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中國公益界 10 大熱門事件:從 99 公益日、慈善法、二光之爭到幼兒園虐童案

 

2018 年 1 月 8 日,新華公益聯合中國靈山公益慈善促進會深圳國際公益學院北京師範大學中國公益研究院發布了「《慈善藍皮書》2017 中國慈善行業年度 10 大熱門事件」。

具歷史性的回顧評選:中國公益界 10 大年度事件

2017 年是中國慈善事業發展史上進展快速、同時也爭議與反思不斷的一年。從慈善法與相關配套法規政策不斷公布,到《境外非政府組織境內活動管理法》推進實施;從慈善家大額捐贈湧現到社會大眾小額捐贈攀升;從網路社交公益平臺「人人公益」日漸深入人心,到慈善成為傳銷詐騙新噱頭,從擁抱技術賦能到反思慈善倫理;從社會組織紮根本土推動社會治理到走出國門參與全球治理,各方面都取得了進展,但也出現了不少值得關注的爭議與反思點。

從 2011 年開始,致力於記錄和研究中國慈善事業發展的《慈善藍皮書》開闢專欄關注每年慈善熱門事件,2012 年後決定以投票的方式評選中國公益慈善領域最具影響力的 10 大年度事件。自 2014 年起,《慈善藍皮書》更邀請中國公益研究院、國際公益學院的專業團隊負責統一策畫年度慈善熱門事件的梳理與分析、投票統計和結果發布、組織專家撰稿等事宜,持續至今。

這個評選活動不僅記錄了歷史,也推動了專家與公眾的共同參與,已成為每年中國慈善事業的一次重要回顧,對於盤點進展、總結經驗、發現趨勢有相當參考價值。

圖/Kristen Sturdivant @ Unsplash

5 大評選標準,《慈善藍皮書》成慈善發展標竿

2018 年元旦前後,新華公益聯合中國靈山公益慈善促進會、深圳國際公益學院、北京師範大學中國公益研究院,啟動了「2017 中國慈善行業年度 10 大熱門事件」評選活動,邀請慈善領域研究者、實踐者、政府和媒體代表等,對 20 個經專家討論產生的備選事件進行投票,同時通過 4 家聯合主辦單位的微信公眾號發起公眾投票

該評選活動最終收到 74 份受邀專家的投票和 1030 份公眾投票。經加權分數排序,誕生了「《慈善藍皮書》2017 中國慈善行業年度 10 大熱門事件」,它們分別是──

《慈善藍皮書》年度慈善熱門事件的評選遵循 5 大標準:1 是要有熱度,即媒體傳播廣,大眾認知度高;2 是要有影響力,尤其是對社會政策影響大;3 是要有推動力,事件本身已經或預期對行業影響大;4 是要有民間性,能彰顯民間慈善活力;5 是要有參與度,即參與主體廣泛。

《慈善藍皮書》是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的系列藍皮書之一。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社長謝壽光曾指出,通過《慈善藍皮書》可對中國近 10 年公益慈善事業發展狀況做全方位的梳理和總結,包括重大事件、重大發展歷程以及發展過程中遇到的重大問題等。

本次評選的 2017 年度慈善 10 大熱門事件透過深度整理,其報告將收入《慈善藍皮書(2018)》的「熱門事件篇」中,成為《慈善藍皮書》記錄中國慈善 2017 年度發展歷程的一個重要組成。

圖/Wang Xi @ Unsplash

2017 中國慈善行業年度 10 大熱門事件

1. 民法總則創設「非營利法人」類別,健全社會組織法人治理結構

3 月 15 日,第 12 屆全國人大 5 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並於 2017 年 10 月 1 日起施行。

該法將法人分為營利法人、非營利法人、特別法人 3 大類別。非營利法人包括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基金會、社會服務機構等。創設非營利性法人類別,期望能有利於健全社會組織法人治理結構,促進社會組織健康有序發展與社會治理創新

2. 19 大報告提出「美好生活」發展目標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

19 大報告提出「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目標」、「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給慈善事業發展提供了巨大發展空間。

報告多處涉及社會組織、慈善事業、志願服務等內容,在協商民主、社區治理、環境治理、基層黨建等方面將「社會組織」納入其中,有望推動慈善事業在社會治理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中國共產黨總書記習近平於 19 大提出政治報告。圖/禁书网 @ flickr, CC BY-NC-ND 2.0

3.「1 元購畫」、「同一天生日」占據微信朋友圈,99 公益日「機器刷單」遭質疑,網路募捐機遇與挑戰並存

「一元購畫」「同一天生日」等創意網路募捐項目快速引發大規模網路捐贈,前者更是不到半天就籌款超過 1500 萬人民幣(約臺幣 6833 萬元),然而,對這些項目的透明度、公信力、專業性的追問也不斷,其中「同一天生日」計畫更是被深圳市民政局喊停,並立案調查,突顯出新技術背景下網路公開募捐的問題與挑戰。(參考:【中國觀察】公益從線下走到線上,捐款人的參與和了解卻依然淺層?/在騰訊「小朋友畫廊」捐款熱潮之後

2017 年第 3 屆「騰訊 99 公益日」共籌得善款逾 13 億元(約臺幣 60 億元),累計 1268 萬人次參與捐贈,刷新中國網路募捐記錄。在肯定其以科技和創意傳播促進慈善發展的同時,慈善圈內外對「99 公益日」所引發的「機器刷單」、「套捐」(註)等行業不正常競爭進行反思。這些質疑、討論、溝通有望推動中國慈善行業反思與行動,從而加強自律和規範。(參考:【中國觀察】線上募款、線下培力,互聯網支撐中國公益

小朋友畫廊一元購畫認購成功畫面。圖/NPOst 公益交流站

4. 《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外非政府組織境內活動管理法》正式施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外非政府組織境內活動管理法》2017 年 1 月 1 日正式生效實施後,境外非政府組織代表機構在中國登記和臨時活動備案的數量逐漸增加,截至 2017 年 12 月 31 日,已有 305 家境外非政府組織登記了代表機構,其中組織註冊所在國家或地區數量排名前 5 位的為美國、香港、日本、韓國和德國,占總數的 71.48%。這一進展意味著境外 NGO 在中國活動進入法治時代。(參考:李明哲失蹤的法源依據究竟為何?從雙法看懸崖邊的中國公民社會

5. 《慈善法》相關配套法規陸續頒布

2017 年,《企業所得稅法》修訂,頒布慈善組織網路公開募捐資訊平臺 2 項行業標準;此外,《慈善信托管理辦法》發布,《慈善組織保值增值投資活動管理暫行辦法》《慈善組織信息公開辦法》的公開徵求意見稿也陸續出爐,說明《慈善法》的配套法規從稅收優惠、慈善信託、資產保值增值、資訊公開等方面進一步推動中國慈善法治進程發展。

圖/zhang kaiyv @ Unsplash

6. 《志願服務條例》頒布並實施、全國志願服務資訊系統上線,志願服務迎來新發展

12 月 1 日,《志願服務條例》正式頒布施行。該條例是中國第一部關於志願服務的專門性法規,填補了中國志願服務領域在國家層面的立法空白。

該條例對志願服務管理機構的職責界定和志願服務組織的法律地位等進行了系統性的規定,強調志願服務的專業性,有望進一步推動志願服務制度化、常態發展,提升志願服務整體效能。而隨著全國志願服務訊息系統上線,中國志願服務也進入資訊數據化時代,截至 2017 年 12 月 31 日止,通過該系統共可查到實名志願者 69895407 人,志願團體 425388 個;其中,記錄服務時間的志願者達 10149735 人,服務時間共為 830603830 小時。

7.「二光之爭」引發商業與公益的本質大討論

8 月 10 日,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希望工程創始人、南都公益基金會理事長徐永光的新書《公益向右,商業向左》正式出版。

9 月 14 日,中國人民大學教授、中國公益創新研究院院長康曉光公開發布言辭激烈的「駁『永光』謬論」,批評徐永光宣揚「公益商業化」、否認人的利他性、顛覆公益的本質。最終雖未引發更大範圍的學術爭鳴與深刻研究,但 2 位資深公益人針鋒相對的網路論戰,引發了公益行業對商業與公益的本質思考。

圖/zirconicusso @ Freepik

8. 響應「一帶一路」倡議,民間公益國際化進程加快

5 月 14 日,「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在中國北京舉行、公安部召開境外非政府組織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座談會、中國紅十字基金會成立絲路博愛基金「免費午餐」走進非洲等,均顯示在一帶一路的倡議之下,民間公益廣泛整合人才、管理、資金等資源,積極推動國際合作與交流的進程正在加快,也突顯民間公益日漸成為中國軟實力的重要力量。

9. 從「走失自閉症少年之死」到「幼兒園虐童」,中國未成年人保護機制建設有待提升

15 歲的自閉症少年死於托養中心涼山格鬥孤兒事件以及多地幼兒園虐童案曝光,引發社會輿論強烈關注。如何在未成年人保護機制建設方面有所作為、發揮專業力量,成為社會組織面臨的一大任務與挑戰。

10. 美的集團創始人何享健公布 60 億元捐贈計畫,戰略慈善模式具示範效應

7 月,何享健在廣東宣布 60 億人民幣(約臺幣 273.7 億元)捐贈計畫,該計畫包含股權捐贈現金捐贈 2 部分,其中,美的集團之 1 億股股票將用以設立慈善信託,20 億元人民幣(約臺幣 91.2 億元)的現金捐贈則以 5 億元現金(約臺幣 22.8 億元)設立「順德社區慈善信託」,另外 15 億元(約臺幣 68.4 億元)將涵蓋扶貧、教育、醫療、養老、創新創業、文化傳承等多個領域。

這種「慈善信託 + 基金會」的模式,在推動中國大額捐贈及私人基金會永續發展方面,有示範和標竿的作用。


註解:

意思是「套騰訊的配捐」。有些組織為了得到騰訊最大限度的「配捐」,自己捐給自己的公益計畫「加值」。資料參考:騰訊公益日 6 億配捐的背後,公益組織為了搶錢都做了什麽?


原文出處:《慈善蓝皮书》2017 中国慈善行业年度 10 大热点事件发布


延伸閱讀:

【活動現場】當臺灣從「慈善」邁向「公民社會」,王敬智:「公民社會在中國已成禁語!」

在中國做功德:當 NGO 也成為弱勢/《她們的征途》書摘

北京 NGO「益仁平」成員郭彬、楊占青遭警察逮捕,中國公民運動空間再緊縮

2017 公益部門大事(余孟勳):婦聯會簽署行政契約備忘錄、聰明公益資訊平臺啟用

如此一年:2017 年 10 大 NPO 勞動環境新聞回顧

NPOst 編輯室

NPOst 公益交流站,隸屬社團法人臺灣數位文化協會,為一非營利數位媒體,專責報導臺灣公益社福動態,重視產業交流、公益發展,促進捐款人、政府、社群、企業、弱勢與社福組織之溝通,強化公益組織橫向連結,矢志成為臺灣最大公益交流平臺。另引進國際發展援助與國外組織動向,舉辦實體講座與年會,深入探究議題,激發討論與對話。其姐妹站為「泛傳媒」旗下之泛科學、泛科技、娛樂重擊等專業媒體。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npost.tw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