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士瑩專欄【阿北私會所】為海洋辦「淨灘」活動,為什麼既有用又無用?

編按:

NPOst 邀請資深國際 NGO 工作者褚士瑩阿北隔空問診(大誤),回答關於非營利工作領域的問題。無論你是志工、NPO/NGO 工作者、捐款人、有志投身公益者,都可以來填表單問問題喔!褚阿北每週將抽出 1-3 個不等的問題來回答,現在就來舉手發問吧!

 

在乎環境保育的大學生:

阿北您好!我平常會使用環保餐具、盡量不使用一次性塑膠袋與容器,我想在日常生活中每天做一點環保實踐,對環境應該有益無害。

最近系上的朋友找我參加「淨灘活動」,上網搜尋發現每一年的淨灘活動不勝枚舉,地點從南到北都有,引起我對淨灘活動的反思。我在想,就像儲蓄必須開源節流,環境永續也一樣,如果地球上的垃圾只是不斷的你丟我撿,大家每天在市場、便利商店、夜市、攤販消費,製造一堆不可回收的垃圾,再由一小群人參加淨灘活動,這樣不是治標不治本嗎?淨灘活動的意義在哪呢?

我想問阿北,您對淨灘活動的了解為何?淨灘活動在世界各地執行起來的效益大嗎?參加淨灘就夠環保了嗎?NGO 們除了倡議淨灘,還需要什麼樣的配套措施呢?

重視實質效益的褚阿北:

如果要問我對「淨灘」的看法,我有 2 個表面上看似彼此衝突的答案:淨灘有用,但是光做淨灘沒用

光做淨灘沒有用

我之所以說淨灘有用,是因為我相信所謂的「上游效應」。淨灘是因為要在塑膠垃圾進入下水道、河流造成阻塞,或是在進入大海後分解成小碎片,被魚類、海鳥、海龜吃掉之前「捕捉」,越早收集這些塑膠垃圾,負面的影響就會越小。

同時,對於參與淨灘工作的義工來說,海灘塑膠垃圾量之大所帶來的震撼,使其意識到垃圾問題的嚴重性,本身就很有教育意義。NGO 工作者應該很清楚,教育意義轉換成環境意識,參與者決定在行動上有所改變、減少塑膠使用、不再亂丟垃圾,這活動的成效有時甚至大於實質意義。

但是我也必須很誠實的說,光做淨灘,其實沒用

光做淨灘,其實沒用。圖/臺灣水鳥研究群 彰化海岸保育行動聯盟 @ flickr, CC BY-NC-SA 2.0

臺灣的海岸每年舉辦上百場淨灘活動,如果有用的話,塑膠垃圾應該會越來越少才對;但是,實際上,淨灘的義工往往在一整天的腰痠背痛之後,抱怨垃圾「越撿越多」、「怎麼撿也撿不完」,就是一個淨灘其實沒用的證據。

毫不在意丟棄塑膠垃圾的人,並沒有被淨灘者的努力所感動,所以繼續「我丟你撿」,沒有行動上的改變,所以光做淨灘沒有用。

缺乏通盤考量,形同愚公移山

光做淨灘沒有用的另一個原因,是因為海洋垃圾的數量實在太龐大,只是單純的把塑膠垃圾從海灘移到幾公尺以外的陸地上,用更多的塑膠袋包起來,按照物質不滅定律,垃圾一點也沒有變少!如果再雇用大型垃圾車,將這些垃圾運載至大型垃圾場掩埋或焚化,那只是把一種問題變成了另一種問題而已,但問題仍舊是問題

與其花力氣在淨灘,應該也要思考如何減少使用不可重複使用的塑膠製品,或是淨灘之後的塑膠如何有效再利用,否則缺乏通盤的考慮,跟愚公移山沒有兩樣。

被海洋廢棄物纏身的海龜。圖/USFWS – Pacific Region @ flickr, CC BY 2.0

不少號召淨灘的團體,其實也明白淨灘的「實質意義」不大,但還是會說有「教育意義」。

這樣的論點,就好像社福團體花了很多錢訂製捐發票箱,還耗費很多人力回收發票、對發票,但地點分散,使得發票數量太少,根本沒有實質意義,這種時候他們就會自我安慰說:「至少我們的發票箱放在那邊,旁邊還有機構的宣傳品,有媒體露出的效果就很有教育意義啊!」但實際上,那就叫做「沒有效果」好嗎?如果有效果,就會有很多人捐發票、捐款了,不是嗎?

淨灘做了這麼多年,如果真有教育意義,那麼效果就會擴散,大家就不會在沙灘上丟垃圾了,不是嗎?

把垃圾移到幾步之外的垃圾筒,不如移到商業鏈中

這些以塑膠為主的所謂「海洋垃圾」,如果單靠淨灘沒有效果,怎樣才算有效果?其中一個方法,是將「淨灘」從獨立、單一的「活動」,延伸成為一個有商業模式、常態性的產業「供應鏈」環節

以運動用品廠商愛迪達(Adidas)為例。愛迪達計畫與 Parley for the Oceans 這個致力減少海洋環境汙染的 NGO 合作,一開始用 Parley for the Oceans 回收的塑膠垃圾製作成 7,000 雙售價 €200 歐元(約臺幣 7,125 元)的限量運動鞋,放在這個品牌的超輕量級 Ultraboost 系列底下販售。此系列鞋面的成分有 95% 是從馬爾地夫附近的海域回收的、再生塑料紡成的線織成的,大約等於 11 個塑膠瓶罐,而這雙球鞋的其他部分,也是選擇使用回收原料製造。這雙特殊的限量版運動鞋被取名為 Uncaged Parley (uncaged 有解放之意)。

愛迪達與 Parley for the Oceans 合作推出的鞋款,幾乎以回收材料製成。圖/designmilk @ flickr, CC BY-SA 2.0

當然,如果只是少量生產,對於海洋塑膠垃圾的再生利用實質意義有限。所以,到了 2017 年,此鞋生產達到 100 萬雙,愛迪達並於記者會中表示,公司政策是希望最終能夠完全使用 Parley for the Oceans 的海洋塑膠再生原料,取代愛迪達品牌所有的新原料。除了運動鞋,愛迪達為德國的拜仁慕尼黑(Bayern Munich)足球隊、西班牙的皇家馬德里(Real Madrid)足球隊生產的限量足球服裝,包括襪子,也都是使用這個組織的海洋塑膠垃圾製造。

當淨灘不只是把塑膠垃圾從沙灘,移到幾步以外的垃圾桶,而是移到商業活動的產業鏈裡,就有用了。

棉薄之力也能創造改變

就像 Parley for the Oceans 的創辦人 Cyrill Gutsch 說的,他很清楚知道──只是透過淨灘、收集海洋塑膠垃圾的行動,並沒有辦法讓問題消失:「沒有任何人能夠隻手拯救海洋。我們每個人在這個任務當中都可以扮演一個角色,所以創意工業裡的專家,能夠將廢料、產品、商業模式都重新創造。消費者,也能夠創造這個市場需求,帶來改變。」

「保持樂觀。允許自己的棉薄之力被納入更巨大的機制當中。讓自己變得有用。」(“Be optimistic. Be part of something bigger. Be useful.”)是在被巨大的無力感籠罩時,需要時時謹記的 3 個原則。

這麼有道理的話是誰說的呢?是阿北說的。我們下次見。

圖/Scott Ruzzene @ Unsplash


延伸閱讀:

褚士瑩專欄【阿北私會所】你的「想要」,真的是別人的「需要」嗎?

褚士瑩專欄【阿北私會所】環團沒有鼓勵種樹愛地球,說得過去嗎?

【數據】2015 年全球淨灘都清出了什麼垃圾?/端傳媒

失控的海洋廢棄物──塑膠砌成的海龜墳場/報導者

褚士瑩

褚士瑩,資深 NGO 工作者阿北,年近沒有半百,打交道的公益組織超過百餘,喜歡胡搞,語不驚人死不休,從來不怕吵架。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