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款人想什麼?】財報若能做成簡易影片或圖表,有效提升捐款意願

編按

過去 2 年,新政府上臺廢止了《紅十字法》伊甸基金會爆出與復康巴士司機的勞資爭議、《蘋果日報》記者臥底調查「圓夢 580」臺灣世界展望會坦承曾因性取向而辭退前董事王增勇113 家暴保護專線流標,以及臺灣社福界的勞動權益困境安置機構的性侵與暴力體罰⋯⋯

而這其中,捐款人的責任究竟在哪裡?NPOst 對臺灣的捐款行為倍感好奇,因此每月定期於「捐款人想什麼?」專欄中刊出 4-6 位捐款人訪問,期望進一步了解每個人捐款時的想法。當然,少數的抽樣無法代表臺灣廣大的捐款族群,但其中不乏寶貴的建議方向,值得機構團體思考。

若您也身為捐款人,並且願意協助我們透過長期的質性調查積累,與 NGO 共同改善大環境,歡迎您幫忙填問卷,或來信留下您的聯絡方式(contact@npost.tw),我們將在您方便的時間訪問您,讓 NPOst 、公益組織、捐款人都藉由更多的理解,拉近彼此的距離。

ps. 本專欄設立主旨為傳遞捐款人樣貌與想法,不為追究各種捐款人回饋或進行獨立報導,若您對公益領域的各項議題有興趣深入理解,歡迎您訂閱 NPOst 公益交流站

 

文/NPOst 特約記者 Polly Wu

38 歲金融業專員

Anita,38 歲,專員,金融業,位居臺北市,年收入約 36 萬

去年我捐款給張媽媽流浪動物之家,因為看了紀錄片《十二夜》,覺得收容所裡面環境很不好,因此捐款給照顧流浪動物的單位,希望流浪狗不要再被抓進收容所,張媽媽流浪動物之家會定期幫狗狗找主人,辦認養活動,肯定他們的付出。

今年我會繼續捐款給這個團體,因為都追蹤他們的臉書粉絲專頁,現在名稱改為「新北市流浪貓狗再生保護協會」,大概知道他們做了些什麼事,很認同他們的理念。去年冬天看到他們募集舊衣服與毛毯給毛小孩過冬,當時也寄了一批衣服過去,也知道他們會定期到建國花市幫毛小孩找認養主人,有看到他們的付出,會繼續支持。

我每個月捐款的金額都不一定,常常是看到相關訊息才想說支持一下,不會造成負擔。如果收入允許的話,我可能會想多捐幾個動物保護團體

我了解我所捐的公益團體過去一年當中做了哪些事情,大多是透過網路貼文得知,但我從來沒有看過他們的財報,主要是覺得不重要,加上自己並沒有固定捐款,因此有看到他們定期做事的訊息就足夠。

我不曾參與所捐的公益團體所辦的活動,因為工作較忙,假日想把時間留給家人,捐款大多以匯款的形式完成。

對我來說,選擇捐款團體最重要的一點還是看該團體的執行能力,是否都有將捐款妥善運用,並可以看出成效,是我最在意的。像是我捐款給動物保護團體,他們都會將收受飼料的細項拍照並公布在臉書專頁上,看得到這個團體實際的作為,如果可以每月固定公布收到的款項與開支,會讓人對公益團體更放心,也更信任

圖/流浪動物之家基金會官方網站

58 歲自由業人士

Jeff,58 歲,自由業,位居臺北市,收入不定

去年我捐款給花蓮的門諾醫院,因為認同他們對偏鄉醫療的努力,主要也是朋友定期有在捐款,邀請我一起支持,我看了一下他們的網頁,覺得不錯,就捐款了。

今年我還是會繼續捐款,因為對的事情就要持續下去。我沒有每個月固定捐款,大多是不定期的一次性捐款,若是平均來算,每月捐款約占我月收入的 1%,不會造成負擔。

曾停止捐款世界展望會(World Vision),因為自己的工作是自由業,那時沒有多餘的預算可捐款,後來經濟較寬裕後,又聽到世界展望會一些不好的訊息,像是他們收了許多國內的捐款,是否實際用於國外受助的兒童,外界也不得而知,雖然未經證實,但我想既然有疑慮,就先停止捐款

如果收入允許的話,我目前暫時還不會想多捐款給其他團體,因為我對其他團體並不了解,如果有多餘預算,或許會再增加捐款給原本捐的花蓮門諾醫院。我獲得公益團體相關訊息的管道來自便利商店文宣或是電視廣告,如果再看到其他公益團體的訊息,有機會可多了解。

圖/https://goo.gl/VgzRSy

不知道我所捐的團體過去一年做了什麼事情,我也不曾看過他們的財報,一方面不知道要去哪裡看,一方面也覺得不重要,因為財報也可能造假,況且我並不是專業,可能也看不懂財報。我想或許財報可以用簡單的幾個數字呈現,例如以簡報檔列出收入多少、支出多少,搭配他們所舉辦活動的圖片,一眼讓人看出支出多少錢、做了什麼事情,如果他們更公開透明,我也會更安心,或許會考慮從現在的不定期捐款轉為長久支持

我沒有參加過捐款團體舉辦的活動,因為大多是一次性捐款,覺得沒有必要。

我選擇捐款團體最在意他們倡議的價值觀,如果價值觀對了,相信他們執行的方向應該也不會差太多。像是花蓮門諾醫院,他們一直深耕於醫療缺乏的偏鄉,而我住在臺北市區,要看病有很多大小醫院可以選擇,但偏鄉資源較缺乏,我想可能很多醫事人員也不願意過去服務,門諾基金會願意在這部分努力,我覺得值得支持。

圖/https://goo.gl/US6Hpm

36 歲計程車隊行政人員

陳先生,36 歲,行政人員,任職於計程車隊,位居臺北市,年收入約 36 萬

去年我因為親友號召,捐款給慈濟,今年還是會繼續捐,因為金額不多,每個月捐款約佔月收入的 3%,不會造成負擔。

當初要捐款的時候沒有想太多,純粹是親友號召,想說金額不多又可以做善事,就直接捐款,如果收入允許的話,我也不太知道還要捐給那些團體,或許有一些照顧偏鄉孩童或是癌症病童的基金會,我會優先關心。

我沒有看過所捐團體的財報,但我所捐的團體都是比較大的公益團體,財報應該會放在網站上供人檢視吧?!因為我捐的金額不多,不是不想看,而是不會特別在意,如果有主動提供,像是寄文宣或相關訊息,或許就會看一下,但若還要專程去公益團體的網站上找,又不知道放在什麼地方,這太浪費時間。

我沒有參加過慈濟所辦的活動,選擇的捐款方式則是直接由慈濟的專員來收,對我來說這樣比較方便,也不容易忘記。

我選擇捐款團體時,最注重該團體的善款使用狀況,想要知道他們有沒有將捐款用在需要幫助的人身上,因為我沒有看財報的習慣,但如果慈濟可以每月寄給我團體捐款的總數目,用在什麼地方,或是以淺顯易懂的方式呈現財報,像是做成影片,平常通勤或閒暇時直接滑手機就能了解團體運作的狀況,這樣也不錯,會讓我更了解這個公益團體

圖/https://goo.gl/UmXYG8

35 歲的批發商

Alison,35歲,自營批發商,位居新北市,年收入約 120 

去年我捐款給綠色和平(Green Peace)唐氏症基金會,捐款給綠色和平是因為支持他們對環境永續的理念,唐氏症基金會則是看到他們的網站上,唐寶寶在庇護工場很努力的做餅乾,總是帶著天真的笑容,因此想說如果有能力就要支持他們。

今年還是會繼續支持他們,因為看到這些團體都有在運作,也有做出成績,像是唐氏症基金會幫助有唐寶寶的家庭做早期療育,也有庇護工場協助唐寶寶學習獨立、練習手眼協調能力。我每月捐款給這些團體的金額是 1,000 元,約佔我的月收入 1% 至 2%,並不會感到負擔。

曾經在經濟狀況比較不那麼寬裕的時候,停止捐款過,之後如果收入允許的話,我會想要捐款給肯愛社會服務協會,這是一個關心憂鬱症病友的公益團體,幫助憂鬱症患者重回家庭與社會,我覺得很有意義。

我不太了解我所捐的公益團體過去一年中做了哪些事,只有偶爾透過新聞媒體才得知部分訊息。我也沒有看過所捐的團體的財報,因為不知道要去哪裡看,也因為信任他們,覺得不太需要去看,如果協會可以清楚指出財報在網站上的位置,我可能就會去看看財報;我知道公益團體會將部分捐款做為人事支出的費用,但不知道比例多少,若超過 6 成,我可能就會重新評估捐款的考量,但這也不一定,因為公益團體中的人事支出還是必須的,只是若佔的比例過多,多少會影響我對這個團體的觀感

我沒有參加過捐款團體所辦的活動,捐款方式多是每月轉帳,比較方便。

我選擇捐款的團體最在意他們的價值觀與善款的使用狀況,若是中心思想與我的理念相同,或是關注的議題與我相同,我就會選擇捐款給他們,像是關懷罕見疾病、兒童的團體。我比較欣賞幫助弱勢的團體,也盡量會選擇有品牌的團體,像是喜憨兒基金會、唐氏症基金會、創世基金會等等,通常社會大眾都會一起監督他們的所作所為。

唐氏症庇護商店。圖/唐氏症基金會官方網站

45 歲家管

張小姐,45 歲,家管,位居臺中市

我去年捐款給慈濟與臺中的菩薩寺,慈濟捐 1,200 元,菩薩寺捐 20,000 元,會選擇這 2 家機構都是因為宗教信仰的關係,也希望為生病的家人祈福。今年我也會繼續捐款,因為要積善業,做好事。

我大多是非固定捐款,因此沒有算過捐款佔月收入比例為多少,但都不會感到負擔,如果經濟狀況較差,就會停止捐款,但這樣的情形較少發生。

不知道我所捐的團體過去一年做了什麼事,通常僅會確認該團體有收到我的款項後,就不太去了解他們將捐款做什麼運用,或許之後可去了解看看。以我所捐助的慈濟與菩薩寺而言,我是透過媒體報導得知慈濟的近況,有時候也會轉到慈濟的電視臺,看看他們在國外做了什麼事,至於菩薩寺則是有信任的師父,有時也會參加他們的法會,朋友也會一起參加,比較有認同感。

我也沒有看過所捐款團體的財報,因為不知道要去哪裡看,如果有人告訴我要去哪裡看財報,我可能會想看,但建議財報可以更簡單閱讀,大多數人都沒有太多時間與耐性,以圖片呈現的話會增加我的閱讀意願善款運用更透明的話,也會讓我更信任這個團體。

過去一年中我有參加我所捐款的團體舉辦的宗教法會,為家人祈福。我大多是採現金的一次性捐款,大多捐款給宗教性的團體,主要是身旁的親友有人是慈濟委員,聽朋友說,有些醫院發生重大事故或車禍,慈濟會第一時間到醫院去慰問家屬,給他們安慰,我覺得這樣做很好,如果有時間的話我也會想加入。

我最注重捐款團體的善款運用,因此我大多捐給宗教團體,我相信他們心存善念,會將捐款人的善款好好運用,不會亂來。

捐款人張小姐參與所捐款組織之活動。圖/張小姐提供

捐款人張小姐的捐款憑證。圖/張小姐提供


延伸閱讀:

【活動現場】大數據與資料分析,如何為 NPO 與捐款人搭起信任橋樑?

余孟勳專欄/最簡單也最困難的一步!「聰明公益資訊平臺」正式啟用!

看更多捐款人調查:「捐款人想什麼?」系列專欄

NPOst 編輯室

NPOst 公益交流站,隸屬社團法人臺灣數位文化協會,為一非營利數位媒體,專責報導臺灣公益社福動態,重視產業交流、公益發展,促進捐款人、政府、社群、企業、弱勢與社福組織之溝通,強化公益組織橫向連結,矢志成為臺灣最大公益交流平臺。另引進國際發展援助與國外組織動向,舉辦實體講座與年會,深入探究議題,激發討論與對話。其姐妹站為「泛傳媒」旗下之泛科學、泛科技、娛樂重擊等專業媒體。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npost.tw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