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後臺灣成為超高齡社會,現在的我們有什麼選擇?

 

編按: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定義,65 歲以上老年人口比率達到 14% 的社會,即稱為高齡社會,達到 20% 即為超高齡社會。以此定義,臺灣將在 2018 年邁入高齡社會,十年後如同今日的日本,成為超高齡社會,顯見完善的長期照顧計畫刻不容緩。2016 總統大選,長照政策成為三大黨陣營必爭戰場,然而細究其內容,對深耕長照數十年的民間 NPO/NGO 來說,卻是百思不解,且徒然停留在徵稅與長照險的爭議對立中。

 

「臺灣長照依賴外勞,是因為民眾沒有選項。」

照顧臺灣老人超過 20 年的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自1995 年創立之初就開始做老人居家關懷,在弘道三大主力業務「弘揚孝道」、「社區照顧」、「不老夢想」中,「不老夢想」名氣最高、最受歡迎,然而弘道九成的力氣其實都花在「社區照顧」裡的居家照顧,只因為涉及個案隱私與尊嚴,一直沒有廣加宣傳。

高齡海嘯來襲,在現今的臺灣不是恐嚇。檢視臺灣人口結構,根據衛生福利部去年推估,每個國人平均一生對長照的需求約 7.3 隨著少子化衝擊,社會老化速度越發加快,預計在可見的十年內,老人占比將突破 20%,亦即每 5 人中就有 1 人是老年人。健全的、讓每個人都享有尊嚴、能安心變老的「長期照顧」政策,是國家刻不容緩的責任。

然而,弘道的執行長林依瑩卻用一句話總結自 2007 年起實施的「我國長期照顧十年計畫」:不到位的服務。

DSCF7248

圖/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提供

錢從來不是關鍵,服務才是

長照改革比一比,正是 2016 三組總統候選人的重點攻防戰。從財源來看,蔡英文政營主打徵稅、朱立倫政營祭出長照保險、宋楚瑜政營宣稱將成立超級基金,三大政營以預算來源與總額開打長照戰。始終站在照顧老人第一線的林依瑩口氣一貫和婉,卻堅定直指:錢從來不是關鍵,服務長出來才重要。

政府的長照預算目前每年約 50 億,不論是擴充到蔡英文的 330 億還是朱立倫的 1100億,「服務跟人力都不會瞬間長出來。」臺灣社會福利學會政策部主任王兆慶提醒,即使中央籌到了錢,全國失能人口每人能分到多少、如何運算、分配,都沒有說清楚,比數字大小,只是選舉語言。」

由民進黨擬定、國民黨執政的長期照顧 1.0 版,從 2007 年上路以來,最值得討論的數據便是「使用率」及「服務率」。據衛服部統計,截至 2015 年上半年為止,全臺居家服務員人數約 8000 名,服務個案人數 4.5 萬,但全臺老人數在去年年底已突破 300 萬,失能長者約為 48 萬,顯然政府能提供的服務人數遠遠不及。

「長照十年」計畫,原是讓有需求的長者向各縣市長期照顧管理中心提出申請,一個重度失能的老人可得政府一個月最高 90 小時的居家照顧補助。然而,長照中心通常只核定一天一個時段做居家照顧,林依瑩質問,一個老人家的三餐備飯、吃藥、換尿布,怎麼可能在同一時段完成?

苦的除了需要照顧的長者,還有地方社福機構。曾有機構理事長向王兆慶傾訴,社福機構聘請了 80 多位居家照護服務員(居服員),政府撥款卻效率低落,使社福機構不斷在週轉與借錢中心驚膽顫。

全臺灣目前有 175 個提供居家服務的社福機構,政府補助居服員薪資,每人時薪可能僅 170 元上下。更別提無論面對輕度或重度、失能或失智的長者,居服員都是論時計費。辛苦、低薪又同酬不同工,服務品質自然不整齊,晚間、週末也經常排不到人,王兆慶無奈,「現行長照諸多問題若不改變,想要替新政策辯護都沒有辦法。」

S__32260146

攝影/李建星

長期照顧,顧身體更要顧尊嚴

「你問『長照十年』是什麼,絕大多數人不知道,」王兆慶直指關鍵:「服務輸送不良,有錢沒辦法換成服務,有服務也送不到需要的人家裡。」政府宣稱長照涵蓋率上看四成,其實是將居家服務、交通接送、送餐等服務內容一股腦同等衡量(一個月送一餐也當作長照業績),這種「定義上的陷阱」忽略長期照顧的核心價值,也就是居家照護的長期需求是否真能被滿足,導致民眾始終認為「長期照顧還是要靠媳婦、靠外勞」。

2013 年,弘道推出 All in One 走動式照顧服務,打破過去居服員單兵作業、論時計酬、服務項目受限的窠臼,轉型以月薪制、居服團隊共同服務社區長者的方式,多人對多人「定點、多次、密集、就近」服務。

實驗初期,雖然需要民眾全額自費,但「全自費讓我們找到民眾真正的需求」。林依瑩這才發現,政府原來設計的居家服務限時、限項目,掩蔽了失能長者零碎的渴望,「比如過馬路去上教堂、幫寵物洗澡、讓臥床的長輩可以在家抽血等。」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渴望,其實就是一個人行到老時最基本、最拚命想守住的「尊嚴」與「安全感」。

在 All in One 之下,居服員不僅有月薪保障、創業願景,還能安排赴國外進修,規劃專業職涯,服務品質自然提高,年輕人也樂於投入,目前 200 個照顧秘書中便有 50 位是大專畢業生。林依瑩樂觀看待這樣的長照模式轉型,也鼓勵複製,「只要民眾滿意度高,除了能申請政策補助,還會願意自費購買服務,長照市場與機制便能逐步健全。」

2016 總統大選,攤開候選人政策,不分政黨都主打「社區化、在家老化」,這樣的訴求沒有人會反對。但林依瑩嘆息,政策應要具體說明實踐力,不能只是抽象喊出「平價、居家、快速」;王兆慶也直言,無可挑剔的文字、漂亮的承諾,像是有張支票卻沒有數字,「不知道該信任還是懷疑,最後陷入困惑」,長照政策淪為只能空吵稅收制或保險制的口水戰。

 

2016 總統大選延伸閱讀:

  1. 「非核家園」只是環保團體的事嗎?
  2. 政府、財團、勞團,政黨輪替也改變不了的三角關係?
  3. 用選票送公民團體進國會,會發生什麼事?
  4. 選前一週,你看過候選人政見了嗎?

白宜君

曾任《四方報》、日報記者,關懷異鄉人、非營利組織與地方情感認同。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