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非洲蓋一座臺灣醫院/滕春祐:再選一次我不會去,可是我不後悔
滕春祐大學念土木工程,研究所念醫院管理,專業醫療營造管理,半輩子都在不同地方做專案、蓋醫院,譬如在桃園聖保祿醫院做擴建工程,921 後參與埔里基督教醫院重建工程;他也去過中國昆山蓋 600 床的大醫院,後來因為廠商請託介紹,他帶領台灣團隊到布吉納法索蓋一個台灣 style 的龔保雷醫院,一待就是九年。
蓋醫院屬特殊工程,舉凡樓層規劃、手術室、檢驗室、病房、診療室等空間有不同配置,還需考量不同等級醫療器材規格、衛生規格、溫度控管規格、醫院各式內外網系統等等,全是他的專業領域。他懂個別化,也懂得統整和管理,心思可謂細膩,更難得的是他在不容出錯的高壓工作中,沒有丟失體貼敏銳的個性。
布國醫療落後台灣至少三十年 生病是有錢人的權利
2009 年他初到布吉納法索,即到首都瓦加杜古的公立醫院了解當地醫療狀況,入眼狀況只能用慘不忍睹形容,環境衛生不及格,設備不足,資源短少,甚至有病人躺在走道上,整體來說大約落後台灣三、四十年,他說:「一個有兩千萬人民的國家,卻只有一千名位醫生,這怎麼夠服務人民呢?」
他回想有一次牙痛,掙扎很久才決定去看醫生,依當地習慣得先到放射所拍 X 光,隔天才能看醫生,「我拍完片回家,還是痛到快暈倒,請司機直接帶我去看醫生,我決心要快點解決,拔牙也好。」拔牙聽起來很容易,可是滕春祐面臨的是用開水煮滾來消毒的環境,生命變得很脆弱,「然後醫生的器具撞到我的上排牙齒,牙齒還裂了!」
除了醫生少,就醫成本太高也成當地問題。他分享,當地人月薪平均台幣 3,000 元,私立醫院看病一次 500 元,等於月薪六分之一,到龔保雷醫院則要 250 元左右,約月薪十二分之一,希望減輕當地人民上醫院看診的負擔。
龔保雷醫院蓋好後,腎臟科先開啟診療,因為當地人民罹患腎病的比例很高,滕春祐說:「有錢人吃太好得腎病,窮人則是喝髒水、亂吃得腎衰竭,平均 750 名病患只有 11 個洗腎床位,生存真的很不容易。」
文化、階級差異 工作很難按時程推動
他說,布吉納法索以前是黑奴輸出最大國,「當地商店餐館大多都是白人開的,一般人民看到白人還是不自覺起身讓座。我來這裡蓋醫院,受到他們的尊重卻無法融入,在他們眼中我們像是施捨者。」在當地的境遇造成他的工作困擾,再加上文化、氣候炎熱因素,工程常因為人為因素延宕,「我發現不能依計畫時程走,也不要想要改變一個人,必須要有恆心、耐心、愛心,慢慢引導才有辦法順利推動。」
醫院蓋好後,他發現醫院沒有系統動不起來,於是又留下來引進各種系統、管理機制、舉辦各種教育訓練,直到 2016 年才開始做臨床,他笑說:「光是宣導醫院人員上下班刷卡,我就推了四年!」
當地生活很艱難 遇竊賊差一點命喪異地
滕春祐在異地待九年,團隊人來來去去,沒有聊天的對象,心裡孤寂很難言語形容,再加上每天面臨超過 40 度高溫,蚊子襲擊、文化差異、當地用水用電有限,上網和洗澡需要輪流,生活說不艱難是假的,他說:「享受寂寞是必須要有的能力,否則要活下去很辛苦。」剛去布國,半年才能回國 15 天,「剛開始幾年,每次從台灣出發過去,我都覺得自己會死在非洲,得沮喪一個禮拜才能漸漸恢復,熬到第四年遇到撞牆期更痛苦,整夜無法睡,煩躁且精神不濟,狀況非常不好,天氣熱又得好幾次瘧疾等等疾病,真的好難熬。」
2017 年底,他在宿舍更遭遇生死之劫,差點客死異鄉。有一晚關燈就寢,遇竊賊闖入,在他脖子劃一刀,他形容傷口靠近頸動脈,血用噴的,不過他反射性跟對方搏鬥,竊賊跑了才趕緊就醫結束驚險,「以前適應得很痛苦,想回家都堅持下來,不過經過這次劫難,我真的想回家了。」
2018 年布吉納法索宣布與台灣斷交,滕春祐當時在第二大城市看醫院建地,當消息傳到他那裡,心裡有些百感交集,第二天回首都準備交接工作,「還有很多計畫都沒有執行,很可惜。現在偶爾接到那邊打電話來,說很多東西都壞了,營運也不太好,難免會擔心。」
滕春祐回台灣之後重新適應家鄉、陪伴孩子,日前回老東家聖保祿蓋新大樓,問他如果能再重新選擇會不會去布國,他說:「我不會再選擇去,但不後悔走這一遭。」
本文轉自太報〈滕春祐去非洲蓋台灣 Style 醫院:如果再選擇我不會去,但不後悔〉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