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子欣 180 度學生顧問協會學生顧問
步入 REnato lab 在 SUNSET 生活藝術空間 舉辦的「未來完成式」展覽,映入眼簾的,是數個由色彩繽紛的回收泡綿下角料所製成的展臺。展臺上,置放著各色別具巧思的設計物件,而一旁展架上的「實驗區」則分門別類陳設著內含不同顏色物件的培養皿,空氣中散發著一股實驗的精神。
循環經濟實驗室:兼顧美感與實用的「廢棄物」
REnato lab 共同創辦人王家祥,擁有環境工程的學科背景。從第一份工作開始,已投身該領域長達 18 年。他在受訪時表示,自己過去的研究項目以廢棄物與資源回收為主,不過從政策研究的工作內容中,他卻發現,若要讓研究結果能被付諸實踐,回收產業裡其實還有很多需要被重新研發跟設計的環節,也需要更多領域內專業人才的共同努力,才能更有效率的協助企業和產業完成更完整的資源再循環。
REnato lab 目前將自己定位為「循環經濟實驗室」,主要工作內容可分成 2 部分。首先是廢棄物材料的再循環,其中包括廢棄物來源與需求的媒合。王家祥表示,由於過去的工作經驗,使他認識不少處理廢棄物的廠商與一般企業,再加上自己的專業知識與團隊的研發、設計能力,REnato lab 才得以找到願意試行「將廢棄物轉化為原料」新技術的廠商,並讓廢棄物搖身一變,成為桌椅、燈具、壁磚等兼具美感與實用性的商品。
由於臺灣的廢棄物管制法令非常嚴格,王家祥說,只要一項物品被認定為廢棄物,廠商一般來說很不容易取得。因此,REnato lab 就必須設法在工廠中把大量廢棄物再製成原料,讓這些材料擺脫「廢棄物」的身份,才能運出工廠再進一步加工。也就是說,設計師必須先從廢棄物來源廠商的手中,拿到一部分原料、了解其特性,並確定能夠設計出有用的產品後,才能著手進行加工與後續生產的規畫。王家祥說,有時候可能連他們自己也不確定拿到手的原料是否真的能進行再製,所以每個案子都是非常客製化的服務,每取得一樣新的原料,就像開啟一場新的實驗一樣,充滿了未知的挑戰。
不只生產,也身體力行建立環保觀念
此外,REnato lab 也致力於建立消費者和一般企業對於「廢棄物再循環」的認識。REnato lab 欲透過舉辦沙龍、展覽或販售新型態的設計商品,開啟與消費者和廠商之間的溝通,進而引導、改變民眾選擇商品的習慣,更回過頭來,驅使一般企業反思如何在生產過程做出改變。
有鑒於近年來有關「循環經濟」的議題逐漸受到關注,王家祥特別強調,儘管 REnato lab 的營運過程中也有重複與「回收」有關的工作內容,跟傳統上因應政策或社會企業責任而生的企業營運內容有些許類似,但 REnato lab 所秉持的「循環經濟」理念,更著重在以「經濟」驅動廢棄物的回收循環,因此必須贏得消費者的青睞;生產廠商也必須出力從製造鏈源頭的設計便開始思考,如何在產品生命週期結束後,將該產品內無法回收的廢棄物數量降至最少。
儘管這些試圖再利用廢棄物的想法,會讓部分企業與消費者有一個迷思:如果以廢棄物作為產品的原料,產品應該要比較便宜。但實際上,由於每種廢棄物的處理方式不盡相同,企業與消費者們應該了解的是:從將廢棄物做成新材料,再到將新材料做成新產品的過程中,所花費的研發/設計成本以及產品安全的檢測成本都會產生必要花費,所以商品價格並不一定會比較便宜。也因為如此,REnato lab 的產品其實較受到國外的消費者的歡迎。
當被問及 REnato lab 的網站是否也因為如此,而只針對外國客戶、不提供臺灣消費者網上購物的選擇時,王家祥強調,當時只是因為要到米蘭參展而必須設計英文網站。此外,REnato lab設計新產品的出發點也不只是為了「賣」這些商品,反而是想要讓更多的企業意識到「廢棄物,並不會因為 REnato lab 賣這些產品就減少」,更重要的是,企業應該在產品的源頭設計階段,就考量如何減少廢棄物,甚至是設計出能夠將廢棄物轉換成新產品原料的商品,如此一來才可能一齊攜手改變資源循環的過程。此一觀點,也正是循環經濟所提倡的生產與消費精神。
王家祥表示,REnato lab 目前也將過去利用廢棄物再製所研發之材質的資料放上網,目的正是希望激發更多有潛力的設計師,思考如何更好的運用這些由廢棄物製成的材料,並結合更多人一起創造出更有活力的循環經濟生態圈。
未來完成式:環保融入生活
當然他也坦承,目前為止仍有不少企業與民眾對於「循環經濟」的認知不足,因此在營運過程中,「溝通」是目前遇到最多困難的地方。可即便如此,REnato lab 仍然期望藉由逐步增加與大眾的互動,讓更多共同或不同領域的人互相認識與合作。
對於沒有專業背景的一般人而言,儘管環境議題聽來可能較為生硬、無聊,然而,只要我們願意慢慢開始接觸,同樣也可以一點一滴透過自己的行動來出一份心力。比如,前(2016)年 REnato lab 為了因應北市政府所舉辦的「臺北設計之都」活動,曾經推行過「PIPR 一次性飲料杯回收測試活動」。這項測試活動就像一場社會實驗,旨在讓臺北市民意識到「全臺灣每年製造出 15 億的一次性飲料杯,卻有絕大多數都沒進入回收系統」的問題。
從該項實驗,REnato lab 發現,從民眾從第一眼看見 PIPR 回收裝置,到最後了解該裝置如何使用,並開始學習主動分類吸管、飲料杯包膜與杯蓋,使更多原本想把飲料杯直接投入垃圾桶的民眾改變行動。儘管該計畫後來並無實際成為政府政策被落實,卻為大眾提供了關注環保議題的管道,並教育了民眾如何進一步落實環保行動。
設計有話說──REnato lab 創辦人王家祥/World Design Capital 臺北世界設計之都
王家祥透露,REnato lab 未來的發展將會聚焦在持續建立更廣泛的外部合作產業網絡,並期望能吸引更多人才投入循環經濟領域,透過更有創意的方式傳遞環保產品的新價值,而非再用「道德感」綑綁消費者的選擇。REnato lab 想讓民眾了解,這些以廢棄物製成的原料絕對也有它實用、好用之處,而當消費者理解自己也是永續環境中的一份子之後,他們會漸漸傾向選擇對環境友善的消費方式。也許有一天,我們不再需要刻意強調「環保」,因為它早已融入我們的日常生活。
延伸閱讀:
被垃圾撐死的信天翁、被吸管卡住的海龜,我們還能消費環境多久?/SDG-12(負責任的消費與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