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書】我 19 歲的身障妹妹很愛上學,但無處可去

 

文/楊宜臻,20 歲大學生

上帝造人是公平的嗎?我常常這樣自問。我常看到很多的不公平,發現真正需要幫助的人,卻沒有得到應有的協助。我家中的妹妹便是。

我的妹妹是重度肢體障礙多重障礙,雙腿從臀部以下都無力,所以無法行走,即便穿鐵鞋也需要助行器,且只能支撐一會,身邊仍需有人在旁協助。除此之外,雖然頭腦發展有點遲緩,但是她仍會寫字、打電腦、算數學、說話……都沒有問題,雙手也非常靈巧,可以做手工藝、編織、串珠,畫畫等,且個性非常開朗、活潑,說話還很幽默。

她今年 19 歲,國小就讀一般小學,因為收身心障礙學生的學校有限制,不收無法行走的學生,因此有賴媽媽及看護的協助,直到國中時有學校收,且學校教師也會協助如廁,媽媽才得以鬆一口氣。

高中時,她就讀彰化和美仁愛實驗學校,學校設備良好,老師們也都很專業,妹妹在那裡住宿三年,白天有充實的課程內容安排,且有人協助如廁,回宿舍也有人協助沐浴,她在那裡學到了很多,而且超愛上學。

但,高中畢業後就沒有學校和機構可以收容了。她畢業之前,爸媽已為她詢問了 4、5 間機構,但是名額都排滿了,每一間至少要等 3 年,全省的服務機構原本就不多,且這些機構也還有分只收智力障礙的,老人的,盲人,或無法行走的不收等,導致妹妹沒地方上學或學技能,現在只能待在家裡。

或許別人會說,可以請看護、請家教,可是這樣她要如何與社會接觸?如何與外面的人相處?如何體驗外面的世界?

photo-1437447541244-e0c70b55adad

依衛生福利部的統計,臺灣身心障礙人數的總人口從民國 81 年到 104 年,已經從 22 萬增至 115 萬,其中 18 到 29 歲的人數在 104 年有 74000 多人,高中職以下的機構勉強還有能力可以收容並教導這些孩子,可是高中一畢業後,所有機構大幅驟減,名額非常少又有許多限制,其中包括年齡、疾病種類、戶籍等不同問題。很多身障的孩子無法從一般的升學管道升學,導致這些孩子無地方可以繼續學習進修,也沒有足夠的教養機構和看護人員提供照顧。

妹妹念的高中在彰化,同學中就有來自臺北、新竹、苗栗、臺中、臺南、高雄等各地的身障孩子,因為收容機構不夠多,只能全臺灣詢問並且每週通勤接送孩子。高中的資源已經比成年的機構多,可還是看得出如此不足,成年之後的照顧管道更是少之又少。

臺灣各地的身心障礙者收容機構,在成年之後的收容管道都大幅驟減,盼政府能更重視身障者收容機構的問題,因為不管是後天或先天殘疾,他們都應享有學習的權力,我們都應該讓他們有機會走入人群,更何況有很多人其實是有謀生能力的,只要社會可以伸出援手,給他們機會。他們真的需要社會大眾的協助。

但,目前國內的身心障礙服務機構和看護人員人數遠遠不足,以致於很多身心障礙者只能請看護在家照顧,就像我妹妹一樣,這也使得她在學校所學的技能,因為沒有再繼續學習及刺激,能力和腦力很容易就會退化了。

TED talk上有一位身障人士 Stella Young 的演講「I’m not your inspiration, thank you very much」:

演講的內容大致是,希望大家不要再拿身障人士的勵志故事來消費或鼓勵正常人。人們總是在高呼世界平等、反霸凌、保育動物等,但在我妹妹的生活中,她受過太多異樣眼光看待、甚至是需要幫助的時候也沒有人願意幫忙,只是不斷地迴避甚至漠視這個不一樣的人。

很多書籍、電視專訪、演講都會用身障人士的勵志故事來傳遞感動,但感動只是一瞬間,似乎還是不足以改變人們的心態,我希望政府能夠帶頭做些什麼,改善他們的環境。例如一般殘障車位、殘障坡道及無障礙空間的設置,也希望政府或民間各個公私立服務機構及學校,都能增加照顧服務,正在申請轉型或成立的機構能夠順利通過,給身障人士更多機會去接觸社會。

我也極度希望政府可以設置高中職以上的學校,如彰化仁愛實驗學校一般的好學校,供有需要且有能力,但需要協助的身心障礙者就讀,別讓他們與社會脫節。且就我所知,政府規定的身障人士就業保障,在很多公司中,他們寧可罰錢也不要請效率低的身障人士,是否有其他的方式增加這些人的就業和學習機會?

上帝造人真的是公平的嗎?我真的不知道。但,如果這些身心障礙者已經命定如此,我們無法改變。可是,我們是否可以給予多方協助,彌補他們天生或後天的殘缺呢?他們需要多一點別人的協助、微笑與包容。我們的政府,你們是否也應該出點力,用點心,讓他們在不公平中也能得到些許的公平呢?

他們要的不多,他們只想在這廣大的世界中找個容身之處,如此而已。


參考資料:衛生福利部統計處

NPOst 編輯室

NPOst 公益交流站,隸屬社團法人臺灣數位文化協會,為一非營利數位媒體,專責報導臺灣公益社福動態,重視產業交流、公益發展,促進捐款人、政府、社群、企業、弱勢與社福組織之溝通,強化公益組織橫向連結,矢志成為臺灣最大公益交流平臺。另引進國際發展援助與國外組織動向,舉辦實體講座與年會,深入探究議題,激發討論與對話。其姐妹站為「泛傳媒」旗下之泛科學、泛科技、娛樂重擊等專業媒體。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npost.tw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