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POst 週報 No. 45 #01:什麼價值喚起了如此大的共鳴?──凱道萬人送仲丘

3

當政府不被人民信賴,我們可以選擇走上街頭,也可以選擇用自己的專業自行動手改造社會 ── 一個成熟的公民社會,必須讓公民有這樣的選擇權,也必須讓公民「意識到」自己有這樣的選擇權。

公民行動在社會議題上的兩種模式:「立即投資,短期收效」與「長期投資、未來收效」[1],恰好在本週的兩場大型活動《COSCUP開源人年會》、《凱道萬人送仲丘》集會分別展現其經營方式和特色,雖各自仍有可進步空間,但其透露出的曙光是更令人期待的。

兩週前,NPOst No.43期週報報導過網民自發性組織《公民1985行動聯盟》(以下簡稱「1985聯盟」)成功發起三萬人上街「公民教召」;八月三日晚間,洪仲丘告別式前一晚,1985再次發起凱道集會,主辦單位表示當晚聚集二十五萬人穿上白衣,送洪仲丘好走(台北市中正一分局則估計與會人數約11萬人)。但這場獲得英國BBC美國CNN德國時代週報等國際媒體報導的集會,除了參與人數的躍升令人吃驚外,隱含了更多值得被觀察的現象:

流程與訴求的搭配

總長約四小時的集會活動,概分「訴求提出」與「公民精神傳播」兩個層次。前者透過洪家人上台、十數位歷年軍中冤案家屬現身,緊扣啟動特偵組、調查歷年冤案、承平時期軍法回歸司法等三大訴求,點明「要求單一事件真相」擴展至「國軍整體制度改革」的基調。後者則被視為本次集會最大的亮點,四十分鐘的1985聯盟成員演講(這裡有熱心公民打的逐字稿),將本次集會層次由洪案、國軍體系問題,提升至整體公民精神的傳播。

活動現場觀察

1985聯盟本身的運作分析,如財務公開等請見NPOst週報No.43期No.44期的報導,以下聚焦三號晚間集會之觀察:

  • 參與者組成:以二十至三十歲的年輕人為主,對照1985聯盟係發跡於PTT,此現象頗為合理。但值得注意的是,會場亦有不少長輩現身,一般而言,當以主流媒體為主要訊息接收來源的五、六十歲參與者出現,可能表示不僅洪案案情本身,「1985聯盟的訊息」也已從PTT、FB等年輕人的媒體攻占回電視、報紙等主流媒體。另一個可能是,其實有越來越多長輩開始透過網路來獲得訊息[3]

  • 社運文創現身:(社運文創的發展可先看這篇)在現場活動中,社運文創從圖片、影片等電腦檔案變成貼紙、海報、頭巾等實際製作物,三號晚上的集會四處皆可看到參與的年輕人秀出身上的我完全沒說謊貼紙,或與正義之眼海報合照,接續拍照後的上傳FB、打卡,讓社運文創充分達到「加速傳播/記錄」、「從實體世界傳播回網路世界」的重要角色。

▲貼紙、正義之眼海報等洪案相關製作物,是凱道會場的拍照焦點。
〈圖片來源:公民1985行動聯盟官方粉絲團

  • 口號呼喊:與一般造勢晚會相較,1985聯盟帶動全場的口號盡量避開了控訴式語句,例如喊「馬英九,不要說謊!」而非「馬英九,你說謊!」,最後帶動口號多是中性的「公民運動,遍地開花」等;這些小細節是活動呈現理性氛圍的因素。

  • 抹去個人色彩,凸顯公民一體:1985聯盟的演講刻意的隱去成員個人姓名或個人貢獻,而用「公民」當作指稱;筆者個人覺得這是重要而成功的策略,讓現場參與者更共感:「對!我跟台上的他們一樣,都是公民的一份子」。但匿名團體始終會引來臆測跟假設,這點大概無法避免。

反思:長期經營的轉化率?挑軟柿子吃?

在現場的理性激情過後,昨日1985聯盟在PTT發布具體的「上街後的下一步」,將主戰場拉到立法院,呼籲大家針對軍系立委、國防部後的核心馬英九總統、陳鎮湘立委,透過電話攻勢等施壓。這將是下一個值得觀察的面向,二十五萬的上街公民,有多少比率會從「單次性的上街」繼續轉化為「長期性的公民參與」?前者可當成公民參與的起跑鳴槍,但若無法培養起長期對社會議題的關注、參與、討論風氣,我們終將要擔心未蓄積足夠體力支撐到那名為「成熟公民社會」的終點線。

另一個從本次街頭行動延伸的反思,是關於公民「挑軟柿子吃」的問題。「國軍黑幕+司法審判」比起其他社會議題具有先天上的優勢:男性,也就是絕大多數當過兵的國民基本上都能理解這次事件的癥結點;而女性大多也從自己的伴侶、兒子、男性朋友口中聽聞當兵的經歷。同時,事件主角(洪仲丘及其家人、1985聯盟成員)大多具備背景單純、處事理性等讓人願意同理的特質,有哲學家部落客嘗試對此提問:若今天禁閉致死的主角是同性戀、有前科的人,有多少人願意站出來呢?以及,同時期且影響層面不小於洪案的服貿、大埔議題,又有多少公民願意用投注在洪案的時間與心力來關注呢?[4]

但無論如何,1985聯盟已為台灣的公民參與做了很好的起始示範,在媒體嗜血的年代,用理性作為號召仍有其力量,且能吸引到的公民將是素質讓人驚艷的一群。[5]

繼續閱讀:週報No. 45#02:用開放改造社會是開源人的浪漫──開源人年會


[1] 此處的長短期並非絕對,但整體來說,「寫一支跟社會議題有關的程式」與「人民上街提出制度面改革的速求」兩者相較,前者可較快速看到具體結果,如應用程式在google play上架、下載數達到特定量;後者的改變很大一部分繫於政府的回應,與整體社會對公民參與的態度及氛圍轉變,需要更長的時間才能看到具體成果。
[2] 像筆者回家後,才驚覺父母當晚也同在凱道。
[3] 這在社會運動上不見得是容易的,例如大埔事件雖獲大量曝光,但組織居民的「苗栗大埔自救會」相對來說很少出現在媒體上,其發布的訊息也較難取得主流媒體的報導。
[4] 關於這點,三號晚間1985聯盟演講也有提到,詳見影片中7:59起的發言。
[5] 本次上街公民的素質可由活動結束後的垃圾數量窺見一二。

NPOst 每週會整理台灣 NPO 的重要動態跟焦點議題,若你想提供資料,請寄到 npost.tw@gmail.com,標題註明「NPOst 週報」。

作者介紹

羅 佩琪

非典型的人生迷茫組,對資訊整理有詭異的渴望與執著。

Trackbacks

  1. […] 延續週報的第一部分,營運自始公開資訊與財務的公民1985行動聯盟,被部落客蔡依澄醫師盛讚為「一場Open Source的社會運動」,好巧不巧,台灣最大的開放原始碼聚會COSCUP(Conference for Open Source Coders, Users and Promoters)也在八月三、四日登場。接連兩日以Open x [Web / Mobile / Data]為題的八個議程軌、共百餘場演講,有相當高的比例正是利用開放原始碼進行應用,解決或回應社會問題。 […]

  2. […] [6] Conginitive Surplus Chapter 5 [7] http://npost.tw/archives/1800 [8] http://npost.tw/archives/1860 Share this:TwitterFacebookLike this:Like Loading… This entry […]

  3. […] 筆者認為,事件發展至今,可讓其他NPO夥伴參考之處除NPOst第43、44、45期提及的網路動員方式、現場活動管理外,與政黨及政治人物的互動方式,包括減少政治人物在活動中上台,即使上台亦利用台上的主持、台下公民的口號,做出「本活動無特定政治立場」、「不分藍綠,站在人民的對立面我們就會反對」等明確的切割,還有聲明稿中、演說中更多的細節、表達方式處理,都是值得更多欲維持政治立場中立的倡議型NPO細究參考的。 […]