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現場】普及照顧政策聯盟劉毓秀:臺灣需要的是減法照顧與社區大家庭支持服務

0

 

名稱:公益爆米花#34|長照 X 就業 X 托育 ── NPO 與政府如何聯手照護社區大家庭

日期:2016 年 4 月 25 日(星期一)

時間:19:00 – 21:00

地點:社企聚落(臺北市金華街 142 號)

主辦:NPOst 公益交流站 & 社企聚落

主講:劉毓秀/普及照顧政策聯盟召集人 & 吳玉琴/民主進步黨不分區立委

以「社區大家庭」留住照顧工作中的情感

普及照顧政策聯盟召集人劉毓秀,看待臺灣長期照顧,其理想是以「社區大家庭」為號召,以彈性訓用的原則創造有溫度的照顧服務。一個好社會應該像一個好家庭。如果試圖把企業那一套『新公共管理』的思維放在照顧裡,會是一場災難。」(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林依瑩:「政府原來設計的居家服務限時、限項目,掩蔽了失能長者零碎的渴望。」

照顧工作適合用那麼正式的公領域職場工作規範去管理嗎?劉毓秀說:「我長期研究女性議題,其中有很多糾結難解的現象,不適合直接以男性中心或傳統勞工研究的思維來界定。尤其照顧的繁瑣、私密、甚至不堪,是一般人難以想像的。」(臺灣社會福利學會政策部主任王兆慶:「臺灣社會需要扭轉以家庭為中心的照顧文化。」

如同吳玉琴所說,長期照顧沒有一藥到底就見效的速成解方,長照人力也不只是薪資、形象與保障的問題。尤其照顧服務的薪資由國家訂定,不像家事服務是自由市場;而老人照顧比起打掃清潔的家事服務又更容易產生人命糾紛,使得大家更抗拒去投入。

「今天我們嘗試把照顧工作正式化,嘗試把家庭領域的照顧工作、以公領域職場的勞雇關係來處理。可是一下子試圖把照顧工作裡高度的私密與情感成分抹煞掉,或是納入系統,那些評鑑、撥款、電腦化等標準流程,只是品質的假象。最後,我們的人力資源會都用在評估管理,而不是柔性的照顧服務本身。」

26722626401_3b1b7dc6f4_b

所以我主張以『社區大家庭』為核心,不要一下子把私領域中的感情與彈性全部抹煞。政府與其介入管理,不如和社區互相幫忙;讓社區保有愛與照顧的價值。」社區現成的人力也必須從簡易的工作入手,而非事事和要求醫療專業的高階照護掛勾。「現在屏東已經開始有國高中推廣學生到日托或日照中心做志工、創造年輕人與長者之間彼此相處的機會、讓年輕人更認同長者在社會中的地位。」

要在社區照顧中創造長者的人性化照顧、同時又要保障照顧人員的勞動權益,其中仍有很多懸而未決的問題、需要未來更多的創新空間。「臺灣需要培育服務使用者對照顧服務員的尊重,例如,許多使用者會臨時放鳥說『我今天不需要服務了』,這對於建立良好勞動工時非常不利。」

沒有品質,錢拿到了也是一場空

長期照顧在臺灣,一直聚焦在「到底社會保險制還是稅收制才是正義和永續」的辯論中。在 NPOst 的「公益爆米花#34|長照 X 就業 X 托育 ── NPO 與政府如何聯手照護社區大家庭」這場重量級座談中,兩位講者到底怎麼看「稅收制無法獲得足夠預算」的問題?

劉毓秀:「我們建議現階段先採稅收制,但未來要繼續用稅收還是像全民健保一樣開辦長保,我們其實沒有意見。為什麼現階段不宜馬上採取可以徵得 1300 億的保險制?因為臺灣現在的長照問題不是錢不夠,而是服務和人力都沒有長出來。

難道有錢不能使鬼推磨嗎?如果投入足夠資源,為什麼長照服務還會長不出來?

吳玉琴:「有錢沒服務,那就只是發錢(現金給付)而已;沒有創造照顧產業,臺灣只能繼續加深對移工的依賴。現在的長照制度政府投入多少錢?53 億。如果 53 億一下衝到 1300 億,這個落差之大且無法回頭,臺灣人會發現繳了這麼多錢之後,一樣享受不到完善的長照服務。」(臺灣國際勞工協會陳素香:現有長照服務不足、不好用,才是家屬傾向聘僱外勞的原因。

減法照顧,輕省實惠

那麼,臺灣現在欠缺的到底是怎麼樣的長照服務?劉毓秀指出,現在臺灣已經有了長照 10 年和社區關懷據點,主打居家照顧、日間照顧、失智照顧等種種「中重度失能」的照顧服務;但唯有在其中加入「減法照顧」,提前關懷「輕度失能與衰老」的長者,做足支持服務,才能有效壓縮、延緩失能時間,像北歐一樣,朝著縮短臨終臥床時間的目標邁進。

吳玉琴說:「長保不像健保一樣隨時會用到,因為雖然每個人都會老、但不一定每個人都會失能,因此我們的重點是延緩失能、縮短失能時間。如同芬蘭老人臨終前的臥床時間目標是 2 星期,我們要鼓勵亞健康的老人維持社交的活躍、持續減少臥床時間、減少對於失能服務的依賴。

26695905192_aec6091c9a_b

劉毓秀談起「長照前的支持服務」,和銀享全球、愛關懷等銀髮社會企業近年推廣的「活躍老化」理念相似而更制度化:「減法照顧強調以最少的介入去協助長者維持生活自理能力、留住他的肌肉和腦部健康、逼迫他動手打理自己的生活,以維持他的生活品質。這麼做的成本可謂『輕省實惠』、服務提供的涵蓋度比起昂貴的照顧服務更高。」

「我爸爸活到 93 歲,有一天早上發現他在睡夢中安詳過世。」劉毓秀說:「我們一直使用的就是減法照顧,雖然很難說服身邊的人,但老人家不能不動。如果不活動、力量流失之後就會開始失去肌力和腦部的掌控力。」

活躍老化的照顧方式不只給老人一個更有品質和尊嚴的老年生活,也減少政府的照顧成本。

26184360234_a4093e59fe_b

我們在長者剛開始衰老的這段時期所提供的照護付之闕如,反而直接讓他們進入各種程度不一的失能狀態。如果要從前端攔截失能,就需要從初階服務著手。包括到宅支持服務和多功能日托,重點在於支持老人生活自裡、支持照顧者。和重度失能照顧相比,支持服務不需要高階的照顧人力、對國家和家庭的負擔比較輕。」

出身婦運的劉毓秀,談起臺灣老人的未來,非常重視女性和幼兒在高齡化社會中的角色。

「我去北歐考察發現,好的政策設計和執行是可能的。然而高齡化社會的老化速度差異取決於生育率,必須從小孩開始談起。除了長照公共化,我也一直推動托育公共化,像是廣設非營利幼兒園讓大家有能力生養(兩個)小孩,我們的環境必須要讓女性又能就業又能生育。統計已經顯示,已開發國家的女性就業率和生育率是呈正相關的。」(長照之前,臺灣如何以超高速邁向超高齡社會

作者介紹

陳 妤寧

在臺大政治系畢業、喜歡同時說正反觀點的優缺,在臺灣網路圈工作兩三年、喜歡網路濃濃的開放和建設個性,現在希望理性的社會工程,能夠更接納人類情感的複雜與多元。    想用採訪認識世界、用人類學開拓視野、用報導寫作讓更多專業知識變得有趣易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