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士瑩專欄【阿北私會所】我所支持的身障街賣者,背後真的有集團操控嗎?

圖/@ 天賦城市募資頁面

編按:

NPOst 邀請資深國際 NGO 工作者褚士瑩阿北隔空問診(大誤),回答關於非營利工作領域的問題。無論你是志工、NPO/NGO 工作者、捐款人、有志投身公益者,都可以來填表單問問題喔!褚阿北每週將抽出 1-3 個不等的問題來回答,現在就來舉手發問吧!

糾結是否協助街賣者的 30 歲上班族:

阿北,我在東森新聞看到一則「100 元衛生紙騙很大?扭轉你我想像的街賣人生」的報導,走在街上看到坐輪椅賣東西的人,我要怎麼知道他們背後有沒有集團操控?每次經過我都很想買,貴不是問題,是怕他們生意好之後,後面的集團會操縱他們更厲害,反而會害了他們,所以如果我不買的話,或許後面操控他們的人就不會有利可圖,或許反而會對他們更好。這樣想對嗎?

如果有力人士公開支持,我看到會買的,至少有公信力的人替他們發聲。

立場清楚的褚阿北:

這則新聞裡面,採訪的是「新巨輪服務協會」的街賣者。在回答你的問題之前,我必須表明自己的立場,我支持巨輪的街賣者。

我一直很希望自己的力量能更大些,才能夠為這些努力自立更生的身障者多做些什麼,讓他們的商品更有吸引力、成本更低、利潤更高。

當然,我不是第一個這麼想的,也不會是最後一個,但在大家努力尋找更好的答案過程中,如果我還沒有能力從結構去改變,我相信──至少我可以用消費來支持本來就是對的事。

對於街賣這個主題,包括 NPOst 公益交流站在內的媒體,已經有很多討論(參考:林立青專欄/「努力不在地上爬著,不想再被說是乞丐行業。」專訪巨輪協會街賣者)。我在這裡特別想要針對 2 件事情回覆,一是對於身障者受到「集團操縱」的想像,二是希望有力人士「為弱勢族群發聲」的渴望。

對於身障者受「集團操縱」的想像

什麼叫做被「集團」「操縱」?我們看到這幾個字,一般腦海裡立刻就會浮現電影裡面黑道暴力組織的畫面,但我只能說,那恐怕是奇怪的電影看太多,想像力太豐富。

如果不將所謂的「個體戶」納入討論,包括巨輪協會在內,根據我讀到的訪談資料,臺北市跟新北市有 6、7 個所謂的「集團」,規模較大者有 10-20 多名街賣者,

所謂的「控制」,多半是老闆借錢或商品給街賣者,同時提供有需要無障礙食宿空間的街賣者一個遮風避雨的地方,並且收取象徵性的租金。如果這樣的關係,硬要用負面的心態詮釋成「集團操縱」,那麼,一般上班族每天在公私機關上班,不但要簽非常硬的契約規定,硬性規定上下班時間,請假時要扣薪水,業務缺業績時絕對不可能跟老闆借錢,公司也不會在雙北交通便捷之處提供你廉價的食宿空間,那在你的標準下,才真的叫做無良的「集團操縱」,不是嗎?

攝影/Jason Yeh

我們稱新巨輪協會的理事長陳安宗為陳大哥,在協會成立以前,陳大哥曾經在一次訪談中提到,他對集團內的街賣者,相較於所謂的個體戶有較多的工作約束,但是並不像一般公司有硬性的契約規定,所以員工可以自由工作:

員工要休息,老闆也不能說不可以啊!我們是一間很不像公司的公司,只要每個員工有辦法照顧自己就好。如果你真的有事情不舒服,想休息,累了,也不會有人去阻止你。不過人總是要生活,如果 3 天捕魚 2 天曬網,不去思考每天生活成本要多少錢,休到連基本生活都有問題,我偶爾可以幫你 1 次 2 次,到了第 3 次難道不會覺得不好意思嗎?同事之間也會看啊,對不對?我們這裡休假沒有硬性規定,但都會提前講,像母親節到了,他們就會講說要休息幾天,不是我們規定的,像是有人說他要回去桃園陪媽媽 2 天,那他就休 2 天。

許多身障街賣者都是在身心上百孔千瘡的人,因為種種原因經濟已經陷入困境,工作能力普遍低弱,加上每個人有不同的需求──有的長期失眠,有的為憂鬱症所苦,也有很多街賣者需要不斷進出醫院,所以「街賣」是少數符合工作時間有高度彈性、又不需要專業門檻的業種。街賣成為這些身障者一條救命繩索,能夠在人生低潮的時候,被這張民間自主自發的最後防護網接住,找到一個具有高度彈性的工作,向自己、也向世界證明自己擁有自立的能力,卻被輕易冠上「集團操縱」的大帽子,未免也太苛刻!

圖/@ 新巨輪協會 fb

對於有力人士「為弱勢族群發聲」的渴望

至於,你說希望有「有力人士」出面支持,「有公信力的人」幫助街賣者發聲,這樣才能讓你安心購買街賣者的商品。我覺得這個邏輯有 2 個地方很奇怪。

第 1,你自己是一個有判斷能力的成人,為什麼不能夠自己相信自己的判斷,決定要不要支持?卻需要一個素昧平生的「有力人士」來掛保證?你對於自己的判斷這麼沒有信心嗎?

第 2,弱勢族群並不是沒有聲音,也不是不會講話,只是他們的聲音往往沒有被聽到,為什麼需要「有公信力的人」來「幫」他們發聲呢?作為一個 NGO 工作者,我不相信別人應該「幫」弱勢者說話,弱勢者真正需要的「幫助」,是一個擴音器,讓他們原本微弱的聲音,終於可以被主流社會聽到。

所以從這 2 點,我想請 NGO 領域的工作者,以及 NPOst 公益交流站的讀者,在遇到弱勢團體的議題時,請具備這 2 個觀念──

  1. 思考清楚後,做出自己的判斷,並且為自己的決定負責,希望「專家」、「有力人士」幫自己負責,是反智的行為。
  2. 弱勢者不是商品,從來就不需要被「代言」,真正需要的幫助是讓弱勢者自己發聲,而且被聽到。

延伸閱讀:

林立青專欄/「寧可拿下眼鏡讓視線模糊,也不想看清施捨的表情。」再訪巨輪協會街賣者

為所有的溫柔,懇求一個看見/巨輪協會採訪後記

【活動現場】巨輪協會陳安宗:「這 15 分鐘,是我用 10 多年換來的。」

讓街賣不再靠愛心與懇求:「天賦城市」異業串連,每個城市人都是參與者

作者介紹

褚士瑩

褚士瑩,資深 NGO 工作者阿北,年近沒有半百,打交道的公益組織超過百餘,喜歡胡搞,語不驚人死不休,從來不怕吵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