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夠深的口袋,想死都不行:英國非營利組織怎麼因應貧困家庭的後事困難?
有關於「死亡」和喪禮通常不會出現在大家茶餘飯後的話題中,但一旦死亡來臨,無論是面對醫療還是禮儀上的細節,貧困家庭往往因為更缺乏資訊和資源,而比小康以上的家庭來得更徬徨無措。在資源方面,國內外都有相關的慈善機構協助負擔貧困家庭的喪葬費用,不過在資訊的方面,非營利組織和政府部門可以做什麼努力來保障更多身在社會角落的居民權益呢?
弱勢家庭沒錢籌辦喪禮
身為世界經濟體系第五名的英國,過去十年來喪葬費用也上漲了八成之多:英國全國平均葬禮費用需花費3163英鎊(約新台幣十六萬元),而在英國首都倫敦,甚至要4836英鎊(約新台幣二十五萬元)。Liverpool Credit Union(利物浦信用合作社)是一個位在英國利物浦的公益團體,專門提供小額貸款給有急難之用的弱勢家庭。Liverpool Credit Union的經理表示:「隨著英國經濟不斷衰退,反映出來的結果是接到越來越多弱勢家庭打電話到我們中心來,想尋求財務方面的援助,因為他們無法負擔將近一千英鎊相當於台幣(五萬元)的喪禮費用。」對於低收入戶的家庭來說,當生活每天都要處心積慮地和柴米油鹽對抗時,保險只是遙遠的奢侈品。
話說回來,不是有急難救助金或喪葬補助嗎?
英國有位名叫 Jacqui 的民眾曾向政府申請一筆急難葬禮費用補助,卻在三到六週後(葬禮已經結束)才收到回覆,「急難」救助金變得一點也不「急」。過程中還因為具有臨時工作的身份,被視為非低收入者而遭申請機關退件,最後也僅拿到三成五的補助金額。
在英國,有高達47%的申請案件被退回,即使申請到經費補助的家庭,仍需填補1,372英鎊(約新台幣七萬元)費用的缺口。英國的社會急難救助金已經從 2010年 的 294 萬英鎊(約新台幣一億四千萬元)持續縮減至今天的 74 萬英鎊(約新台幣四千萬元),而且這筆預算仍可能隨時被法院挪移刪減。
非營利組織能為這個問題做些什麼?
在台灣,協助窮困或低收的家庭辦理後事的社會團體其實不少,但很多慈善團體提供的喪葬濟助比較單純,有的捐助棺木、骨灰罐;有的提供免費誦經助念;有的則是每件貧困亡者提供2-3萬不等的喪葬濟助金,像有不少殯葬業者接獲需要協助的貧困服務案件,會將資料轉介到各有提供喪葬濟助的慈善團體,慈善團體審核過需要幫助的個案資料後,便直接撥款交由殯葬業者協助辦理後事。(引自:愛心與專業管理的兩難─考驗政府的行政智慧)
而在英國,除了撥款之外,Quaker Social Action(QSA,桂格社會行動)也試圖為低收入家庭提供多元的協助,例如「Down to Earth 」計畫為低收入家庭提供喪葬建議和諮詢服務、「 This Way Up」計畫提供心靈諮商、「Homestore」計畫提供低廉傢具、「Made of Money」則對外舉辦教育訓練,讓一般民眾或志工了解如何正確的關心和幫助貧弱家庭。
葬禮社業者應將價格資訊透明
造成弱勢家庭無法負擔費用的另一個主因是,人們通常不了解葬禮的收費標準。
喪禮畢竟不是人們三天兩頭要處理的問題,一旦這些弱勢家庭遇上後事問題,往往會因為不了解價格行情,而遭受業者的剝削與欺騙。更甚者,某些喪葬業者還會對家屬施壓,遊說家屬喪禮應該辦得越體面、越高檔才是對往生者的尊重。另一方面,喪禮參加者同樣不清楚治喪費用(也礙於禮貌而不好意思詢問家屬),導致家屬收到的奠儀也不足以貼補支出。
長期處理貧困問題的英國非營利組織 Quaker Social Action,在民眾投訴喪葬產業的價格不透明問題後,立刻呼籲所有的葬儀社共同加入「公平葬儀費用請願書(Fair Funerals Pledge)」計畫,要求喪葬業者承諾以下三點:1. 正視有許多人無法負擔越來越高額喪葬費用的事實 2. 公開透明葬禮費用,讓需要的民眾可以隨時上網查詢。3.明確列出不同價位的葬禮所包含的東西及服務。
提供弱勢家庭金援或物資固然是最直接救急的辦法,但經濟的弱勢往往延伸成為低收入家庭在各種知識和資訊上的弱勢,使得他們更無力利用知識和資訊改變自己的處境。如果知識和資訊能夠變得更為垂手可得,是否可能改善弱勢者永遠站在被動受援的地位呢?
(本文編輯、撰寫:劉又榛、陳妤寧)
參考資料: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