實的汙名,而從不過問他們需要的是什麼樣的關鍵資源。
而今日的主流社會,依然習慣將成敗歸因於個人是否努力的競爭意識,於是產生了諸如遊民、魯蛇、啃老族等,被認為不努力、沒有競爭力、不願面對現實的汙名,進而影響個人發展。討論中有夥伴詢問,起家的師傅所碰到的汙名問題是否跟其他族群有所不同。哲韡回答,主要是對於工人的汙名。「但其實在這個領域,像是汙名、對錯等價值,都是可以被討論的。」
討論中有夥伴詢問,起家的師傅所碰到的汙名問題是否跟其他族群有所不同。哲韡回答,主要是對於工人的汙名。「但其實在這個領域,像是汙名、對錯等價值,都是可以被討論的。」
例如,菸酒成癮看似不好,但是背後的根本原因是想忘掉現實還是單純作為娛樂,我們可以試圖了解;看似短視近利的理財方式,也可能是因為舉牌、打工賺的錢遠遠比不上日常花費所導致。「無家者」、「底層工人」這些稱呼,畢竟只是一個概括身分,標籤底下的每個人,生命脈絡都是截然不同的。我們永遠也不會真正理解他人,只能盡可能的先去除對錯、好壞等價值判斷,先從「人」的角度,去認識眼前的無家者。
「我常常是接了一個案子,就坐在案主跟師傅中間,說這是師傅,這個是案主,介紹他們彼此認識,然後我就開始當他們雙方的翻譯人,用各自聽得懂的語言去溝通事情。我也不說他們是無家者,而是說他們是師傅或專業人士,為的就是不希望去強調弱勢者的現況。」哲韡一派輕鬆地描述工作狀況,然而我們都知道這是一項非常、非常不簡單的工作。
核心價值:串起對話,深入社區
在起家的專案下,修繕師傅除了有穩定收入,弱勢家戶也會獲得環境改善,為修繕者及接受服務者 2 方引入對未來的想像,修補社會之間的斷裂。目前的起家工作室,群眾募資所支撐的項目已逐步結案,下一步將會延續木製品的製作與銷售。而未來也希望充實專案運作資源,持續修繕弱勢家戶,並促成在職訓練、學徒系統、薪資與福利的制度化。
NPOs 進行產業建構的意義,在起家專案中展露無遺──修繕者和受服務者的生活都在起家專案中被重新連結起來,不但雙方生活都得到提昇,也讓雙方自然的學習和另一類人交流,一個差異共存的社會就就此萌芽;此外,由於起家專案連結起同一個社區的人們,它提供了一項微小但確實的在地經濟模式,讓居民在外來企業進駐、連鎖等主流經濟外,能有不同的選擇。
雖說是產業建構,起家的核心價值還是著重在與社會大眾深度交流,揭露貧窮現況,發展深入在地社區與城市的經營模式。對於非營利組織來說,產業畢竟是回應人的需求與理念而生,不論是更貼近師傅的生活節奏而勞動,或者從他的視角出發,從中創造與社會的有機連結,都是為了將手藝人的驕傲,重新展現在這座健忘的城市中。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