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士瑩專欄【阿北望遠鏡】日本商家給障礙者的貼心好康:優惠不能獨享,照顧者也要有!

圖/@ MISAWA AIR BASE

編按:

由專業國際 NGO 工作者褚士瑩坐鎮回答各種 NPO/NGO 相關提問的專欄【阿北私會所】轉眼就 2 歲了!今年開始,褚阿北與 NPOst 決定轉身探頭,向外觀察,從阿北在國際非營利組織擔任顧問工作的日常中,帶回國際間在社會服務領域裡,各種好玩、有趣的潮流與做法。這個從 2018 年開始的新專欄【阿北望遠鏡】要分享的,可能是一個小小的設計,也可能是一個巨大的野心,甚至是一個失敗的計畫或爭議的概念,但無論如何,都希望成為臺灣 NPO/NGO 工作者一種新鮮的思考。

ps. 雖然如此,【阿北私會所】精神不死,如果你還是有 NPO/NGO 相關的問題,還是歡迎舉手發問 喔!阿北心腸軟又愛罵人,一定不會棄之不顧的!

 

我最近在日本出差,飯後同事意猶未盡,想去卡拉 OK,因為我們都是口袋不怎麼深的 NPO 工作者,於是捨棄 Big Echo(日本全國連鎖式卡拉 OK),走比較遠去便宜的 JANKARA (ジャンカラ)

一進門口,櫃檯服務生開始說明時,我職業病犯了,立刻看到櫃檯旁邊相當顯眼的角落,有一張優惠告示,說明只要領有以下 4 種不同種類的身心障礙者手冊任何一種,包括──給身障者的「身体障害者手帳」、給特教生、發展遲緩兒童的「療育手帳」、給精障者的「精神障害者保健福祉手帳」,以及給暴露原子彈輻射塵者的「被爆者健康手帳」──持照的本人,加上「2 名同行者」都可以享有跟高齡者同樣的優待價格,沒有限制冷門的「平常日」或「日間時段」,也沒有「都需要人家照顧了,憑什麼去娛樂場所唱卡拉 OK」的偽善,而且不是「一名」是「2 名」,不用出示任何證明,唯一需要的資格就是同行,這是真誠、沒有灌水的優惠。

這個平凡無奇的告示,卻讓我感動不已。

圖/褚士瑩提供

「優惠」可以不是「補助」

首先,這不是政府的行為,而是商業行為。在臺灣,臺北市政府對於符合資格的老人以及身心障礙者申請專用的紅色悠遊卡時,也會附贈一張所謂的「陪伴卡」,讓陪伴者可以享有同樣的優惠,作為補助的一環。這跟我在日本這家卡拉 OK 商家看到的優惠有根本上的差異,因為這是商家自發的計畫,而不是政府的補助政策。

商家自發的優惠,提醒我們對身心障礙者的照顧,不只是政府、醫療機構、長照機構、社福團體的事,而是一整個社會的事,而且出發點不需要是「同情」,也不用是「CSR」(社會企業責任),而是當作一個可以幫助商家帶來更多消費客源的方法。如果黃金地段的 Big Echo 沒有這項優惠,那麼地點比較不利的 JANKARA(ジャンカラ)就可以藉著這個優惠取得競爭優勢,也不用戴上「社會企業」的高帽子,不是很讚嗎?

圖/Ilya Ilyukhin @ Unsplash

「接受者」可以是「給予者」

在臺灣,對於老人或身心障礙者提供的優待或服務項目包括 3 類──

  1. 搭乘國內大眾運輸工具,包括國內公民營鐵路(含高鐵)、公路客運、市區客運、捷運、船舶及民用航空運輸工具。
  2. 進入公立(營)風景區、康樂場所及文教設施(公立育樂場所)。
  3. 提供長期照顧服務,包括居家服務、日間照顧、家庭托顧、居家護理、居家(社區)復健、輔具購買、租借及居家無障礙環境改善服務、老人餐飲服務、喘息服務、交通接送服務及長期照顧機構服務。

以上 3 類滿足的需求,都只是滿足「必要性」,但不見得是一般消費者真正想要去消費的地方,但日本的卡拉 OK 優惠,可以改變受介護者總是帶來家人、朋友、同事不便的印象,而變成是可以「帶給別人好康」的「吉祥物」,因為跟領有身心障礙手冊的人一起去特別划算,可以改變受照顧者跟照顧者生活當中 2 種角色之間的對等關係。

圖/Kane Reinholdtsen @ Unsplash

「同行者」可以不用是「親屬」

同樣在日本,有些航空公司,像是星悅航空(StarFlyer),推出所謂的「照顧者優惠券」(介護割引パス)制度,但嚴格限制在「2 親等以内」的親戚,比如說最遠可以到配偶的父母,或是兄弟姊妹,但以現在人際關係的多元化,硬性規定只有 2 等親以內才符合同行者的資格,會讓被介護者的生活圈子越來越狹隘。家屬照護的壓力,也隨著時間,因為無法被取代而節節高升;而且,這邏輯上也有問題,如果隨時都只能由親屬陪同,那麼被照顧者要如何認識未來的配偶?

如果日常生活中可以符合優惠資格的「同行者」,可以就像字面上看到的一樣,是同行的任何人,這樣反而能夠打開被照顧者的生活圈子,也能夠讓身邊的親人得到真正的喘息。

圖/Helena Lopes @ Unsplash

消費地點更便利,才能真正體貼照顧者

作為一個消費者,我們都希望自己的消費越方便越好,所以時常願意為了方便付出較高的金錢代價,也不選擇不方便但免費的服務,然而在針對弱勢團體的服務上,卻常常忽略「便利性」的實際問題

以目前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簡稱家總),針對臺灣約有 76 萬名失能、失智及身心障礙者背後辛苦的家庭照顧者,推出《好友日》喘息咖啡活動,邀請這些平均照顧 9.9 年,每天約照顧 13.6 小時,身心俱疲、嚴重睡眠不足,也斷了朋友聯繫的照顧者可以出來聊天、喝咖啡。這樣的「喘息咖啡券」一份有效期限為 1 年,可以兌換 10 杯,一次規定可以兌換 2 杯,看來立意良善,但仔細想一想,平常已經精疲力盡的被照顧者家人,還要經過跟家總申請的手續,家總工作人員經過聯繫、確認資格後寄發,「防弊」的申請過程,其實增加申請人跟單位雙方的工作量和心理壓力。

同時,可以接受使用家總「喘息咖啡券」 的特約商店只有在 5 大都會區,加起來共 8 家,如果說服務對象是針對「全國 76 萬名失能、失智及身心障礙者背後辛苦的家庭照顧者」,那麼落差未免太大。家總其實最應該合作的對象,是遍及生活圈的大型連鎖飲料店、快餐店,甚至是 24 小時便利商店,否則家庭照顧者珍貴的喘息時間,有一大部分必須花在交通往返,還要支出比一杯免費咖啡更高的交通費用,吸引力必定大減。

圖/Nathan Dumlao @ Unsplash

假設使用資格全面開放,商家只要像 JANKARA(ジャンカラ)卡拉 OK 店那樣,主動發布針對家庭照顧者或是同行者的優惠方案,如此一來,家庭照顧者可以在居家附近方便的地方,不限次數、24 小時便利消費,獲得折扣優惠,那麼照顧者,無論是家人或是本籍、外籍看護,平常也可以較為頻繁的帶著被照顧者,與朋友約在離住家最近的便利商店的無障礙座位區,喝一杯折扣咖啡,唱唱歌,看看電影,同時也得到更頻繁跟外界接觸跟喘息的機會,商家也因此拓展前所未有的商機。

我們不可能每個人都是「照顧者」,但有能力的經營者,不妨站在「業務開發」的實際角度,創造一個給「同行者」便利消費的友善空間,而我們每一個人,都可以當被照顧者、以及家庭照顧者的「同行者」,因為到頭來,對社會上弱勢族群的照顧,不應該只是政府、醫療機構、長照機構、社福團體的事,就像希拉蕊柯林頓在 1996 年出版著作的書名「同村協力」(It takes a village),在這地球村裡,這是一整個村莊的事,舉全村之力,每一個人當然都可以是協力者、同行者。


延伸閱讀:

仙人要能遊庄,需要整個社區的努力

「女童被虐致死,社工不用負責嗎?」保護孩子,是整個社會的責任

當老萬華長出最兼容的支持網:從政府的「福利社區化」到民間的「社區照顧」

作者介紹

褚士瑩

褚士瑩,資深 NGO 工作者阿北,年近沒有半百,打交道的公益組織超過百餘,喜歡胡搞,語不驚人死不休,從來不怕吵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