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媒體年代翻頁後,將面臨什麼樣的傳播社會?《Organization After Social Media 》思考數位應用的新層次

荷蘭阿姆斯特大學網路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Geert Lovink 在 2018年宣佈完成了他與 Ned Rossiter 合作的新書《Organization After Social Media 》,筆者完全因受到書名標題的吸引,因而好奇地下載此書。過去 15 年間, web2.0 興起後,由一般消費者、使用者自行生産各式的網站內容,影片、文字、圖像⋯⋯儼然形成一種「自媒體」的草根參與契機,顛覆了過往傳統代理型、招喚身份認同的政治代議模式,而少數財團控制的印刷電信傳播媒介也受到極大的挑戰。進入到社交媒體的時代,政治人物、社運團體、政黨好像再也不必大幅依賴傳統的商業媒體,就可以乘著事件的浪頭,利用各種數位工具與互聯網平台組合,相對輕易地進行請願、連署與動員,也有許多社交媒體推波助瀾下的社會政治運動的成功案例。

圖/ Radek Grzybowski@ unsplash

但是,如果只迷信數位工具的魔力,卻無視所使用的網路媒介,其本質只是遵守利潤追求極大化的資本主義平台(Platform Capitalism),而不是真正的社會解放科技。大型社交媒體平台背後同樣是由少數私人企業所掌握,透過吸血鬼式的數據探勘來創造成功。故 Geert Lovink 與 Ned Rossiter 在本書中想探討的是:是時候來反省過於依賴社交媒體的動員手段,我們必須開始找尋數位技術應用的轉型,以期將社會運動的推展、組織、建構帶入到更高層次的突破,找回過去幾年被商業監控所侵蝕的自主性

除了從組織層次探索新方向,本書也提出,必須正視在網路基礎設施所遇上的麻煩。Lovink 並不認為應再以 19、20 世紀大型社會組織模型(如工人運動、教會改革)的懷舊式想像作為此刻 21 世紀組織轉型的藍本,而是須基於當代的物質現實基礎,尤其是整合入科技應用思考,故不妨參考網路科技發展的歷程,透過發展新的社會協定來重寫、重編與重新定義當代社會的核心價值。

圖/ Oli Dale@ unsplash

其實早在 14 年前,在社交媒體平台即將起飛之際,Lovink / Rossiter 即於 2005 年提出了「organized networks」概念(即本書的第二章「Dawn of the Organised Networks」為發表在 The Fibreculture Journal 之獨立文章)。個人覺得,若只讀該文,則會對於 2 位作者在詮釋、論證或捕抓 Organised Networks 概念上,顯得非常淩亂而難以理解,似乎要等到十多年後發表了這本新書後,我們才能從各章節的鋪陳與支援中,拼湊出 Lovink / Rossiter 所提出的所謂 Organised Networks 可能的模樣或狀態吧。

Lovink / Rossiter 認為, Orgnets 的操作必須要跳脫過往在主流大型社交媒體平台上,不停地消費而弱化的人際連帶,而是要在人數有限,但願意交心投入的用戶群團中建立更密集的合作。不過 Orgnets 網絡較於已存在的團體更為開放鬆散,這一類不夠正式的非建置化組織,最大的困境就是如何達成規模化的效果,或是一旦達到某個數量的臨界點,網絡就必然面臨分裂的課題。對照被捆綁在商業圍牆花園內的 Organised Networks,前者重視的是以任務為取向的有機結合,而後者則是以用戶為中心的操作。

圖/ S O C I A L . C U T@ unsplash

Organised Networks 新興的機構型態必須整合科技要素,而不再只是把電腦、手機與互聯網視為單純的傳播擴音工具,在追求社會轉型上必須得真正地理解科技作為變革者的角色。Orgnets 所彰顯的特色不是集體式的霸權控制,而可能包含衝突、激情等張力,讓大腦受到各式思想的衝擊。它的有機體就是社會化科技用品,所謂的社會化指的是技術專案的開發佈署、關係的建立與進行介入之必要,須結合軟體文化與社會想望,也包含了社運人士鮮少關注的演算技術與底層硬體設施課題。在逐漸進入「後社交媒體」時代的現在,此刻更有必要讓社會運動者、政治團體等嚐過社交媒體甜頭與苦頭者,一起來構思如何透過科技的基礎架設來重新定義社會生活。

圖/ Priscilla Du Preez@ unsplash

老實說,西方世界所謂媒體文化研究,對於筆者這個未受過正式社會學與人文學科訓練的門外路人,一直充滿了閱讀時難以理解與吸收的困擾。這全書雖然只有180 來頁,但各章只能是有看沒有懂地跳躍式的閱讀,想來此類作品多偏向理論探討與如何發展出一套「理想」模式,但還遠遠不到可進入實用實作程度。不過,筆者覺得值得挑選這本書介紹的用意在於:NGO 當然可以繼續追求數位工具使用能力、投注廣告經費在商業社交媒體平台、找網紅合作追求點閱吸眼效果,但是有沒有想過,當社交媒體年代翻頁之後,我們可能將面臨是什麼樣的訊息傳播社會?如何地作好調整因應?還是到時候再看著辦?


延伸閱讀

科技工具使用效益差?5 大「資訊管理」提問,助組織高層次任務

視覺設計、傳播管道、感謝捐款者 —— 11 個關鍵訣竅,成功打造 NPO 群眾募資活動

 

NGO 推進器

介紹並分享盡責安全的網路資訊,協助找尋全方位的非政府/非營利組織數位科技與社會運動策略。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