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綠色和平號召全球創客替印度小農設計開源灌溉機

綠色和平組織(Greenpeace )在 2013 年 9 月在印度辦了一場「A Watershed Moment in India」比賽,邀請參賽者為印度東北方的比哈爾邦(Bihar)的小農們設計以再生能源發電的低成本灌溉機具。這場比賽吸引了來自 58 個國家、超過 1500 人以上參加,最後產出了 256 個設計作品。

這場比賽特別值得我們借鏡的是,特別重視在地使用者經驗。比賽過程中參賽者們上傳設計文件到比賽網站上,任何人(包含其他競爭隊伍)都可以上去觀看並給予意見,參賽者再參考回饋的意見修正並改良其設計。在接下來的階段,設計樣品將交由 Bihar 當地的農夫實際測試使用效果,並將農夫的使用意見回饋給設計者,以更進一步優化設計,最後在潔淨能源博覽會上展示予製造商和經銷商,希望能夠打開新款再生能源發電機的市場。

Greenpeace 不僅引進了比賽的形式來為市場上現存的高價太陽能發電機找尋更適合印度小農的替代方案,更重要的是,Greenpeace 非常注重設計出的成品是否真的可以在 Bihar 當地運作。因此網站上提供了參賽者非常豐富的 Bihar 在地資訊,從氣候到民情不一而足,Greenpeace 提出了各種設計上的要求,例如太陽能優於風能、發電機必須輕巧可攜、成本必須低廉,而每個要求背後都和當地條件有密切的關係。在台灣,人們時常討論各種歐美先進的公共建設或政策措施,卻鮮少討論到如何使之因地制宜,納入在地的自然條件和社會文化因素,才能取得成效。Greenpeace 這種強調公共設施在地化的方法,值得參考借鏡。

印度比哈爾(Bihar)邦

Bihar 的電力在印度全國最匱乏排行榜上有名,在當地鄉間沒有穩定的電力供應,甚至根本沒有電網。農民幾乎依靠柴油機抽取地下水來灌溉農地。Greenpeace 這次的目標,就是希望能以再生能源取代高污染的傳統柴油機。柴油機本身費用雖然在農民可負擔的範圍內(約 165 ~ 490 美金),但每年花在燃料上的費用卻高達 840 ~ 1200美金。更別提污染空氣和水源帶來的外部成本,土地受到傷害後反對農夫長期的收益更加不利。

Bihar 的氣候少風,卻不少豔陽天,十名優勝的作品中前九名皆以太陽能為原理。而 Bihar 位於恆河流域,地下水含量豐沛且接近表層,不像其他邦需要更強力的馬達。Bihar 的人均耕地面積不大,多為小規模農戶,因此發電機的設計必須符合小農的需求和預算。過去市場上的太陽能發電機價格昂貴(3300美金以上),若不靠政府補貼或銀行貸款,小農難以負擔。不但當地銀行較願意貸款給他們所熟悉的傳統柴油機,太陽能發電機對小農而言也是一筆高風險的投資。多年前許多農民因為相信商人兜售的基因改造種子可以帶來更好的收成,最後產量卻遠不如預期,使他們陷入龐大負債、甚至失去抵押的土地而顛沛流離,現在對於外國的「新科技」可說是敬謝不敏(只差沒關門放狗了)。

儘管成本是一大考量,Greenpeace 提醒參賽者他們並不鼓勵以人力為動能的設計(XD),除了有違 Greenpeace 推廣再生能源的本意之外,當地已經用過柴油機的小農恐怕不會想鳥你。Greenpeace 再三強調柴油機之所以可以在歷史上取得主導地位的理由,希望參賽者不要在自己習慣的環境條件下設計出一個自嗨卻在當地無效的成品。新的再生能源發電機也須有足夠的穩定性和應變性,過於看天吃飯的設計,也會不敵傳統的柴油機。

此外,發電機必須為可攜式的大小,因為當地平均耕地面積小,每個農夫有好幾個井需要抽水,且若可租給鄰居使用,對發電機擁有者而言可以較快回收成本;其他優點還有不佔農地面積、可以鎖在家裡不怕被偷、重點是若可近身操作,「Seeing is Believing」,也較易取得農民信心。

Bihar 現有的柴油機(Photograph by AP/Anupam Nath)

Greenpeace 在設計開始之前就以市場的需求出發,希望讓再生能源有辦法在市場上擺脫必須依賴補貼的命運,不再使推廣時處處受限。而目前石油的價格年年攀升,太陽能技術的成本正在逐年下降。平均而言,使用進入第四年後,投資一台太陽能發電機的成本就會開始低於高耗損又依賴昂貴燃料的柴油機。

印度另一個再生能源系統的前輩「糠電系統」(Husk Power Systems),則是利用米糠製造生質天然氣。糠電系統四年下來已經在印度沒有電力網路的鄉間,建立了 84 個小型分散式電網,提昇了 20 萬印度人的生活品質,也減少了近 925 萬公升的煤油用量。儘管 Bihar 不缺農作物生質原料,但 Greenpeace 提醒對生質能躍躍欲試的參賽者,擁有米糠等其他農作物生質原料的農夫,在意識到米糠的經濟價值後,就不會再這麼阿莎力的把米糠拱手讓人了。糠電系統現在已經必須建立自己的碾米廠,透過提供農夫免費輾米的機會才能換得米糠

如今無論是生質能或是太陽能,都不像過去傳統集中式的電廠,非得先闢出一大塊空地來,再拉上高壓輸配線來配電。每個人家的屋頂或每個社區的小型發電機組,其實就是減少依賴傳統大型電廠的開始,以分散式發電減少輸送過程的浪費。雖然現在印度的發電水準還趕不上已開發國家,然而若未來獨立發電和在地再生能源的發展越來越擴大,印度似乎比我們更有機會早一步和當前主流的集中式管理的核電或火力發電廠說拜拜。

陳 妤寧

在臺大政治系畢業、喜歡同時說正反觀點的優缺,在臺灣網路圈工作兩三年、喜歡網路濃濃的開放和建設個性,現在希望理性的社會工程,能夠更接納人類情感的複雜與多元。    想用採訪認識世界、用人類學開拓視野、用報導寫作讓更多專業知識變得有趣易懂。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