願你的死成為燎原火,喚醒這腐敗的環境/紀念一位社工夥伴的倒下

圖/JJ Thompson @ Unsplash

編按

8 月 23 日,高雄市社福中心一名 30 歲的社工不幸過世於租屋處。根據相關報導,這名社工不僅於其工作場域服務多年,樂於工作的態度也使他與當地建立了良好的社會關係,與同仁、鄰里間都有著深厚的情感。

這則沉重的消息令大眾、尤其是社會工作領域的相關工作者感到相當不捨與難過。本篇為與該名社工員連結緊密的工作夥伴所書寫的文章,旨在紀念他的離開。除此之外,也藉由這則事件質疑現行社工勞動處境的艱難與困境──勞動薪資與勞務內容失衡、人手不足、薪資回捐、工時過長、隨 call 隨到、遊走於社會事件的第一線卻無相應保障等。

2011 年臺東縣家暴防治中心也曾發生過類似事件,一名年約 40 歲的約聘社工連續加班後,因感冒併發心肌炎,送醫後不治。雖然此次高雄社工逝世,其死因尚未被專業醫療團隊證實,但因此社工員生前並無半點病痛徵兆,許多質疑因此直指其為過勞致死。中華民國社會工作師公會全國聯合會亦針對此事件發表聲明,呼籲地方政府應正視社會工作人力不足、工作者長期以來勞動權益保障不彰的現況,衛福部亦做出相關回應。NPOst 刊出此文,希望你我持續關注此事後續發展,並藉此再次檢視社會工作者的勞動權益。

 

文/Mounter(Ptt 作者)

今天,朋友圈瀰漫著一股悲悽,因為組織內一位年紀與我相仿的社工不幸辭世了。事前沒有任何徵兆,他無預警的在午夜時分跟大家告別,30 歲的短暫人生就此畫下句點。

我和他結緣 6 年多,莫拉克風災後,當時 20 多歲出頭的他,在機關的安排下進入了這純樸的小鎮擔任災後重建社工,晃著晃著,從重建到社區到經濟扶助,就這樣待了 6 年多。他也從一個大家眼中的外人,變成人人誇獎、人人愛的一家人。

我認識的他,是位老實、又無比認真的熱血男孩,總是開著中心的戰車來與我交接捐助物資。一個人從遙遠的山區開到市區,接著配送到案家、以及在地服務據點,這段路程來回將近 100 公里,但我從沒聽他喊過累。

我們雖然在同一個組織,但不在相同單位,我倆因為業務關係曾有過長期的合作。每當來到這純樸的小鎮,無論是辦理經濟扶助、避難收容所訪視、 社區活動,還是青少年培力課程,總是能夠看到他的身影。

我老虧他是不是又變胖了?何時要跟外縣市的女朋友結婚?他總回我:「快了、快了!雖然工作很多,但會繼續加油跟存錢,未來就可以發達了。」只是人生太過無常,還來不及道別,你的人生就此結束⋯⋯

過去我曾經分享過相當多實務工作者的辛酸,講述過非常多的社工薪資福利與制度。我總是用戲謔般的文字來形容實務工作的荒謬,而身陷泥淖的我們無力、也無法改變什麼。

關於你的離開,有人質疑是否跟「過勞」有關?作為旁觀者的我們無法代替你回應,因為我們都是沒日沒夜被責任心綁架的同路人。

在你離開後,反思現在的社工工作環境,我之前曾經寫過公務單位的社工心酸與辛酸(參考:想進公部門當社工?水深火熱與資源排擠,你看見了嗎?),大家心知肚明,現在這工作環境總打著「為民服務」的大旗,讓基層工作者有數不清的冗事得完成──行政、核銷、個案訪視、社區服務、報表、活動,以及無時無刻的臨時交辦案件,上班接不完的電話、下班回不完的 Line,無止境的工作就如同悲劇一般,無限迴圈,佔據了每一段瑣碎的時間,在生活中重複的上演。。

現在這時代,只要社會議題出現,就會期待社工去扛去處理。彷彿只要社工出勤,事情就能解決了,從來就不會去反思實際的執行單位人力跟能量究竟是否足夠。另一種荒謬則是整體的公務預算中,往往編列非常多的經費進行嘩眾取寵的單次活動,看似充餘的人力卻總是浪費在無聊的冗事。改善就業環境與增聘人力,則是最不重要的事。反正沒錢、沒人力是你家的事;反正只要出現新的議題,有人提出關心,有人出面回應有人去處理就好。

受到新管理主義影響,每個單位與組織總是被期待用最少的成本做出最大的效益,如果聘用 10 個人就可以扛下 20 人的業務,幹麻要多聘人力? 如果只要花 3 萬元就能聘到一位奴才,那組織幹麻花時間改善聘用人員的薪資福利呢?組織幹麻設計年資加級制度或是強化職工福利呢?反正一堆人不惜動用各種資源也要搶著進來當奴才⋯⋯

現實中許多在公務單位服務的社工所面臨的處境是:「休假休不完是你家的事,但交辦事情如果做不出來,就是天大的事。」公務單位的社工也因多數都具備了(準)公務員的身分,因此不適用勞基法,也就是說這些人無法罷工,無法進行勞資協商,無法獲得合理的加班費,更無法爭取應得的勞工權益。

公務單位受限人事員額與總體經費,若主事者想要爭取經費改善職工福利或增加員工,必須先在眾機關中殺出血路,必須獲得人事、財政、主計單位甚至是議會的支持,才有機會搶到資源辦理。所以現在的工作環境會變成當基層單位反應工作負荷太重,希望調整工作量、增聘人力或爭取調薪與福利時,上位者只能回:「抱歉,人事主計跟財政都不支持、我們沒錢聘新人,請你多忍忍,共體時艱吧⋯⋯」然後就什麼事情都無法繼續了⋯⋯

圖/Zubaeer Hasnat Naeem @ wikimedia, CC0 Creative Commons

這樣的現實荒謬也常發生在偏鄉與行政單位服務的社工員身上。偏鄉因為幅員廣大、距離遙遠,交通不便及資源不足,在沒有額外提供加給或誘因的前提下,願意到偏鄉服務的人相對而言是少數;也因為偏鄉人口少,案量相對較少,導致服務案量與績效無法衝高,即使社工員再努力,服務績效與服務數量也無法達到中央單位與組織的低標,在這樣的背景與數據至上的思維下,當要進行人力調配或人力補助時,偏鄉往往成為被犧牲的對象,人力與資源往往被優先配置與運用在案量相對較高的都會地區。偏鄉的服務人員只能持續在人力短缺的情況下,推展一點也沒有比較少的工作業務。

在行政單位服務的社工也遇到類似的狀況,行政社工每天進行著個案訪視、方案規劃、經費撥款核銷、案件審查、人民陳情、團體與機構訪視、各類報表製作與撰寫公文等工作,但被視為行政人員的他們,並不像保護社工一樣能夠取得年資、風險或是危險加級,他們進行中的工作也常常被視為理所當然,不會獲得太大的關注。這些年常被提到的社工年資加級、風險加級、證照加級等制度,多數都沒有行政社工的份。

這些年,每當社工勞權議題湧現,總有一堆單位跳出來說:「我們積極捍衛社工的○○××,我們已經爭取了○○人力,○○加級,○○津貼」、「我們感到遺憾,我們在此呼籲○○××」、「我們已經依照○○的規劃辦理了○○的轉變」、「我們考慮未來幫社工加薪」、「@#$%…」⋯⋯數不清的呼籲與喊話總說的很漂亮,好像這些措施很偉大,但勞役不均的問題始終沒有獲得改善,行政社工的工作被視為理所當然,不會給你升遷調薪的機會,各種進階跟加級通通看得到吃不到;偏鄉社工因為案件數沒那麼多,始終分配不到人力跟資源協助與分攤工作,永遠只能用少少的人力做大大的事情;保護社工雖然有加級跟晉階,但案量卻多到讓人無法喘氣。

長久下來,每個服務領域的社工都是得不到支持、又無法獲得鼓勵,每當看著這些單位的宣示、呼籲跟回應,只能在螢幕前苦笑。因為每個人都知道,這些都是沒有任何意義也幫不了事情的沒營養回應,這些呼籲跟宣示,某種程度上也造成社工內部群體間的矛盾與對立,但核心問題來自於勞役不均與荒謬的就業環境⋯⋯

既然這社會對社工有這麼多的期待、希望社工做這麼多的事情,希望社工跟神一樣有求必應,但現實中的社工環境卻相當不好而且福利又差,薪資跟整體制度也沒有獲得具體的改善,那怎麼還會有這麼多人願意擔任社工呢?

我無法回答原因,因為我也是身陷泥灶中的其中一份子,如果真的要形容社工這群人,我想就是:「與生俱來的責任感,讓一個社工從人變成神。」憑藉傻勁,讓每個社工願意走下去。

回到主題,你的離開,我想沒幾天就會被世人所淡忘,畢竟生老病死每天都會發生,你既然離開了,那你是過勞死還是病死,很重要嗎? 你的死去,每個立場不同的人早已先入為主的幫你下定義!即便找出死去的原因,你就能重新出現在大家面前嗎?逝去的生命就能就此復生嗎?

好,來探究吧!你的死去,兇手是聘用你的組織嗎?我覺得不是,因為組織內有更多人扛著更多的工作,加著無止境的班,領著微薄的薪資,期待不知在哪的福利,默默的繼續做著瑣事,卻依然撐的下去。反倒是這組織,除了給你同情與惋惜以外,不會因為你的死而有所改變,所以你的死,似乎無法歸咎這組織。

那你的死去,是組織內的主事者造成的嗎?我想也不是,一來是因為主事者沒這麼大的魅力,二來是當主事者下達指令後,這指令在到達承辦人前可能就因下位者的揣摩上意而背離本意,所以歸咎於主事者的錯誤政策導致你的死去?似乎又不是那麼容易⋯⋯

我想,你的死去和無心所造成的共犯結構有關。平時任勞任怨、加班加到死也要把事情做好的人是共犯結構的推手;眼睜睜看同仁超時加班,卻因漂亮成果而開心不已的主事者是推手;責任心氾濫,願意為個案鞠躬盡瘁、服務到底的每位社工員是推手;績效至上不在乎服務本質的人是推手;鄉愿不願改革轉變的人是推手。所有看似不相干的獨立行為,在彼此交錯共融後,因著蝴蝶效應,共同成為塑造這腐敗環境的共犯結構。

過陣子,當事件過去,絕對沒有人會為你的死負責,如同你的死一般,最終將被世間淡忘。整個環境如果沒有獲得改變,勞役不均的狀況如果沒有改變,辦理冗事的狀況沒有改變,即使編列再多的人力、給再高的薪資、爭取再多補助加級,仍然只有少數人能獲得利益,絕大多數的人依然看得到用不到,甚至是在無形中造成對立,而你的生命,最終只是在歷史的洪流中消逝,再也喚不回⋯⋯

如果真的要為你的死找出個兇手,我想就只能推給這罔顧勞動權益的現實環境了吧。

圖/Kerminaheneinwely @ wikimedia, CC0 Creative Commons

最後,寫這篇悼文的本心在於反思現實社工的勞動處境,從來不希望利用你的死,窮追猛打找兇手;不希望因為你的死,造成組織夥伴的對立;不希望因為你的死,無辜夥伴被迫寫報告做回應;不希望因你因為你的死,讓組織與直屬主管承受輿論的抨擊與壓力;更不希望你的死,成為議題操弄的工具。

我總覺得,令人難過的不是沒有道別,而是再也沒有機會說再見,未來我們一定會懷念你的爛魔術與爛笑話⋯⋯如果你還在,我想跟你說:去你的責任感!讓你沒日沒夜的訪個案、辦活動、跑核銷、培力在地團體;去你的共體時艱!讓你們必須用少少的人力,做大大的事情。

現階段你的任務已完成,願你安息,你的苦痛、苦難到此結束。

願你的死,成為燎原火,成功喚醒這腐敗的環境。

未來,大家會帶著記憶中你的笑容,連你的份,好好活下去。


作者

Mounter/Ptt 作者

某市社會局社工,實際參與莫拉克風災、81 高雄氣爆事件相關工作,包括物資調度、人員支援、災民收容、捐款管理及後續的復原重建等。


延伸閱讀:

剝削、超時、孤立與掃廁所,新手社工「被」能者多勞的安置機構實務現場

是誰讓社工倒下?

集結社工人的小敘述,換一個改變的契機/流浪社工的寫實日常

NPOst 特輯:社會工作一言難盡

作者介紹

NPOst 編輯室

NPOst 公益交流站,隸屬社團法人臺灣數位文化協會,為一非營利數位媒體,專責報導臺灣公益社福動態,重視產業交流、公益發展,促進捐款人、政府、社群、企業、弱勢與社福組織之溝通,強化公益組織橫向連結,矢志成為臺灣最大公益交流平臺。另引進國際發展援助與國外組織動向,舉辦實體講座與年會,深入探究議題,激發討論與對話。其姐妹站為「泛傳媒」旗下之泛科學、泛科技、娛樂重擊等專業媒體。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npost.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