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一個社工員10多年的心得──我應該,所以我能夠!

1


康德說:「我應該,所以我能夠!」當這句話從社會工作思想與倫理的老師口中說出來,我困惑十幾年的疑問終於找到答案了!

從事社會工作的十幾個年頭當中,我自己很清楚一件事情,那就是我的想法與看法經常與別人不太一樣。起初對於這樣的不同,我感到很擔心與害怕,因為大學四年的社工養成教育,進入職場沒人看的出來。進入社會工作的領域我十足像是個門外漢,根本像是個非本科系的社工員,一切從頭學起。

很多人遇到這樣的狀況,應該會覺得很挫折、打擊很大,但是我卻完全沒有這種感覺。原因是我大學的功課非常糟糕,不僅不用功讀書,還經常翹課,因此出社會遇到這種狀況早在意料之中、不足為奇。只是我很擔心自己是否能將自己的工作做好,也很害怕自己的想法跟別人不同,是否自己是錯的。因為書本上的理論,我完全不記得學過了什麼,更加讓我害怕不已!

就在這樣的擔心與害怕之中,我結束了社工員生涯,三年之後當上督導更是心虛,因為我是個連個案紀錄都不會寫的督導,說出來會笑掉別人大牙!撰寫個案紀錄是擔任督導才學會,不過我學得還滿快,三兩下就學會,害我擔心害怕了一陣子,我以為多難呢!

擔任督導之後,我慢慢發現一件很有趣的事情,那就是我多做很多事情,讓個案更穩定,可是當很多人問我,為什麼要做那麼多機構服務額外的事情?我其實很心虛。可是,我心中的想法(這應該是社工養成教育的內化)是,我覺得機構是為了個案存在,所以當個案有需要,社會工作者就該想盡辦法轉介外在資源或內部倡導,一次不成就兩次,兩次不成就三次,三次不成就十次,多講幾次就會有人注意了。

因此當我聽到康德的這句話,我忽然豁然開朗了!我心中十幾年的困惑解開了,就算剛開始不能夠,不斷爭取與努力之後,慢慢就能夠了。而這些動力的來源,原來就是康德說的:「我應該,所以我能夠!」

 

photo credit: Nicolas Alejandro Street Photography via photopin cc


 

按讚,支持更多公益好新聞!

作者介紹

吳 文炎

財團法人博幼社會福利基金會副執行長/私立靜宜大學社會工作與兒童少年福利學系兼任講師。社福界的資深熟男,重度工作狂,喜歡自嘲有過動症,坐不住辦公桌,曾跟個案半夜待警察局裡時,被老婆警告家裡也快要有通報個案。喜歡用不一樣的眼光看待問題,努力在社福界裡不斷尋找新世界與新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