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會為結婚做計畫、為退休做計畫、甚至是替遺產做規劃,但為何不對自己的死亡做計畫?死亡不應是禁忌,而是每個人可以預先思考和討論的事情。
本次的公益爆米花講座「我的告別式為何不能是場PARTY」,邀請馬偕醫院安寧照顧中心的楊智凱社工師來替我們介紹「預立醫療自主計畫」的重要性。
在華人的傳統社會裡,我們有所謂的人生三好-好吃、好睡和好死。相信在我們的生活周遭,常常可以看到不管是媒體還是部落客在分享哪裡又有美食又或是健康節目、心靈書籍告訴我們該如何睡得好、睡得穩。的確,前兩項可說是佔據我們大部分生命在從事的活動,理當特別被重視、討論。至於「好死」,光看這兩字就讓人覺得不吉利、渾身不對禁,更別說是來賓會在節目上對「死」的議題大放厥詞。
或許就是因為如此,我們因為對「死亡」的了解太少,導致我們會害怕,甚至不敢面對。尤其當這件事情,是發生在自己家人、親戚朋友上,又更是無法接受。今日的演講者楊智凱先生,在馬偕紀念醫院的急診室擔任社工師七年的時間,看過各種不同的急救場面也輔導過許多家屬走出失去親人的悲傷。
楊智凱說道:「擔任社工師最大的掙扎就是要在『說謊的天使』和『誠實的烏鴉』在兩者角色中做出選擇。」通常急診室的醫生,因為害怕被病患家屬告上法用,會在急診室內裝設錄影機,有的還會實施電擊、插管等方式,讓病人留一口氣,但實際上只是為了防止被病人家屬責備,所做的醫療舉動。
正視死亡,才能回過頭了解生命
楊智凱提到:「我們不是上帝也不是神,能夠主宰生命。」身為現代人有一項功課,是我們必須學習的,那就是:當我們面臨生面的極限時,該如何面對呢?首先,當和醫療團隊討論末期治療時,家屬盡可能不要為難救護團隊。有時候,會因為家屬的自私、不捨與害怕,讓病患承受更多肉體上與精神上的折磨。再來,當病患出現失禁、水腫、沒胃口和脫水等現象時,代表病患已快要走到生命的終點。家屬該有的應對三大原則是:舒適照顧、減少痛苦和心願達成。我們既不是上帝也不是神,能夠主宰生命,但我們可以選擇用甚麼方式來讓病患有尊嚴的走到生命終點。安寧照護就是基於這樣的理念,以「舒緩疼痛」為主要原則,在台灣已經推動20幾年。
大道理固然人人都會說,但我們該如何著手來面對生命的盡頭。這部分,楊智凱提供一個積極的面對辦法:在我們活著、身體健康的時候,就應該為自己立醫療遺囑。我們都會很自然的規劃自己的財產,卻忽略末期治療的規劃。目前,政府也正在推動「預立醫療自主計畫」( Advanced Care Plan)的政策,讓我們可以決定自己要不要接受急救治療或是選擇安寧療護。一旦立定此計畫後,當我們在無法溝通互動、或無法自主決定時,能夠提供專業醫療人士有明確的方向。最重要的是,當我們預立好醫療遺囑時,會將資料輸入IC健保卡。這樣一來,目的是希望減輕病人家屬與醫療溝通過程,而且可以維護自己最後生命品質以及決定自己身後相關事宜。
延伸閱讀:
說謊的天使vs誠實的鳥鴉…此一部份,我的投影片中有註明的相當清楚,請修正,謝謝.(我是楊智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